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這么一種想法,壽命要越長越好,福氣要越來越多。
上了年紀的人害怕離開,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夠長壽。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自然就希望能夠擁有無窮無盡的福氣。
像這樣的想法和追求,真的正確嗎?如果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還算是人之常情,至少大多人都想活得長久幸福。
可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這種“長壽”的追求還是過分淺薄了。因為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矛盾的。既然長壽會存在,那病痛也會不期而至。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間不存在絕對的好,也不存在絕對的壞。你能忍受多少的“好”,就必須忍受多少的“壞”,一切都是對等的。
回到“長壽”這個問題上,也許越是長壽的人,他所遭受的不幸就越多。也許越是提前而去的人,他所遭受的不幸就越少。
不僅如此,一個人的不幸還會牽連到家庭。到最后,我們所遭受的罪,都會禍及子孫后代。一切,都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我們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問題。
02
75歲患病老人感慨,只愿早日離去,不愿再禍及子孫了。
小區(qū)中的劉大伯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應該說他算得上是較為長壽的老人家了。
所謂“人到六十是花甲,人到七十古來稀”。能夠活過70歲的人,已經(jīng)特別不錯了。不過,就是這般長壽的劉大伯卻活得特別痛苦。
在十年前,由于遇到了意外事故,劉大伯直接就臥病在床了。而家人們也覺得,劉大伯應該挺不過這一關(guān)了,就想著給他準備后事了。
可是,劉大伯卻活了過來,而且壽命越來越長。只不過,他不能自己照顧自己,連喝水吃飯都需要別人來喂送。如此,就讓家人特別無奈了。
試想,為一個老人端屎端尿一個月不是問題,可常年都這么做,又有誰能承受當中的苦楚呢?
因此,家人也就想了這么三個主意:第一,就是把劉大伯送到養(yǎng)老院;第二,就是請專門的護工來照顧劉大伯;第三,就是讓家人兒女親自照顧。
送去養(yǎng)老院,不過是送劉大伯去受苦而已。請專門的護工,至少需要花費7000元一個月。尤其像劉大伯這樣的情況,護工費基本要加兩三倍。
沒辦法,他們只能選擇第三點,親自去照顧劉大伯。
03
有一天,親戚來到劉家去看望劉大伯。一進門,親戚一下子就反胃了,臉色特別蒼白。這讓劉家人也特別疑惑,為何親戚的反應如此劇烈呢?
緩了一陣子之后,親戚才跟劉家人說:“我真的佩服你們這些做兒女的,不僅能為父母端屎端尿,還能堅持十年的時間,實在是不容易啊。像我們這些外人,只要聞到那股氣味就待不下去了?!?/span>
其實,家人也知道,不僅他們過得不容易,就連劉大伯本人也過得痛苦。因為劉大伯已經(jīng)好久沒有曬過太陽了,如今背上長了爛肉,別說靠在床上吃飯了,也許連睡覺都不敢平躺著睡。
大兒子實話跟親戚說:“父親的情況我們都知道,身為兒女的只能是盡自己的良心和綿薄之力了??晌医?jīng)常聽父親嘀咕,還是早點離去最好。哎,老了還如此受罪,如之奈何?。 ?/span>
親戚也搖了搖頭,道:“我也理解你們的不容易,既花錢,也耗費精力。本來就有一個家庭要照顧了,如今還要搭上臥病在床的老人,家庭怎么能幸福呢?”
其實,劉大伯自己也特別明白,自己受苦就算了,還連累了兒孫后輩。越長壽,越不幸罷了。
04
如今老齡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像上述這種“臥病在床”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當數(shù)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那家庭和社會所面臨的壓力就會特別巨大。
老人可以蹦蹦跳跳,自然家庭無憂,老人幸福。可是,一旦老人臥病在床,別說老人自己痛苦了,就連家庭也“人財兩空”。
這世上最難受的“苦”,就是臥病在床的長壽之苦。這種苦,就像是吸血蟲一般,寄生在家庭上,最后吸干了家人的精力和積蓄,后輩連活得幸福的資格都沒有。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得很現(xiàn)實,富貴和貧窮,只隔了一張病床的距離。
老人健健康康,整個家庭都會走上坡路,家人們也能喜笑顏開。老人臥病在床,動彈不得,整個家庭都會變得貧窮起來,家人們整日都愁眉苦臉。
也許,低質(zhì)量的長壽還不如高質(zhì)量的正常壽命。
有些人臥病在床二三十年,九十多歲還未離去,這就是低質(zhì)量的長壽人生。如此人生,又有何意義呢?
有些人健康了一輩子,七十來歲就自然走了,根本沒有任何的痛苦。如此人生,其實已經(jīng)特別不錯了。要知道,能自然離開,終究是一種福氣。
我們所追求的,不該是低質(zhì)量的人生,而是高質(zhì)量的生活。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