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災難,如今威脅可能仍在,新研究警告了人類
從距今大約2.25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整個地球都被一種動物統(tǒng)治,那就是恐龍。在地球生物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物種能夠統(tǒng)治地球如此久的時間。即便如此,恐龍還是滅絕了,以一堆埋在塵土中的化石為歸宿,直到被人類挖掘才重見天日。作為最廣受關注的古生物,恐龍的滅絕原因一直飽受爭議,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好奇。1952年,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一個巨大隕石坑被發(fā)現(xiàn),給了科學家一種暗示。這個隕石坑直徑超過150公里,深度達到20公里。由于隕石坑的中心位于一座名為??颂K魯伯的城鎮(zhèn),因此科學家稱之為??颂K魯伯隕石坑。接下來的地質學研究表明,該隕石坑大約形成于6500萬-6600萬年前。也就是說,它的形成時間幾乎恰好就是恐龍滅絕的時間。因此科學家們紛紛推測:正是造成這個隕石坑形成的那次天地大碰撞,讓恐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初是一顆直徑達10公里的小行星造成了這次恐怖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但始終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兇手”的身份是一顆彗星。最近,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本科生Amir Siraj和哈佛大學著名天文學教授Avi Loeb在《自然》雜志旗下《科學報告》期刊上撰文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彗星確實最有可能是屠殺恐龍的幕后黑手。根據(jù)對撞擊坑的研究,墜落在尤卡坦半島的那顆小天體屬于碳質球粒隕石。但是,太陽系小行星帶內只有10%的部分屬于這種材質,相對來說很少見。相比之下,在奧爾特云內,這樣的小天體相對更多一些。奧爾特云,是太陽系最外層的結構,它們是長周期彗星的故鄉(xiāng),其半徑甚至可以達到1光年??茖W家估計,這里包含著數(shù)萬億顆天體,其中很多都是彗星。在木星的強大引力干擾下,它們的軌道就會發(fā)生偏離。Siraj介紹說:“整個太陽系就像是一個彈球機器,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會將長周期彗星甩到非??拷柕能壍郎??!?/span>對于這種彗星,科學家們稱之為掠日彗星。過于靠近太陽絕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下,它們會被撕成碎片,這就是所謂的潮汐破壞事件。一旦一顆彗星被撕成大量的碎片,那么撞擊到行星上的概率就更大了。兩位科學家從統(tǒng)計學和引力兩個方面進行了計算機模擬,發(fā)現(xiàn)奧爾特云的彗星的確存在被木星甩到太陽附近的可能。研究還表明,大約20%的長周期彗星,都屬于掠日彗星。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奧爾特云彗星或者它們形成的碎片撞擊到地球的概率,比此前的結果高10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計算結果和??颂K魯伯隕石坑撞擊的時間高度吻合,他們相信,這項研究解釋了滅絕恐龍的那一次撞擊,甚至還能解釋太陽系其他的撞擊事件。(圖片說明:圖片展示的是長周期彗星與小行星撞擊形成??颂K魯伯隕石坑的概率)誠然,??颂K魯伯撞擊事件導致當時75%的地球生物滅絕,可以說是世界末日一般的災難。但是對于地球來說,至少它留下的隕石坑不是最大的。目前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地球最大隕石坑位于弗里德堡,其直徑達到了300公里,來自于大約20億年前的一次恐怖撞擊。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本次研究就可以解釋這個隕石坑的形成。此外,哈薩克斯坦扎曼欣隕石坑,是一個直徑約14公里的隕石坑,來自于100萬年前的一次撞擊。當時地球遭受到的災難同樣非常驚人,但好在并沒有導致大滅絕事件的發(fā)生。對此,Loeb和Siraj進行了解釋。他們的分析結果表明,像希克蘇魯伯這樣嚴重的撞擊事件,大概每隔2.5億-7.3億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而遭遇到潮汐破壞事件而被撕裂的長周期彗星碎片撞擊地球的概率則要高得多,平均25萬-73萬年就會上演一次,概率差了1000倍。當然了,對于這樣的結論,也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驗證。他們指出,這樣研究也需要對以這三個隕石坑為代表的各種撞擊坑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進一步證實他們的推測,或者是推翻他們的理論。除此之外,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在理論上也會有助于本次研究,未來的彗星取樣工作也會提供一些借鑒。另外,我們也可以考慮對彗星進行更多的觀測,來分析這些長周期彗星的運行模式。以即將投入使用的維拉·魯賓天文臺為例,它非常善于發(fā)現(xiàn)類似于彗星或者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在瞬時發(fā)生的變化。換句話說,如果真的發(fā)生本次研究中所說的長周期彗星被甩到太陽附近并被太陽的潮汐力所分解,那么這臺望遠鏡將會捕捉到這樣的現(xiàn)象,并且判斷是否有碎片正在向地球飛來。Loeb自信地說:“我們應該會看到較小的碎片以更高的頻率從奧爾特云奔赴地球,我希望我們能夠擁有更多關于這些長周期彗星的數(shù)據(jù),獲得更好地統(tǒng)計結果,乃至看到其中的一部分碎片,從而檢驗這個理論?!?/span>如果他們的結論是正確的,那么人類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這意味著地球遭受到撞擊的概率遠比想象中要更大。奧爾特云內的長周期彗星非常多,如果它們真的會在木星和太陽的合力下被撕碎,那么很有可能會有許多碎片給地球帶來災難。幸運的是,目前來說科學家們正在越來越密切地關注這些不安分的小天體,并且預防它們撞擊的手段也在不斷完善。而且根據(jù)現(xiàn)在的觀測結果,短期之內陸球不會遭受到這么嚴重的撞擊事件。正如Loeb所說的那樣:“這肯定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景象,但我們并不想再看到它發(fā)生?!?/sp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