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家和萬事興。
一個家庭的和睦帶來的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幸福,是家族良好家風建設的顯現(xiàn),也貢獻著一個社會的總體幸福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讓一個家庭和睦、幸福,是家庭成員們的應盡之責。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家人亦是如此,有時間多陪陪家人,不需要多么貴重的禮物,不需要多么盛大的儀式,只需要陪伴。
為人父母而年邁者,多希望子女能多回家“叨擾”,哪怕是麻煩他們,也會樂此不疲。
事實上,家庭的幸福其根源在于親人的和睦,而家庭的良好發(fā)展,則來來源于家風的建設與傳承。
有道是“親人不睦家必散”,家庭成員們應該同心同德,齊心協(xié)力,既有自己的發(fā)展,同時也以家庭建設為基礎。
為什么有些家庭能興旺發(fā)達,家庭成員無比的和睦,逢年過節(jié)一家人湊在一起和和美美的羨煞旁人。而有些家庭卻死氣沉沉,家庭成員仿佛仇人一般,見面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說到底,就是家風的原因。
一個家庭如果擁有好的家風,那在這個家庭里生活的人自然耳濡目染,不管是脾氣還是性格都很不錯。
在這種情況下,一家里鼎力合作,整個家庭都能達到不錯的成就,擁有了人人羨慕的“上等風水”。
家風,并不拘泥于形式,是一個家庭的良好風氣,好比于風水學中的“風水寶地”。
這源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一個家庭的“上等風水”,來自于家人之間常做的這三件事情。
每個家庭的幸福感都有著一定的體現(xiàn),這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
比如父母對孩子們的噓寒問暖、子女給父母買的新衣等等。
除此之外,幸福還體現(xiàn)在家人們的集體活動之中,好比于周六周末,一家人自己在家準備幾個好菜,家人們圍坐一桌,共享美味佳肴,長輩們小酌幾杯,孩子們大快朵頤。
這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場面,在工作的日子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孩子們忙于學習,父母忙于工作,即便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也是為了填飽肚子,菜肴自然也不會有多么豐盛,聚餐也是一家人情感交流的好時機。
生活的美好來源于期待,每逢周末或是過節(jié),家庭成員們都有空閑時間,于是準備一次豐盛的菜肴就成了一種期待。
除此之外,經(jīng)常出去游玩的家庭也更有幸福感,比之邀三兩好友出門游玩,一家人一起出去游山玩水帶來的幸福感是特別濃厚的,這是屬于家人們的美好時光。
百善孝為先,可以說,孝順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支撐,一個沒有孝道傳承的家庭必然不會幸福。
我們甚至可以從一個家庭的最年長者的生活狀態(tài)去判斷一個家庭是否和睦、溫馨。
孝順不僅需要從小的口頭教育與書本知識,它更多的是需要為人父母者的親力親為,唯有行動才具有感染力。
要想傳承孝順,光讓年幼的孩子們讀兩句古訓是不夠的,必須要身體力行做榜樣。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作為中年一代,既是父母又是子女,在孝道的傳承中起著銜接的作用,要讓孩子們看見孝順的實質(zhì)行動是怎樣的。
教育是百年大計,對于家庭來說亦是如此,教育孩子們孝順,是支撐起家庭幸福和諧的重要行動。
這應該作為一個家庭的必要“課程”,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提起,還應該有專門的教育時間。
父慈子孝,使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方能建設起一個有良好家風傳承的幸福家庭。
不少家庭中都有這么一個現(xiàn)象:做家務的總是那么一兩個人,最典型的就是經(jīng)常捆著圍裙的媽媽,這個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甚至于讓一些人覺得家務活就該媽媽做。
家庭主婦的角色定位并不意味著所有家務都歸于一個人,經(jīng)常組織綜合家務勞動,是一個家庭團結、和睦的體現(xiàn)。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一個家庭的大小家務活要真做起來是一件十分具體的事情。
經(jīng)常做家務的人會習以為常,但若其他家人們能適時地幫著做一些,那將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體現(xiàn)著家人們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勞動重在過程而不在結果,經(jīng)常組織家務勞動的家庭,會在勞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對家庭的歸屬感。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中的干凈整潔帶來的是舒適的居住體驗,也讓人對生活更有希望更有期待,這也會大幅度減少生活的瑣碎爭吵,矛盾少了,一個家自然而然就幸福了。
人們一提到風水就自然而然地與玄學連接起來,實際上,家庭中的良好風氣也算是一種“上等風水”。
其含義在于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對家庭建設的身體力行,家人們團結一致,同時保持著深厚的感情。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家庭成員們一脈相承,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是不可分割的。
就整個家庭的傳承與發(fā)展來看,每個人的出色表現(xiàn)都是整個家庭的驕傲,一個人再是優(yōu)秀,其根源也在于家庭,成功背后加上家人的支持才算完美。(時光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