作者:養(yǎng)樂多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chuàng)
最近,抖音上有個視頻引發(fā)熱議。
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的男孩,正在獨自在照看還是嬰兒的弟弟。
弟弟坐在嬰兒車里,而嬰兒車放置在臺階上。
趁著哥哥去洗抹布時,弟弟身體前傾不慎從嬰兒車中摔落。
嬰兒頭部狠狠地撞擊到地上,嬰兒車也砸到身上,他嗚嗚大哭起來。
心急的哥哥趕忙跑來,而本來在屋內不知在忙活什么的媽媽,也聞聲冒了出來。
她慌忙抱起孩子安撫,同時大聲斥責哥哥沒有看護好弟弟。
原本內心已經很自責的哥哥,默默站在角落,一邊哭一邊拎著板凳,委屈地跟著媽媽走向屋內。
網友評論道:
“媽媽帶不了孩子就不要生二胎,二胎沒照顧好還委屈了老大。二胎不是給老大生的,還指責老大,哥哥心里得多委屈啊!”
當二寶降生后,老大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媽媽眼中的“大孩子”,被寄希望于替家長看護一下二寶。
可是老大其實也還是個沒有長大的寶寶啊,媽媽把責任強加在他身上,會讓小孩子產生深深的壓迫感,就像被套上枷鎖,內心極度缺愛。
深以為然。
每一個委屈的老大背后,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媽媽。
被媽媽用“你是老大”綁架的孩子
是在委屈中長大的
多少媽媽用“你是老大,二寶還小”來逼迫孩子懂事,卻不知道這句話,成了老大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曾經有位媽媽分享自己的經歷。
她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玩滑梯,讓哥哥看著妹妹,自己則在一旁擺弄起手機。
結果妹妹在滑下來時身體一歪,從滑梯的高處摔了下來。
心急的媽媽趕忙跑過去,一把推開本來試圖扶起妹妹的哥哥,把嚎啕大哭的妹妹摟在懷里哄著,同時用充滿責備的眼神瞪著哥哥。
手足無措的哥哥呆呆地在角落看著,一副自己犯了大錯的模樣。
還好滑梯下面鋪滿了泡沫,沒有大礙。
而哥哥卻一直躊躇不安,怯生生地對媽媽說:
“對不起,是我沒有看好妹妹。媽媽我錯了?!?/span>
頓時,媽媽就像被雷劈中了一樣,眼淚禁不住掉下來。
是啊,哥哥也還是個孩子!
他剛剛也經歷了那樣驚險的場面,本是需要安撫,而媽媽卻完全忽略他的感受,下意識地一把推開他,事后也沒有安慰孩子。
哥哥還主動來道歉,可見他的內心是多么的受傷無助,缺乏安全感。
媽媽們經常用“你是老大,要照顧二寶”對家里的大寶進行“身份綁架”,讓老大們有一種必須懂事的壓迫感,被迫承擔起照顧二寶的責任。
而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老大受了太多的委屈。
當原來唯一的寶貝,因為二寶的到來就要變成懂事的“大寶”,媽媽們總是下意識忽視他的需求和渴望。
其實他才是媽媽們最虧欠,最應該心疼的孩子?。?/span>
1996年,央視《東方時空》播放了一部名為《姐姐》的短片。
姐姐蕊蕊在陪弟弟下棋,發(fā)現弟弟偷子耍賴,一氣之下推開棋盤不玩了。
弟弟跑去媽媽那里告狀,忙得團團轉的媽媽也無暇顧及來龍去脈,張口就數落蕊蕊:
“你是姐姐你怎么回事???你爸爸不在家,媽媽還得洗衣服做飯。你是老大,懂點事行吧?”
晚飯時候大家準備看電視,弟弟想看球賽,蕊蕊想看獅子王。
媽媽立刻斬釘截鐵地做出決定說:
“蕊蕊就少數服從多數吧,我和弟弟都想看球賽?!?/span>
委屈的蕊蕊氣不過,把麥穗扔到弟弟身上,沒想到弟弟居然大喊:
“媽媽,把她給我殺了!把她給我殺了!”
而媽媽嘴上說著“你倆再打我可就不管了”,手上卻忙活著把弟弟身上的麥穗摘掉。
不服氣的蕊蕊躺在地上打起滾來,卻被媽媽狠狠地數落,并撂下狠話:
“這樣我永遠都不喜歡你!”
難過的蕊蕊別扭了半天,抹著眼淚承認自己錯了。
媽媽摟過她對她說:
“改了就好,媽媽怎么不喜歡你啊?你啊,就是太任性了...”
聽了這話,也許是得到了寬慰,或者是覺得更委屈了,小姑娘哭地上氣不接下氣。
短片在哭聲中定格結束了。
身為姐姐的蕊蕊,倔強又委屈的模樣讓人心疼。
很多二胎媽媽總是以“老大應該讓著二寶”的借口殘忍地對老大道德綁架。
而這樣做完全壓制甚至忽略了,老大情感上的無助和對公平的渴望,讓老大懷疑自己是否被愛,甚至會質疑自己的價值。
被媽媽用“你是老大”綁架的孩子,所有的行為都禁錮在“大讓小”的理所當然中。
可想而知,成長過程是多么的委屈和無奈。
小時候對待孩子的方式
會影響他們一生
小南是我的大學室友,家庭條件非常好,長得也算漂亮。
她有個小她8歲的弟弟。
自從弟弟出生,她就被送到寄宿制學校念書,她的媽媽大部分心思都撲在了還是嬰兒的弟弟身上。
好不容易放假回家,媽媽就讓她領著弟弟出去逛街玩,并且會特意打電話問弟弟都吃的好不好,玩的開不開心。
弟弟的生日在6月。
某一年,小南媽媽從過年時候就開始策劃弟弟的生日要定哪個酒店,定多少桌酒席,如何慶祝,為此絞盡腦汁煞費苦心。
可小南生日那天,她在電話邊苦苦守了一天,也沒收到媽媽的祝福。
而前一天媽媽還和她討論弟弟的生日宴。
如何能證明自己的存在感,成了還是孩子的小南心中的困惑。
慢慢的,她學會了看媽媽的臉色,強制性壓抑自己的感受,把讓媽媽高興作為自己做事的“指南針”,完全忽略內心真實想法。
現在的小南參加了工作,只要遇到同事質疑她,對她評價不好,她就會立刻通過各種手段證明自己。
工作中也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事業(yè)一直沒有起色,每天郁郁寡歡。
對另一半也都是言聽計從,感情中明明應該兩個人慢慢磨合,小南卻永遠只是無限的妥協(xié)和忍讓。
被男朋友欺負,心累了,卻又總覺得沒有安全感,不敢分手。
原本手里的“劇本”是愛情事業(yè)雙豐收的漂亮姑娘,卻落得整日唯唯諾諾、惶惑不安,成天把別人的想法放在第一位,成為討好型人格。
小時候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會影響他們一生的。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講過一個出生次序理論。
他認為家里的老大,一般都表現為父母眼中最完美的孩子—“懂事、負責、勤勤懇懇”。
不足之處是,他們也更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害怕犯錯,難交朋友。
還有一起讓人毛骨悚然的案件。
17歲姐姐親手勒死13歲妹妹,還一度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告訴警察“妹妹去網吧上網了”。
而她的殘忍背后,是再婚家庭“后媽”的偏心造成的。
學習成績好、懂事乖巧的妹妹是家中寵兒,而姐姐卻成了被打擊嘲笑的對象,后媽的所作所為仿佛在兩姐妹中間放了個火藥桶,經常讓姐姐覺得:
“我這么慘,都是妹妹害的!”
暑假的一天,因為一點小事,姐妹倆起了爭執(zhí),妹妹一時嘴快說:
“我可不要像你一樣沒出息,以后變成小偷?!?/span>
姐姐惱羞成怒,想到后媽的偏心和妹妹的張狂,一氣之下勒死了妹妹。
深究悲劇之后的真相,只能報以一聲嘆息:
每一個委屈的老大背后,都有一個不負責的媽媽。
媽媽一直以來的偏心,讓姐姐覺得,妹妹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長久以來壓抑在心中的委屈和憤怒終于爆發(fā)了,釀成慘劇。
美國杰出的教育學家簡·尼爾森說過:
“要同等對待兩個孩子,這樣才不會讓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態(tài),另一個也不會形成欺壓心理?!?/span>
有多偏愛,就有多傷害。
而偏心帶來的痛苦,不僅會毀掉孩子的童年,更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胎媽媽,
要努力做好“端水大師”
家有二胎,媽媽要努力做好“端水大師”,媽媽的做法會影響孩子一生。
1、給老大一百顆糖,蓄滿孩子安全感
剛生二胎的應采兒陳小春夫婦,就透露Jasper雖然很歡迎老二的到來,但其實內心也有隱隱的擔憂,害怕老二會爭寵。
看到媽媽想抱二寶時,就笑瞇瞇地走過去,示意他也要抱抱。
還好應采兒及時發(fā)現了這一問題,她對老大說:
“你是我的第一個孩子,是我的第一愛,而二寶只是第二愛。”
并且用更多的時間陪伴老大。
給老大手里塞了“一百顆糖”,當他發(fā)現手里的糖足夠多時,就有足夠的安全感,自然愿意將更多的愛分享給弟弟妹妹。
總之,二胎媽媽要用心呵護,用愛養(yǎng)育老大,讓他更加自信、強大,充滿愛然后分享愛,這是留給兩個孩子最好的禮物。
2、及時示愛,感謝孩子
作為二胎媽媽,在忙碌疲憊的時候,都會寄希望于讓老大照顧一下二寶。
可是別忘了,那本是父母的責任。
聰明的媽媽應該給老大貼心的安排一些小工作,體現老大的價值感,并且對于老大照顧老二的行為,要表示感謝,千萬不要覺得理所當然。
不要用“你是老大”來逼迫孩子改正錯誤,或者將“聽話懂事”作為媽媽喜歡孩子的條件。
要讓孩子自愿主動地參與到和二寶的互動中,帶著二寶成長,而不是肩負著沉重的責任來照顧二寶。
老大愛護老二,老二崇拜老大,這才是二胎媽媽營造出來的最和諧的模樣。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愿意反省的媽媽。
媽媽和孩子之間是一場修行,今生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只要媽媽給予大寶足夠的愛和關注,讓他們心中有陽光有溫暖,他們就是我們手拉著手一起歡聲笑語漫步人生路的好孩子。
共勉。
作者簡介:養(yǎng)樂多,90后金融女,做作而不失優(yōu)雅,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會有風,富書專欄作者,文章首發(fā)公眾號: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