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變,叛軍兵鋒直指長安,唐明皇李隆基為避禍,便帶著楊貴妃逃亡蜀地??烧l能料想,一場馬嵬坡兵變,徹底改變了楊貴妃一生的命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楊貴妃當年是死是活,至今仍是個未解的謎團,但太篷山卻出現了一座“楊氏之墓”,墓中的一樣“寶貝”,或許能成為破解千古謎團的“金鑰匙”,您想要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關于楊貴妃的下落,在學界說法不一,比較主流的說法有三個。第一,自縊馬嵬坡。根據《新唐書》和《舊唐書》的官方記載,當年唐玄宗一行途徑過馬嵬坡時,因為士兵發(fā)生嘩變,所以唐玄宗為了穩(wěn)定軍心,便將楊貴妃賜死。但后來專家卻發(fā)現,馬嵬坡的楊貴妃墓是一處空墓。
第二:偷渡東瀛。上世紀初,有專家和學者們得知,在本州島的久津小漁村,有漁民自稱為楊貴妃的后裔,而且還有一處楊貴妃墓。專家們都納悶了,因為當時還沒有海上貿易,唐朝和東瀛唯一的往來,只有遣唐使,但是在該國的歷史文獻中,卻又找不到任何關于遣唐使和楊貴妃的記載。
第三:歸隱太蓬山。在四川營山縣,有一處叫做太蓬山的地方,是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圣地。專家們發(fā)現,在太蓬山有一處“楊氏之墓”。據世代生活于此的村民反映,楊氏之墓就是楊貴妃墓,因為當年楊貴妃逃過一劫,后來歸隱于太蓬山。
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認為楊貴妃歸隱太蓬山的說法最靠譜。首先,根據史料記載可知,楊貴妃信奉道教,而且對于道教圣地太蓬山也十分向往,當時楊貴妃在馬嵬坡如果逃過一劫的話,首選的逃亡之地肯定就是太蓬山,而且太蓬山交通閉塞,還能防止被人追殺,是個絕佳的藏身之所。
其次專家們在營山縣,還發(fā)現了一處唐代石刻,叫做《安祿山題龕》。您要知道的是,從史料記載來看,安祿山從未去過營山,甚至是蜀地都不曾到過,為何會出現關于他的題龕?專家們十分肯定,《安祿山題龕》就是楊貴妃逃亡到營山時,為安祿山祈福所刻,畢竟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在史書上的記載比比皆是。
再說太蓬山的楊貴妃墓,專家們經過勘察,發(fā)現其他地方所謂的楊貴妃墓,都明確的刻有“楊貴妃墓”,但太蓬山的楊貴妃墓,卻只刻有“楊氏之墓”四個字。按照常理來說,楊貴妃是個逃亡之人,即便是死了也定然不會刻自己的名字,因此專家們更加傾向于,“楊氏之墓”或許就是真的楊貴妃墓,畢竟遮遮掩掩的背后,總有不可告人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老一輩的村民反映,他們這里從未有過姓楊的人,因此孤零零的“楊氏之墓”,也就給專家們帶來很大的希望。如果真要拿出最有分量的證據的話,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即對“楊氏之墓”進行考古發(fā)掘,但因為“楊氏之墓”已經被列為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只能等將來條件成熟了,然后才能對“楊氏之墓”展開必要的修繕和保護。如果能有幸在墓中發(fā)現遺骸的話,只要進行一番科學鑒定,就能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不是楊貴妃,從而破解這一千古謎團。
楊貴妃的一生,既是幸運的,又是悲哀的,一曲《長恨歌》傳唱至今,“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讓后世之人不無感慨至深。而對于楊貴妃的謎團,小編也期待著將來的某一天能塵埃落定,這也算是給逝者的一個慰藉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