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喜歡活在人群里,比如現(xiàn)在的好多人都活在圈子里。
人群里有溫暖,有對脾氣的人,說些彼此投緣的話,煲雞湯,曬自拍,聊養(yǎng)生,恍若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走了太久,一下子找到了組織?!皇怯芯湓捗?,“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可恥到什么程度?前陣子看到大家熱烈轉(zhuǎn)發(fā)的微博——日本有家餐廳,怕顧客一個人吃飯孤獨尷尬,便在單身客人的座位對面,放置了些絨毛玩具,陪顧客一起吃。
掃了掃帖子下面的評論,齊刷刷的贊“好貼心!”“太有愛了?!币灿杏|景生情的,“看著反而更令人心酸??!”更有“生怕別人不知道是一個人吃飯么?”“本來還可以假裝等人,這樣豈不是昭知天下?”——仿佛一個人吃頓飯,是件需要遮掩躲藏的、見不得人的丑事。
此舉動被稱作“富有創(chuàng)意的應(yīng)對孤獨的辦法”??晌业囊蓡柷∏∈牵阂粋€人吃飯怎么就孤獨了?如何就尷尬了?也許人家難得躲回清靜呢?沒準(zhǔn)兒就是要從日常的擁擾繁雜喧囂中抽離一刻,享受短暫獨處的樂趣呢?
反倒是,常見到的那種,一個人就吃不了一頓飯,看不了一場電影或展覽,逛不了街,無法動手開始做一件事,甚至連去趟廁所都要結(jié)個伴的人,才真叫是有問題哪。至少,它反映了這種模式中的人缺乏與自己相處的能力,接近病態(tài)地依賴于從他人那里獲取能量,一旦孤身自處,就感到匱乏、焦慮、不安且無聊。
可是,“一個人=孤獨”的觀念如此根深蒂固。太多文學(xué)與影視作品向來又特別喜歡渲染所謂“一個人的無所憑依、寂廖無助”,以此吸引人同情的眼神、關(guān)切的語調(diào),還有各種的“好心包辦”“溫情綁架”?!獮槭裁丛谖覀兊奈幕?,“一個人”就如此恐慌,如此難為情?為了避免單身、驅(qū)遣寂寞、打發(fā)無聊,許多人不情不愿地趕著酒場飯局;混著狐朋狗友;談著沒有營養(yǎng)、半死不活,或者死纏爛打的戀愛;匆忙湊乎地隨手抓個對象,結(jié)一個有功能沒快感的婚;維持一段疲勞怨憎、永無寧日的婚姻;甚至忍著惡心,也要與自己明明討厭的圈子摻合在一起,一面數(shù)落著對方的不是,一面維持著所謂的友誼跟交情……許多的荒唐錯謬,皆不過是緣于太過害怕“我是一個人”。
我一直覺得,在現(xiàn)代社會里,不合群,沒什么,一個人,也很好,快樂的源頭,本該穩(wěn)扎在我們內(nèi)心。事實上,我見過最合群,也最無聊的狀態(tài)是:幾個人聚會吃飯,全都各顧各低頭看著手機(jī),戳戳點點,偶而有交流,也是手機(jī)里面的什么事情?!@真是世界上最遠(yuǎn)的距離。比起一個人快快樂樂、全情投入地品嘗美食滋味,哪個更孤獨呢?依我看,群而不合最孤獨。
鳳凰衛(wèi)視的竇文濤,每天“鏘鏘三人行”,他節(jié)目的嘉賓都是學(xué)界商界演藝界名流,以此推理起來,他應(yīng)該能捯飭出一個特牛的“圈子”,讓自己一天到晚混溺其中。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除了外出做節(jié)目,幾乎所有的時間,他都是一個人宅在家里。
作家劉瑜也說自己沒有“圈子”,因為她懶得去經(jīng)營一種關(guān)系,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一望無際的人。她說她一個人獨處時,可以同時打開幾本書,生活頓時車水馬龍起來,“我和自己的關(guān)系,由此也從憤怒,廝打,打累了各自坐在角落里氣喘吁吁走向和解甚至同舟共濟(jì)”?!芍再潱哼@種一個人的車水馬龍真好。
也許很多時候,人還是不得不活在人群里,否則難以安身立命。但是,只要有可能,還是時常離人群遠(yuǎn)一點吧?!@個道理,不活到一定的份上是不會明白的。說話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