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黨旗飄揚。
七一前夕,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心靈再次承受洗禮與震撼!何叔衡鐵骨錚錚,高風亮節(jié),是共產黨人、革命戰(zhàn)士、人民英雄中的典范,真正做到了“為共產主義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84年前的2月24日,在福建長汀縣附近的一座高山上,一位年近花甲的革命者為了不落入尾追的敵人之手,身中數(shù)彈后毅然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他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何叔衡。
何叔衡,1902年考中秀才,后因憤于衙門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種田、教私塾。1918年4月,參加了毛澤東等人發(fā)起組織的“新民學會”,并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長。1921年7月,他和毛澤東一起,作為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一大,在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騷擾以外,在社會上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點燃的革命火把,卻給黑夜沉沉的中國大地帶來了一道光亮,點燃了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最燦爛篇章。
在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歷程中,何叔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曾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委員、共產國際救濟總會和全國互濟會主要負責人。1931年秋到中央蘇區(qū),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工農檢查人民委員、內務部代理部長和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為掩護紅軍主力長征,他毅然留在根據(jù)地打游擊,壯烈犧牲。
“做事不辭牛負重,感情一堆烈火燃”“鐵骨錚錚壯烈死,高風亮節(jié)萬年型”,是對何叔衡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與生動寫照。他的這種精神,對家人產生了深遠影響。受父親影響,何叔衡的兩個女兒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中共中央決定要何叔衡去江西中央蘇區(qū)。臨行前,他告訴兩個女兒:“既要隨時準備為革命事業(yè)獻出生命,也要盡可能避敵鋒芒,不做不必要的犧牲。”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何家姐妹輾轉來到延安,卻沒有見到日夜思念的父親。同鄉(xiāng)謝覺哉悲痛地告訴她們,何叔衡早在長汀突圍戰(zhàn)中壯烈犧牲。在之后的歲月,姐妹倆一直遵循父親教誨,堅持投身革命事業(yè)和祖國建設。
深圳寧鄉(xiāng)商會副會長何斌,祖父是何叔衡過繼的兒子。秉持曾祖父“蘇維埃孺子?!钡木?,他穩(wěn)打穩(wěn)扎,開拓創(chuàng)新,先后創(chuàng)立了多家公司,取得了顯著業(yè)績,并堅持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我會積極為廣大湘商在深圳尋覓商機,更會不遺余力地推介我的家鄉(xiāng)”的承諾。
鐵骨錚錚,英雄浩氣,萬世長存!正是在千千萬萬像何叔衡這樣的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為尋求民族解放、建立新社會而前赴后繼,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時刻向革命先輩學習,不忘初心,全心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