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下的老人來講,每個人最關心的,恐怕就是養(yǎng)老問題了。人間都知孤兒苦,但也怕談老來難。養(yǎng)老猶如過山車,起起伏伏心驚擔!什么是養(yǎng)老?人到一定年齡因勞動能力減弱而居家休養(yǎng)就是養(yǎng)老。在古代的一種禮儀中,養(yǎng)老就是“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并加以禮敬?!备改咐先丝赡懿皇琴t能,但按照中國的道德倫理,得到足夠維持生命的生活,并得到兒女的尊敬和善待,才是應該有的養(yǎng)老狀態(tài)。
然而,拋開物質條件不說,有多少父母老人能夠在家休閑?又有多少老人得到了兒女的敬重?有些老人恐怕連最基本的權益都得不到保障,幾乎沒有了話語權。
在頭條上,一個叫做“趣語新說”的作者講述了他鄰居的事。說鄰居李大爺67歲了,想找個老伴,卻被兒子兒媳橫加阻攔。兒子兒媳說:你要找也行,每個月必須給你孫子孫女1200塊錢,供孩子上完高中,否則,想都別想!據(jù)作者介紹,李大爺每個月有退休金4000多塊,但老伴走得早,一個人實在難熬,才有了再找老伴的念頭。起初兒子是死活不同意,兒媳婦也一鬧再鬧,但看到老頭子鐵了心,這才提出上邊的條件。李大爺算了算:自己每月4000多點退休金,去掉1200,如果能找到新老伴,剩下2000多也僅夠他和老伴的正常開銷,一旦有個病了怏了的,那就不夠了。李大爺這可犯了難,進也不能退也不中,于是更加難過了起來,那原來皺起來的眉頭從此就再也沒有舒展過。
顯然,文中的這位李大爺是得不到兒子兒媳的尊重的,也就是,他的合法權益在兒子那里是得不到保障的,他在家庭中的話語權基本上喪失掉了。
那么,老人在家庭中的話語權是指什么呢?是指他能夠表達個人訴求,而且能夠得到回應,并最終能夠維護個人切身利益的合法權利。比如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夠得到保障,身體患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生活自己能力不足或喪失時能夠得到護理等等,這其中,老人找老伴或者再婚等,也屬于基本生活需求的內(nèi)容。
老人的話語權并不是掌控全家大權并發(fā)號施令,對兒女依然進行管轄予奪之事。老人已經(jīng)成為弱者,其話語權已經(jīng)完全成為維護個人權益的唯一權限。但是,也正因為老人成為弱者,其基本話語權才有可能被兒女剝奪,就像老年人頭上油漬麻花的破帽子,往往被兒女們毫不留情的摘下來,并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一只腳。
有人說,養(yǎng)老錢最重要;有人說,養(yǎng)老身體最重要;有人說,養(yǎng)老兒女最重要;也有人說,養(yǎng)老需要老本和老窩……都有道理,但最重要的,還是老人的話語權,做兒女的只有尊重老人的話語權,才能切實保障老人的合法權益。
但是,老人的話語權除了兒女們要尊重,老人自己也要爭取。比如錢物房產(chǎn),是老人的就是老人的,老人既不要許諾給兒女,也不能輕易贈送;老人找老伴也是自己的自由,政府都還支持保護呢,做兒女的又有什么權利干涉阻撓?要明白,對于強勢而不孝的兒女,即使老人把所有權益拱手相讓,也不會得到不孝之子的善意回報,只會讓他們越發(fā)的變本加厲。
總之,話語權是老年人的基本權利,也是家庭老弱的必須訴求;沒有話語權,養(yǎng)老,就是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