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自汗盜汗皆有因·須查陰陽辨虛實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jié)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尤其是炎熱的夏季,很有人都會有大汗淋漓的體驗。中醫(yī)認為出汗與人的身體健康有密切的聯系,甚至五臟六腑皆有汗。自汗和盜汗是身體出現疾病征兆的表現。而自汗又可以分為陽虛自汗和陰虛自汗。

什么是自汗呢?

現代的解釋是:非因天氣悶熱、服用發(fā)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

清代名醫(yī)陳廷儒在《診余舉隅錄》中記載了一則治療自汗的醫(yī)案:

辛卯年春天,陳廷儒在濟南旅行。陳巽卿自汗不止,找到他看病。為陳巽卿診脈,發(fā)現脈象虛微”,屬陽虛,如果這樣下去會有虛脫的危險。

當即開藥方:十全大補湯加味

組成:當歸(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黃(1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黃芪(10克)、肉桂(3克)。

這個藥的作用是,溫補收澀,陳巽卿吃下去后自汗就好了。

到了夏天,陳巽卿再次出現了自汗。這次又找到他看病。為陳巽卿診脈,發(fā)現脈象細數,陰虛,這次與上一次的陽虛證是完全不同的病。

當即開藥方:洋參石斛湯加味

組成:西洋參、石斛、蒲公英各30克,白術、代赭石(先煎)、焦山楂、枳殼各15克,茯苓、炙雞內金、白芍、姜半夏各10克,制大黃(后下)、木香(后下)、甘草各5克。

這個藥的作用是,清理滋養(yǎng)。陳巽卿的自汗再一次被治愈。

陳巽卿雖然兩次都是自汗,但是兩次的病完全不同,他春天自汗是因為陽虛,夏天自汗是因為陰虛。

為什么同一個人,同樣的病癥,病因卻不同呢?是因為一年四季的氣候不同,人們日常生活的勞逸狀態(tài)不同。即使,春夏季節(jié)也會出現急劇降溫的天氣,秋冬季節(jié)也有突然升溫的時候。貧苦的人也會有快樂的事情,富貴的人也會遇到煩惱的累心。天、地、人三者雖然錯綜變化,但是仍然可以有所預測。唯獨在治病上,要辨證治療,需要細心揣摩,不然就會因為毫微的差異,而導致千里的錯誤!

陳廷儒歸納總結治療自汗的方法:

傷寒漏汗治以桂枝加附子湯;

中風自汗,治以桂枝湯(組成:桂枝 9克、芍藥 9克、生姜 9克、大棗 3克、甘草 6克;

風溫自汗,治以辛涼,佐以苦甘,如桑葉、連翹之類;

中暑自汗,治以白虎(組成石膏50克、知母18克、甘草6克、粳米9克);

狂汗不止、脈芤(按之中空如蔥),加人參,亦有用生脈散處(組成:人參 9克、麥門冬 9克、五味子 6克;

陽虛自汗輕則用人參、黃芪,重則用桂、附、術、甘;

肺虛自汗,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桑葉之類;

心虛自汗,用秋小麥、人參、柏子、龜板之類,重者用龍骨牡蠣救逆湯(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黃18克、生白芍18克、麥冬15克(不去心) 、阿膠9克、生龍骨12克、生牡蠣24克;

陰虛不受陽納自汗即盜汗,治以介屬潛陽,大固腎氣;

濕家、燥家自汗,均以護陽為主;

痰飲、咳嗽自汗,即用發(fā)汗之麻黃,單用其根,以收太陽歸縮之氣。

清代名醫(yī)葉天士在《葉選醫(yī)衡》中對自汗、盜汗的治療也有精辟的論述:

自汗者,不因發(fā)散,不因勞動,不分寤寐,溱溱然自然汗出,由陰蒸于陽分也,玉屏風散主之(組成:防風、黃芪、白術)。

自汗發(fā)熱多屬外傷,這樣的病是因為陽虛,陽虛的表現是心虛,陽虛陰氣必然多度,陽氣不足體表就不能堅固防御,于是會出現發(fā)熱的癥狀。人的陽氣致密形體就會強壯,自汗如果過于嚴重就會導致身體虛脫危及生命。

盜汗者,眠熟則出,醒則倏然而收,即《內經》之寢汗,陽蒸于陰分也,當歸六黃湯主之當歸 6克;生地黃 6克;熟地黃 6克;黃芩 6克;黃柏 6克;黃連 6克;黃芪 12克。

盜汗發(fā)熱屬于內傷,是因為腎虛即陰虛,陰氣不足必然陽氣過度不能收藏而向外發(fā)散。

汗孔又稱之為鬼門”,盜汗嚴重會令人喪魄”;

如果傷寒邪氣存在半表半里,引起盜汗,就不能夠按照陰虛”來治療,屬于小柴湯”(組成:柴胡 12克;黃芩 9克;人參 6克;半夏 9克;炙甘草 5克;生姜 9克;大棗 4枚)之證。

如果因火氣上蒸胃濕而自汗的,就不能按照陽虛”證來治療,屬于涼膈散”(組成:川大黃 600克;樸消 600克;甘草 600克(爁);山梔子仁 300克;薄荷葉 300克(去梗);黃芩 300克;連翹1.2千克)之證。

      愿見者安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細數自汗、盜汗原因與治療
虛勞
補氣藥
治多汗癥(自汗、盜汗)妙方
中醫(yī)辨證調理汗證:頭汗不止有說法
汗的類型及基礎用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