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坐診堂中,一老人因咳喘求診,喘憋多年,近期加重,于安貞醫(yī)院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等;經霧化及靜脈輸液后稍有好轉,出院后遵醫(yī)囑服用利尿劑、補達秀等治療,現(xiàn)仍有咳喘,活動后喘憋加重,喉間有聲,夜咳2-3次,白色泡沫樣痰,質粘拉絲,晨起咯痰量多,大便成形,飲食可,下肢輕度水腫,舌淡暗微紅苔厚微黃,脈弦而尺浮。
痰熱膠著,阻于氣道,理應清熱化痰,但考慮患者痰粘難出,且尺脈浮大,腎水不足,故化痰同時需注意補腎潤燥;水氣上泛,凌心迫肺,理應溫陽利水,但考慮已服用呋塞米、螺內酯等利尿劑,故暫不宜過分利尿,以防傷及津液另痰液更加膠著難出。處方以金水六君煎加減,具體如下:
5月13日,患者復診,訴咳喘氣短均改善,痰白轉稀較前易咳出,痰呈白色泡沫樣,晨起遇風冷易咳,腹脹,大便日1-2次,偏軟,下肢略浮腫。脈浮弦大而數(shù),舌淡微紅苔黃。
癥狀已改善,胃腸不適明顯,故在補腎化痰基礎上加百合烏藥湯等理氣和胃,具體處方如下: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書》,武維屏教授與張立山老師臨床經常使用,現(xiàn)摘錄原文具體內容如下:
金水六君煎,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 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當歸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 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鐘,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百合烏藥湯:
百合烏藥湯,出自陳修園《時方歌括》,田德祿教授治療胃痛不舒等消化道癥狀時常用,摘錄原文如下:
百合湯,治心口痛,服諸熱藥不效者,亦屬氣痛。
白合一兩.烏藥三錢.水二杯.煎七分服.
久痛原來郁氣凝,若投辛熱痛頻增,重需白合輕清品,烏藥同煎亦準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