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天琦的朋友微信聯(lián)系,其親戚年近60,口粘多痰,服用中藥許久未曾有效,痰粘微黃夾有血色,鼻內(nèi)生瘡,牙齦流血,痰粘難出,飲食不喜生冷,吃涼食則容易腹瀉,夜尿頻,4-5次,易受驚嚇,乏力多汗,時有心慌,舌淡微紅苔黃膩,脈象缺如。
天琦朋友順便把老太太之前服用的方子發(fā)我看了下,方子很大,開了26味藥,應(yīng)該是升降散合千金葦莖湯等,以降肺化痰,清熱活血為主,可惜未曾建功。結(jié)合患者癥狀,辨證為肝熱脾寒、膽郁痰擾,處方以黃連溫膽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治療,具體如下:
3月9日,收到患者家人微信,告知患者服藥后癥狀明顯緩解。
膽氣不足,則相火內(nèi)郁,故用黃連溫膽湯;脾陽虧虛,肝熱上炎,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痰熱日久則膠濁難出,故加用麥冬;痰瘀內(nèi)結(jié),故加浙貝合生牡蠣軟件散結(jié)。
痰中夾有血色,臨床可能辨為肺癰而選用千金葦莖湯,而該患者雖痰中帶血,卻膠濁難出,更似肺萎,而痰中血色則為牙齦出血所致。痰黃夾有血色,治療可能會選用苦寒清肺藥,而該患者卻忌用此類藥物,否則肝膽郁熱更甚,痰液更為膠濁。
大方子不一定有大功效;開方子也不是藥味越少越厲害;兩種都是誤區(qū),害人不淺。
精彩文章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