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中國新文化的杰出代表,新文學的先驅(qū),是融合中西、貫通古今的百科全書式人物,更因其剛健不撓的性格被譽為“民族魂”。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涉及教育、出版、文學、美術、文博、翻譯等多個領域。他的思想和文章,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魯迅,小編推薦《魯迅年譜》、《魯迅像傳(修訂版)》這兩本書。兩個最——最全面的年譜最豐富的照片。(以下照片都源自《魯迅像傳》)魯迅身穿自己設計的服裝照片(一),攝于1911年。魯迅為《活的中國》所攝,攝于1933年5月26日。魯迅先生晚年演講
《魯迅年譜》以呈現(xiàn)魯迅之文學創(chuàng)作、文藝思想、文學組織、文學編輯等成就為重點,其相關背景呈示多側(cè)重其與文學的關聯(lián)性;并涉及魯迅在中國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成就與貢獻,充分展示魯迅在建構(gòu)我國20世紀新文化中的特殊貢獻。年譜在一級標題下,以條目形式列出本年度與魯迅的文學(文化)活動密切相關、對其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若干條“年度大事記”。書中的魯迅家世簡表,以及從1881年出生到1936年逝世期間每個時間段都有詳細的記載及詳盡的備注。順著年譜的時間軸閱讀魯迅生平的同時翻開《魯迅像傳(修訂版)》,會看到魯迅青年時期的風華正茂,豐神俊朗,中年時期的成熟睿智,身體健康,晚年時期的蒼老慈祥,亦柔亦剛。這是一部本真的魯迅形象史,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保存的114幀魯迅照片,輔以整理者詳細的文字解說,來研究、欣賞先生自早年到晚年的形象演變。作者黃喬生先生是專業(yè)的魯迅研究工作者,也是有成就的魯迅研究專家,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每一張魯迅照片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說,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背景資料,對讀者了解各時期魯迅的個人情況有很大的幫助。除了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還要了解他的作品,說到魯迅的作品,引發(fā)反響最廣泛就是《阿Q正傳》了,《阿Q正傳》是唯一一篇魯迅自身對其不斷闡釋,還留下了一套自注材料的小說。魯迅寫出這部作品,是希望中國民族消除那種令人憎惡卻又普遍存在的阿Q精神。而且,如茅盾所說,“'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國民族所特具,似乎這也是人類的普通弱點的一種”,阿Q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具有廣泛的世界性。鑒于此,本書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箋注,不但援引魯迅本人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意圖闡釋,而且引述作品發(fā)表后學界文壇的重要評論。通過箋注,在魯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既尊重魯迅的創(chuàng)作原意,也重視當下讀者的閱讀感受,讓今天的大眾充分領略文學經(jīng)典《阿Q正傳》的意義與魅力。《〈阿Q正傳〉箋注》的另一大創(chuàng)新之處是插圖,不但使用中國畫家豐子愷、劉建庵和郭士奇等人的木刻和漫畫,而且選取了《阿Q正傳》外文譯本的封面圖和插圖。
這些不同時代和國別的圖片的穿插使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小說的世界傳播,也增添了趣味性,正如箋注者在后記中所說,這些圖片“不但分南北,而且有中外,更無論素描漫畫、國畫版畫等專業(yè)技術上的分別”,都對讀者理解原著有所幫助。黃喬生,河南南陽人,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南京大學,現(xiàn)任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研究館員,《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