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謂“天不渡人,唯有自渡?!?/p>
人,該如何自渡呢?那就是多賺錢,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在這個世界,安全感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用錢財買來的。
生病了,需要開藥做手術,到底要靠誰呢?有人說,要靠醫(yī)生。事實上,普通人沒有錢,連醫(yī)生的面都見不到。說到底,救人命的,其實是錢財。
擁有錢財,普通人可以去到全國最好的醫(yī)院,找到醫(yī)術特別高明的醫(yī)生。而沒有錢,就只能窩在一個小地方,隨著病痛的加劇而離開。
這僅僅是需要用到錢的一個方面。生活中還有諸多的事兒,需要用到錢。比如說,雞娃、買房買車、提高生活質量、安穩(wěn)過日子等等,都需要錢財來鋪墊。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要想擁有更多的資源,普通人就只能用錢財來購買。“價高者得”這四個字,永遠都是不可改變的真相。
02
談到錢財,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當下的婚姻。
有兩個年輕人,一個來自農村,沒房沒車沒存款,所以連對象都找不到。另一個來自大城市,父母也是單位的職工,有房有車有存款,所以找到了家境差不多的另一半。
前者本來也想找個伴侶,但別人一看到他那么窮,就嫌棄他。而后者,本來不想找伴侶,但一堆人攀附過來,希望他能夠接受自己。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很簡單,錢財?shù)亩嗌?,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看法。在今時今日,沒有人會重視感情,只會重視你所擁有的錢財。
網(wǎng)絡上有這么一句話,你眼中的男神/女神,在有錢人眼中,不過是隨處可得的大白菜而已。
這這番話,雖然很難聽,但它道出了當下的真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不是不能擁有,只是我們的錢財不夠,便求而不得罷了。
不要怪婚姻成為了交易,也不要怪這年頭的人重視錢財。沒有錢,便無法活下去,也沒有資格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此,以錢為主的觀念,就會逐漸普及起來。
03
對于錢財,相當一部分人會瞧不起,認為錢財都是俗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毫無意義。
這種觀點,從宏觀的角度來說,是正確的。只是,在活著的階段,人們需要生存,就只能賺錢了。不賺錢,如今連西北風都沒得吃。
談到賺錢,就想起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過年后,一堆外來的打工人涌入到大城市當中,想找到賺錢的工作,再不濟也可以去工廠打工。
讓這些外來打工人意想不到的是,求職人數(shù)和崗位呈現(xiàn)出“僧多粥少”的狀況,求職的人比崗位還要多。因此,工價一直在下跌,工資不升反降。
明知道工價跌了,工資不升反降,工作更苛刻了,可為什么他們還需要內卷,還需要拼命涌入到工廠當中賺錢呢?因為不賺錢,就沒飯吃。
在社會的底層,絕大多數(shù)人都過著不易的生活。他們也想活得舒服一點,但他們沒有錢,沒有存款,也就沒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人生。
不然,有頭發(fā),誰想去做和尚呢?
04
人這一生的悲苦,都是沒錢造成的。
有名人說過,智商低和情商低都不是原罪,窮才是。
有些人智商低,情商也低,但他們可以賺到錢,那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就是成功人士。而他們,也能過著輕松愉悅的生活。
有些人智商高,情商也高,但他們運氣不好,賺不到什么錢,那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就是失敗者。這,是一個以錢財多少來論英雄的世道。
世人匆匆忙忙,只為了那碎銀幾兩。偏偏是這碎銀幾兩,能夠解人萬般惆悵。或許,在這個競爭極大的世道當中,錢財,便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看到過一個案例。
一位曾經(jīng)成績不好,調皮不堪的學生,后來成為了大老板,他的母校就將他列為知名校友。就連曾經(jīng)討厭他的老師,也改變態(tài)度,需要奉承討好他。
一位曾經(jīng)成績極好,特別乖巧的學生,后來沒啥成就,也賺不到什么錢。哪怕他想回母校,母校的保安也不讓他進。就連以前喜歡他的老師,如今也討厭他。
其實,前者和后者都沒有錯,只是所處的階段不同,所擁有的東西有差異,便引來別人不一樣的態(tài)度罷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許,只有錢財名利。
05
寫到最后
在寒冬面前,惡性化競爭只會越來越嚴重,普通人的生存難度會更高。這個時候,誰有充足的存款,誰就能安穩(wěn)地過日子。
有錢的人,不會在乎失業(yè)。而沒錢的人,一旦失業(yè)就會手??谕?。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比人與貓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生而為人,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只能多賺點錢,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一點。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