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里討生活,誰都不容易。
但是,不容易的現(xiàn)實,并不代表你就能不要臉,不要體面。
盡管,體面這件事,似乎并不是一個剛需。剛需是什么呢?各人心里的剛需或許有不同,但都離不開衣食住行。而且,剛需的標準也有高低不同。對于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的剛需就是最低最基本的需求。他的剛需得不到滿足,他就不能安心。就像穿衣,有人的剛需是功能上的保暖,有的是美觀,有的是材質(zhì),有的是設(shè)計感,有的是與眾不同,有的,則是價錢昂貴……各有不同,都是剛需。但以體面為剛需的,似乎不多。
在蠻荒時代(如果這里的蠻荒時代,真的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想象一樣的話),有體面嗎?這要看怎么說。你可以說,沒有體面:出去打獵找果實,就是為了填飽肚子。哪里還能想到,體面不體面這回事。吃飽飯,穿暖衣,就是最大的體面。人與人之間的好看不好看,算了吧。
但是,你也可以說,有體面。即使那時候的人,需要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常常處于不那么舒適的境地,常常掙扎:與饑寒,與野獸,與疾病,與生老病死。他們的想法里,未必能清楚意識到體面這件事。然而,他們?yōu)槿颂幨拢廊蛔裱鴿撘庾R里的體面,維護著人性共通的美善。博物館里那些遠古的物品,讓我們看到,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們就懂得制定規(guī)則,俯仰于天地之間。保護弱小,欣賞美好。
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堆滿之后,開始懂得禮節(jié)。吃的穿的都豐豐富富,就知道榮譽和恥辱。換句話說,不再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憂慮,有了物質(zhì)保障,就可以懂得禮節(jié)與榮辱,就開始講究體面。但芥菜樹下看,這并不代表,倉廩未滿衣食未足之前,就沒有禮節(jié)榮辱,沒有體面。也許只是說,在那之前,可以給出多一點理由,為某些不體面說說情。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蠻荒,還是倉廩未實衣食未足,或是倉廩實衣食足,體面這件事,一直都有。你做事情是否體面,無論自己是否在乎,其實都能看出來。更何況今天?正常標準下,看到這些文字的人,應(yīng)該都已經(jīng)倉廩實。按說是該講究一下體面了。
但真體面的人,多嗎?不必問別人,問問自己就可以了。
也許,你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來說明扔掉體面的合理性。生活不容易,工作不容易;人事真的好復雜;我給人體面,誰給我體面?……但歸根到底,體面與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人能承諾,你體面地做事,就一定比不體面的得到更多。事實上,結(jié)果往往恰恰相反。不考慮體面,反而能得到很多很多。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要講究什么體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人。有尊貴有光彩有美善,有體面的,人。
原創(chuàng)不易,一見你就happy。敬請關(guān)注:<芥菜樹下>,閑扯工作,南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