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叫谷雨。還有一個說法,尤其動人 ——“昔者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
文字出世,智慧之光照進(jìn)混沌,文明得以延續(xù)。
上天為生民喜悅,天雨谷粒,所以這一天才被稱為“谷雨”。這個傳說充滿喜悅與希望,還有無所畏懼的力量,令人感動。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
第二候鳴鳩拂其羽;
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
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
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
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聯(lián)合國中文日就選在“谷雨”節(jié)氣,今天已經(jīng)是第11個“聯(lián)合國中文日”了。
總會在一個會心的讀者那里顆粒歸倉,積累出一番豐盛歡忭的體驗。
谷雨是制茶的好時候。明代許次紓的《茶疏》里說,采茶的時節(jié)“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
對江浙一帶的炒青綠茶來說,清明后,谷雨前,確實是最適宜的采制春茶的時節(jié)。
明前茶細(xì)嫩而珍稀,雨前茶鮮濃而耐泡,“雨前茶”雖然不如“明前茶”珍貴,但也是茶之上品了。
鄭板橋說,“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闭麄€茶山的春意都在舌尖上,是多清凈晴明的境界。
去年春天,朋友給了好茶,“明前”“雨前”都有,滋味鮮活,齒頰留香。
今年這個情形,不忍試春茶了,怕苦。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過了谷雨,就是立夏。
暮春將盡,春花凋零,古人惜春,春盡花落時節(jié),常備酒食為歡,如同送故舊遠(yuǎn)去,名為“餞春”。
“試將杯酒餞春愁,從今別向修蛾繞?!?span style="caret-color: red;">是清代女詞人徐燦的詩句。
被稱為“清末四大家”之首的詞人王鵬運,也有一首餞春的詞:
“拋盡榆錢,依然難買春光駐。依春無語,腸斷春歸路。春去能來,人去能來否?長亭暮,亂山無數(shù)。只有鵑聲苦。”
榆錢不是錢,自然難買春光長駐。
只是,四季輪轉(zhuǎn),春去能來,人走了,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了。
花,自開自落;人,去留無意,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