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感嘆,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壓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負擔(dān)重。累與不累總是相對的,要想不累,就要學(xué)會放松;生活貴在有張有弛。心累,使人長期陷于亞健康狀態(tài);心累,會使自己精神不振。
文|丹丹
說起《寫給想哭的你》這本書,就像一張護身符一樣,陪伴了這一年來的生活。也許就像劉珂矣《風(fēng)誓》里寫過的:“最短暫的相逢最動人是緣分”。
回想起過去,我是一個沒什么讀書經(jīng)驗,更別提什么寫作了,也許就像《寫給想哭的你》說過的:關(guān)于那時的我與尾琦先生的緣分。
是呀,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每每當(dāng)我翻開書頁,又或者是翻開那一頁又一頁的筆記的時候,此時我意識到了:原來,寫作并不難,而且它并不需要什么華麗的包裝,只需要用心在記錄關(guān)于生活上的點滴,然后告訴自己:生活,學(xué)習(xí)是對自己真誠的必然的最直接的方式。
說到這里,不禁想起《人生只有一次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摩西奶奶說過的:“不要懼怕未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且堅持下去,從中找到樂趣,那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這樣的人生自然是美好而愉悅的?!?/span>
也許吧!
就像在小的時候,無論見到誰,我在朋友、家人面前總是給人以“怪”來形容。而他們總是認為內(nèi)向、安靜,甚至?xí)X得我無法溝通,可以說像這樣的話任誰聽了,都會不高興的事情。
坦白說,在獨居的一年里,也正是開始認識書本,然后拼命看書的時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在慢慢地成長著,也才明白:這些都是經(jīng)歷而來,只是真正懂你的人不會有很多,甚至沒有,所以生活不需要迎合任何人,能做好自己,已經(jīng)算很好的事情了。
其實,當(dāng)時我也一點不覺得讀書很有意思,不過現(xiàn)在覺得很特別喜歡。直到現(xiàn)在,就像有人還會問:”你大學(xué)哪里讀的?”之類的問題,我也總是回答:“其實我沒上過大學(xué),但是現(xiàn)在的我會想知道自己該干嘛而選擇生活”。
只是,大概我也是那種不想半途而廢而堅持的心理作祟吧,哪怕,在別人眼里,覺得像是在碎碎念也好,文字也是只不過在對自己負責(zé)的方式,僅此而已。
有的時候,看著枕邊的書籍,每每打開一頁,便會覺得心情很放松,此刻我才意識到了:原來,生活并從來沒有容易過,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之不過是在提醒自己:時光一去不復(fù)返,開心是一天,不開心 也是一天,但是怎么生活,是可以選擇的。
說白了,寫作這件事,在于要把腦海里的內(nèi)容往簡單寫;再把簡單的內(nèi)容往深奧寫;又或者把深奧的內(nèi)容往有趣寫;把有趣的內(nèi)容往嚴謹寫;把嚴肅的內(nèi)容往散漫寫;把散漫的內(nèi)容往坦白寫;把坦白的內(nèi)容往謹慎寫;把謹慎的內(nèi)容往刺激寫;把刺激的內(nèi)容往克制寫;把克制的內(nèi)容往明白寫。
是的,認識《寫給想哭的你》這本書,可以說是一種緣分,看了松浦彌太郎的書籍,從他溫潤的筆觸里,從他18歲輟學(xué),只身前往歐洲闖蕩的經(jīng)歷理解到了自由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猶如李白《將進酒》里的那一句:“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情懷。
看著他從讀書、工作、旅行到戀情、人生的私分享,都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處處透出了開朗豁達、文藝治愈的氣息,從而讓我們明白了:人生,隨時從零開始,不被體質(zhì)現(xiàn)實束縛,去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也就意味著那一句“你的付出,終有回報”。
就像他在《做乞丐也做王子》說過的:人生,可以遇到很多杏色不一的事情,但是每一種經(jīng)歷都是難忘的體驗,就算很糟也是最棒的,然后過著乞丐王子的生活。
愛看書也愛遠行
心情在路上
FIND YOURSELF
讀很多的隨記也寫下很多的文字/淺淺淡淡
似乎還能感受到那是的安穩(wěn)自由愜意和
一種特殊的安靜的力量
如果還能出發(fā)去遇見更多的未知的人和事
那我一定不辜負世界的溫柔
此次的靈感,來源于鳳凰書店,坐在靠窗邊的坐椅上,就猶如書里提及的那一句:“把椅子放在窗邊,我們來聊聊天,無需面對面就這樣呆呆地望著窗外的一切;又仿如《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摩西奶奶說過的:”我從來沒有什么偉大的夢想,我所希望的就是過好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