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wǎng)絡上有這么一句話:“70后是孝順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span>
70后這代人,其實有些矛盾。他們總認為自己的辛苦和奮斗,能夠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也能夠打動兒女的心。殊不知,一切都事與愿違。
有的人奮斗多年,依舊是一場空;有些人為家庭付出了大半輩子,依舊被家人嫌棄。說到底,人之期望有多高,最后的心理落差就有多大。
聽到過很多70后的感慨,他們都覺得晚年的自己,終究會“孤獨終老”。他們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養(yǎng)不活父母。
看著“大學畢業(yè)就失業(yè)”的兒女,看著一天天上漲的物價,看著競爭逐漸激烈的職場,70后也慢慢地變得力不從心了。
當然,這里所指的“力不從心”的70后,是沒有鐵飯碗的70后。有鐵飯碗的70后,多半都比較滋潤。只不過,從二八定律來說,沒有鐵飯碗的人,終究占了多數(shù)。
只能說,大部分70后“孤獨終老”的命運,也許會無法改變。
02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為什么70后的兒女,會養(yǎng)不活父母呢?
只能說,絕大多數(shù)的兒女,終究混得沒有父母好。
就拿“結婚”來說,70后早年結婚,那是比較輕松的,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拼就行了??傻搅?0后的兒女這代人,他們就比較難了。
他們一去到婚姻市場,別人第一時間提出的要求,就是有車有房,工作穩(wěn)定,年薪幾十萬。如此條件,又有誰能達到呢?
這個時候,“佛系”且“單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人也沒有了積極向上的朝氣。等他們在996的工作當中經(jīng)歷一番,兒女就變得麻木起來了。
有很多在北上廣深打工的年輕人,大學畢業(yè)就到了大城市闖蕩。殊不知,“城市賺錢城市花,一分別想帶回家”成為了他們不可避免的命運。
于是乎,很多年輕人拼盡全力,也僅僅能夠養(yǎng)活自己而已。為父母養(yǎng)老之類的事兒,他們想都不敢想。更何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啃老了。
普通的70后也沒啥錢,而孩子啃到最后,70后終究啥都不剩,連安穩(wěn)到老都成為了奢望。
03
對于70后來說,孤獨終老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們無法擺脫這兩個宿命。
宿命一:養(yǎng)老內卷,未富先老。
“內卷”二字,相信我們聽過很多次了,這些年經(jīng)常刷屏。人們只知道,內卷的問題大多數(shù)都跟年輕人有關,而跟中老年人關系不大。
如果還抱著這種“只跟年輕人有關,而跟中老年人無關”的想法,那就有些心存僥幸了。在大環(huán)境內卷面前,哪怕你到了60歲,也都需要內卷。
比如說“養(yǎng)老”,養(yǎng)老資源是有限的,而人是無限的。這個時候,為了養(yǎng)老資源而你爭我奪的情況,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
你有錢,那你擁有的養(yǎng)老資源會比較多。而你沒錢,那你擁有的養(yǎng)老資源就大大地減少了。沒辦法,資源,永遠都跟財富掛鉤。
一部分的70后,也許很有錢,還成為了富豪??蛇€有一大部分的70后,依舊在生活的邊緣中徘徊。他們奮斗大半生,依舊未富先老。
還未富有,就逐漸老去了。就跟秋葉一般,終究熬不過冬天,只能逐漸凋零。
也許,秋葉沒有錯,70后也沒有錯,只是生活太殘酷罷了。
04
宿命二:養(yǎng)孩子多年,最后被兒女啃老。
比孤獨終老更可怕的,莫過于“養(yǎng)兒啃老”。
記得當年生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在幻想,自己這一代人有了安身之所,下一代的孩子讀個大學,也許就能出頭了。
帶著這種觀念,等孩子讀完了研究生出來,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沒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現(xiàn)階段,無數(shù)的研究生,心甘情愿蹲在家里面“備考”,因為他們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父母就疑惑,你們學歷那么高了,為什么還是如此艱難呢?
他們只回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又不是只有我一個研究生。工作崗位是有限的,高學歷的人會越來越多。與其在外面996,不如考公務員,可能還有一線希望。”
慢慢地,很多人都在最年輕的歲月里,過著內卷、備考以及刷題的生活。還有些本科畢業(yè)的年輕人,學歷不太高,就只能去干比較累的工作了。
所以,近些年來“猝死”的事件才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猝死”很可怕,但我們不得不向其靠近。為什么呢?比猝死更可怕的,是沒錢,是貧窮。
只能說,年輕人普遍地啃老,那是誰都始料不及的事兒。身為父母或者長輩,也沒辦法。因為人之命運,終究要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
時代一粒沙,落在人的身邊,也許不是一座山,而是卷成了沙塵暴。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