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熟悉的土地,在每一個人的記憶里,都會有深入骨髓的往事。那些情境,越是今天越是清晰。
故鄉(xiāng)的馬鈴薯,如今紫云山中灣村的馬鈴薯,我很想寫它一筆,因為它填滿我童年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一直以為土豆是老家自古就有的作物,以致后來從書上得知馬鈴薯(別稱土豆、洋芋、地蛋)的原產(chǎn)地是南美洲的安地斯山區(qū),我都不愿承認的了:它明明就是我們大古老家年年播種歲歲收獲的主要糧食作物嘛!
記憶里我們就是吃著土豆長大的,集體生產(chǎn)模式到土地單干承包,沒有人出外打工,種洋芋是山里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
那時的土豆,全是原生態(tài)的種植方法,連農(nóng)藥都不曾使用過。
在秋冬農(nóng)閑的時候,我的父母每天都會去山上“斫糞楂”---實際就是一擔一擔的柴禾,挑到每一個準備種植洋芋的田地里頭,曬干,然后“燒火糞”。一床火糞需要大量的柴禾,所以斫糞楂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人也特別辛苦。這個過程往往歷時兩到三個月。
等到春天來了,父親就牽牛耕田耙地,翻開經(jīng)冬的沃土,在每個田地里的一角,做一個W形的火糞腳(便于通風完全燃燒),上面把曬干的柴禾一層一層的鋪疊起來,最上面的一層的中間部位累土壓住,之后趁收工之前用火柴點燃火糞堆下面的四個角,于是火光四射,照亮整個山區(qū)的溝壑,當外圍的柴禾燒罷,就是那綿延百年的滾滾烽煙,在天地里飄起粗闊的灰白煙帶,風起時,斜斜的飄動。經(jīng)過幾天充分的燃燒后它們成為一堆一堆的火糞堆。到了種洋芋的日子,大人們用它燃燒的炭灰和熱土,加上農(nóng)家大糞用砂耙壓底拌勻,這需要相當?shù)捏w力,一般都是父親為之,那個活做起來,雖然有一股糞便的臭氣,卻是地道、上好的農(nóng)家肥料。
播種是非常復雜勞累的過程。最先把田地整飭好,搭溝,平墑,啄窠,放種子,放肥(一般是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餅),再用蔑土兜挑拌好的火糞一顆一顆的散肥,這些完成之后,就是勞力把各自家里糞坑累積的大糞用糞桶一擔又一擔的挑到田里,用糞瓢一棵一棵的滴到位,然后再蓋墑,再用砂耙刮溝,所有工序才算做完。
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易,也都有講究。小時候我們總是在母親合理的安排下挖窠的挖窠,放種子的放種子,施肥的施肥。
尤其是放種子,千萬要將土豆種子上發(fā)的芽朝上放,切不可朝下,因為植物生長的向光性,便于種下后它能早點就便的出土生長。我小時候勞動久了,有時候為了發(fā)泄情緒,故意將芽向下放幾個,回頭一想起來,是自家的呀,又還是順著記憶將它虔誠的翻過來。
施肥也是有規(guī)則的,不能將它直接灑到芽的上面,應該放置在土豆與芽相反的“屁股”那頭,這樣春雨之后,肥料會被土豆快速吸收,禾苗長的快長得粗壯。
當所有人家的田地洋芋都完成播種后,各家各戶把田地整飭得條理分明,一墑一墑的,一個沙耙寬的溝壑隨著田地的形狀彎曲舒展。田地煥然一新,整潔清爽極了,就好象看到一個打扮的漂亮可人的姑娘惹人喜愛。用老家的話說,那真是疏朗極啦!
幾場春雨過后,禾苗破土而出,人們拿起小鋤耙來鋤草,勞力們再次挑糞滴糞,辛苦的幾個輪回,洋芋禾得長得越來越茂盛,越來越青郁,我甚至都能看到土豆已經(jīng)在泥土里萌動的跡象。母親常常對我們說,做莊稼一定不能偷懶,少了一道工序,或者說大意了一道工序,到收獲的時候土地就給你怎樣的回報!當時我似懂非懂的,長大了才明白它簡直就是真理,就好比我們做人一樣,下了什么樣的功夫,我們才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山里的人們,看慣了春天一日一個身材的土豆禾,禾苗上指甲大小的葉片,漸漸的長大,有了清晰的網(wǎng)狀脈絡,顏色從透亮到深綠,葉面上有著毛茸茸的柔霧,真是清新得可愛。陽光下微風輕拂,舒服的心隨著茁壯的禾葉舞動。
漸漸的禾葉間開出了美麗的白色花朵!1785年土豆引進到法國的時候,法國王后還把土豆的花戴在頭上作裝飾呢。
花開了,果實就開始瘋長起來!果實在人們辛勤的照料下很快就成熟起來!
洋芋熟了!洋芋熟了!好想吃新鮮的洋芋??!
選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人們挑起籮筐,帶上用水浸泡過的板鋤,籮筐里裝上泡好茶葉的瓷質(zhì)茶壺和水杯。孩子們高興的扯禾,那些略帶黃亮的禾苗桿子昭示著它的下面有許多許多成熟的土豆。扯禾是一件輕松有趣的事兒,一眨眼的功夫,充實的田地就凸現(xiàn)在眼前!
板鋤也很有吸引力的從一角開始挖下去,哇!好大的洋芋!好新鮮的洋芋!帶著泥土的氣息,清新嫩白的皮膚!真想讓它在鍋里煮熟呀,噴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呀,我很喜歡它貼在鍋底連飯一起熟了的新鮮洋芋吶!
很快地,每一墑的中心鋪滿了挖出來晾曬的、大大小小的銀色的土豆,象珍珠一樣一串一串的,扯完芋禾的孩子們開始給那些珍珠抹去少量沾著的泥土,順勢分揀一番,大個的,中等個的,小的芋扣子得,那些不小心挖傷的分類到最小的芋扣子里,爛的另外放一邊。首先裝大個的,它是可以賣錢的!這是每個家庭寄予厚望的一年的收成呀!孩子們上學的學費就著落在它身上呢!
中等個的一般會留著來年的芋籽。黃梅洋芋的種子,只有山里人留著的芋籽品種優(yōu)良,播種后個頭大,產(chǎn)量高,一直是畈外的人們最喜歡的洋芋的種子!它也能帶來一定的收入,所以它一般都是挑回家,再用梯子上到各家木板樓上存放,通風溫暖春天容易發(fā)芽。
大個頭的一般放在家里房間的地上,放不下就堆到床底下,接地氣的土豆可以防干防失重,每到暑假正是芋販子來收洋芋賣錢的黃金時段。放在地上也便于管理,時間長了有爛的可以隨時挑選出來。
最小的洋芋和缺損的洋芋放在一起,人們首先是吃那些缺損的和小洋芋扣子得,新鮮美味的小洋芋現(xiàn)在卻是價格最貴的呢,可以制作美味的土豆煲!那時候卻為了省錢,或者給圈養(yǎng)的豬補充食物。
挖洋芋同樣也是極其辛苦的,只是收獲的喜悅會叫人興奮!會讓人忘了勞累!
最初,人們種植的都是紅洋芋,每年它們的種子都是每家主人憑經(jīng)驗提留出來的,來年播種的時候,才會有更上一層樓的產(chǎn)量。紅洋芋身材勻稱,個頭不大,卻質(zhì)地細膩,煮熟后顏色脆紅,吃起來味道香甜。紅洋芋從土地里挖回來,存放時間較長。
后來人們?yōu)榱俗非螽a(chǎn)量,引進了“密拉”,密拉因為個頭也大,產(chǎn)量就高很多,但是煮熟后顏色卡白,口感尚可。收獲后存放不能沾水,甚至潮濕的地方它都容易爛掉,造成損失。這對于靠土豆賣錢增加收入的農(nóng)村人來說,算是一個缺陷吧。但是經(jīng)濟利益畢竟重要,在那個缺少糧食的年代,紅洋芋漸漸的淘汰,現(xiàn)在基本看不到了。
土豆,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外國人喜歡把做成土豆沙拉。而對于家鄉(xiāng)的人們來說,土豆的美味,盡在它本身的口感:剛從土地里挖回來的那種新鮮勁,嫩脆爽滑細膩,清香可口。
于今不再缺錢的人們,多是將小洋芋扣子得去皮后,先煮熟,然后加上油放上肉爆炒,添加調(diào)料香料,真是一道色香味的美食!人稱“爆炒土豆丸子”。
那時對于容易爛的土豆,或是一半有爛的那種,人們也將它們煮熟,然后剝皮,切成片狀,放在竹制品的哂筐或播米筐里曬干,儲存起來,到下半年缺少新鮮菜時拿出來,用水浸泡好后,配上辣椒用熱油炒,也是一道絕美的特色菜肴。黃梅人稱之為“洋芋餅”。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xiàn)在人們做的洋芋餅,全部都是完好的土豆制品,味道更加鮮美。
對于黃梅人來說,最常制作的是土豆絲。黃梅土地上產(chǎn)的土豆,因土質(zhì)肥沃,氣候溫和而與眾不同!黃梅人吃的土豆絲,不象外面的那些酸辣土豆絲,土豆絲炒肉類,即使外面有清炒的土豆絲,也絕不能有黃梅的土豆絲那樣叫人回味無窮!我記得家里的土豆絲,用地道純正的自家產(chǎn)的菜籽油(清油),炒出來均勻油光透亮,遠遠的就可以聞到那誘人的香氣!奶奶或母親們經(jīng)過年復一年的經(jīng)驗積累,把炒洋芋絲的功夫發(fā)揮到了極致!
土豆還可以制成土豆薯條土豆薯片,香脆可口,堪稱別樣的美味。
啊,我故鄉(xiāng)的土豆!故鄉(xiāng)綠色食品在今天是這般珍貴!
真實,質(zhì)樸,美麗,天然!你既是一方水土的物產(chǎn),更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的一方人!
故鄉(xiāng),給了我美麗難忘的童年,艱辛和著愉悅的童年。無論我長多大了,無論我身在何方,那些美好的記憶,總在心頭揮之不去。我那一輩子種植土豆的父母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可是他們卻永遠在我的心中。
2016年10月8日我在《胡同日記》里寫道:
曾記得和你一起站在春天,
那晶瑩的露珠照亮了我的雙眼。
也記得和你一起將田間的“火糞”點燃,
夕陽下的煙火暖過我疲憊的心田。
我們從不曾奢望要做什么大人物,
朝夕相伴就是此生最大的心愿!
山路彎彎 我循著你的步子蜿蜒,
天涯遙遙 我已經(jīng)不見你多年!
沒人知道你內(nèi)心世界有多美,
我的內(nèi)心對你卻是那樣的掛念!
你最懂我 卻已無言,
我最懂你 只在歲歲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