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文化】漫話古堡洗馬林(七〔中〕)

 漫話古堡洗馬林

      本文撰著郭發(fā),洗馬林人,年近八旬,耄耋之年以懷惜故土之情,盡綿薄之力,以翔實鮮活的史料整理,秉筆直書《漫話古堡洗馬林》一書。本書以史料為主軸,加以系統(tǒng)的提煉、歸納、分類、整理。提升她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好地發(fā)揮“以史為鑒”,“以史育人”的作用。為后人了解故鄉(xiāng)悠久文明的歷史,并從中領(lǐng)略家鄉(xiāng)山河絢麗多姿的生命色彩,感受到家鄉(xiāng)人民濃厚樸實的生活氣息和渴求文化知識的美好愿望,或許會使您對家鄉(xiāng)的過去留下深刻的回味和記憶。對現(xiàn)在的生活帶來激勵和啟迪,對未來喚起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激勵村民熱愛家鄉(xiāng),建設(shè)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辦好事實事,以實績蔭及后人。從中吸取建設(shè)美好明天的智慧和力量。

第七篇(中)  民俗風(fēng)情映四方


     二、婚娶禮俗

     男婚女嫁是經(jīng)過幾千年來,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不斷積累,往往在各地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洗馬林是全縣第二大村,是方圓百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中心,民風(fēng)民俗有著明顯地域性?;橐鲆彩请S著時代進步不斷演繹的,到了明代中葉,各地都基本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舊時代婚娶禮俗,源于古代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程序冗繁,父母包辦。

     洗馬林村男婚女嫁的習(xí)俗影響著周邊村莊,男婚女嫁因家庭的貧富而有別,在操辦上是不太一樣的。建國前的婚姻大事是封建式的,那就是:“父母之命,煤妁之言”,婚姻沒有自由,完全是父母包辦,不知有多少有情人難成眷屬。到了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倡男女平權(quán),父母包辦的婚姻才逐漸顯現(xiàn)出一點婚姻自主的進步。

     議 婚

     婚姻之起點首在合婚。完全由父母做主,本人不能置疑?!案改钢?,媒灼之言”的規(guī)矩是不能違背的。經(jīng)媒人介紹,雙方父母斟酌進行,只要門當(dāng)戶對,雙方父母滿意,即可將男女生辰八字互換,為開紅貼,將紅貼壓于神龕以十休咎,如三日內(nèi)家無他異,則認(rèn)為順利。也有婚姻大相不格者,不能成婚。大相是指十二生肖中相屬是否相格,如金雞怕玉犬,白馬怕青牛,豬猴不到頭,龍兔淚常流。這些大相不格的屬相不能成眷屬。還要找陰陽先生看命運是否相克。是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按男女雙方的生辰推算出來的。如金克木、水克火、火克金、木克土、土克水。這些犯忌諱的命一般也不能成親,否則婚后生活不會美滿。還有相生之說:“木生火、火生土、金生水、水生木、土生金”這種命相男女成親最佳。合婚要按照陰陽先生推算結(jié)果而定,陰陽先生能言善辯。如男方是山頭火,女方是澗泉水,也成眷屬,他說澗泉水克不了山頭火,成婚無防。

     終身大事既不能自主,又格于迷信,使若干良伴佳偶,殊為苦嘆婚姻,經(jīng)此難關(guān)議婚之手續(xù)始畢。說什么“前世姻緣,命里注定?!边@種荒唐可笑的、封建迷信的、宿命論理念,不知拆散了多少美滿的佳偶伴侶,又不知造成多少家庭悲劇。這就是在封建社會里男女成婚的一大關(guān)。

     訂 婚

     訂婚之始為納彩,謂之換小貼或叫小訂,雙方各備禮品,男方所備之禮品以米面、點心之最多,另備首飾數(shù)件。女方所備之物,也叫回禮,即普通男子用品,文具、鞋帽等。兩家并子女年庚八字,書于套貼內(nèi),稱龍鳳大貼,然后擇日遣媒人送與女家,同時再送豐盛聘禮,也稱過禮,大訂換大貼。

     約定婚期

     新人戴冠子時,將新婚之日,防之三相告明。過聘禮普通為茶餅、云圈、米面、酒肉、茶鹽,棗粉、及錢若干。茶餅形似中秋月餅,每盒重二斤,以盒計算,每盒普通分八個。所送數(shù)目為兩盒茶餅或四盒茶餅,云圈與茶餅相同,但必須是雙數(shù)。其它禮品也豐盛,聘禮隨地而異,貧富有別。女方回禮貼內(nèi)僅書“領(lǐng)謝”二字,互換貼(龍鳳大貼)算是正式結(jié)婚。古禮謂之,納維與請期矣。大訂前三天,娘家要給舅、姑、姨等近親送禮(點心和糖塊),并告知婚期,給好友、同事送“請柬”。男女雙方家庭也有在大訂日宴請親朋的習(xí)俗。女方接到龍鳳大貼后就準(zhǔn)備出嫁前的一切事宜,出嫁前一天要“開臉也稱絞臉”,開臉要請一位手巧老婦,但必須是兒女雙全的女人操作。開臉是用嘴咬絲紅線雙手拉動,將臉上的汗毛撥掉。出嫁早晨新娘子將大辮子改梳成脖交交頭,就是將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于后,意在是要出嫁,由毛頭姑娘要變成媳婦了。晚上男女雙方家里都要吃翻身餅。

     歌謠曰:

     翻身餅圓又圓,吃雙不吃單,

     婚后生活甜又甜,終成眷屬美姻緣。

     雙方家人剪喜字、貼對子。準(zhǔn)備工作非常繁雜,而又謹(jǐn)慎細(xì)致,不能有半點疏漏?;槁?lián)也稱喜聯(lián),略舉一二如:

     天作之合,天乙貴人。

百年佳偶今朝合,兩姓良緣此日成。

百年伴侶同心結(jié),萬里鵬程比翼飛。

一曲清歌迎淑女,九成雅樂宴嘉賓。

兩朵紅花爭艷麗,一對鴛鴦比翼飛。

 婿是兒兒是婿兩全齊美,媳當(dāng)女女當(dāng)媳親上加親。(招婿聯(lián))

     結(jié)  婚

     洗馬林稱娶媳婦兒,婚期之前日,女方將嫁妝(也稱陪隨)備齊,包括衣服布料、箱柜、手飾等。擺列于高桌之上或用錦盒裝置。于迎親前一日送到男方家,以數(shù)十人抬行,并以鼓樂為先,嫁妝少的可于當(dāng)日隨轎而行。按已訂日子,男方家備轎一乘,內(nèi)坐十二歲以下男童,稱“壓轎人”,抱拜席箱子,內(nèi)放旁針、扁簪等頭飾,不能空轎迎親。前又邀兩名男客乘車隨行,稱娶親人。同時帶鳳冠、袍帶為新人的裝束,也有備置宮燈,儀仗的。沿途鳴鑼開道,鼓樂伴行?;ㄞI到女方街門外等候新人上轎。這時新娘子離家要哭唱“出嫁歌”:

蘿卜壞了心,媒人黑了心。

只為喝喜酒,騙錢坑害人。

刮冷風(fēng)灰天氣,媒人沒個好東西。

也怨爹也怨娘,只為門當(dāng)又戶對。

不管女兒愿意不愿意。

說什么金簪配玉簪,(骨)爐子配大炭。(爐渣配大炭)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瞎子,拉著棍子走。

哭也罷,罵也罷,都怨爹娘軟心腸。

害了自已的好姑娘。

     迎親人入堂,女方家茶食招待,而后以四個碟子,煮面條入席款待。新人裝束完畢,以紅紗蒙面,稱蓋頭,由女客攙扶,或由父兄輩抱入轎內(nèi),并邀送親人乘車前往,一路鼓樂吹奏,回程不走原路,要繞道而行,沿途有兩人用紅毯掩井,讓轎先行,叫“避開青龍”。(和現(xiàn)在遇污水井貼紅紙一樣)

     婆家當(dāng)花轎走后,忙著布置花堂,高桌一張放在院中,上面放上盛滿紅高梁的大斗,意為紅紅事事。斗中插四支箭,旁立一張弓,桌上放著一把寶劍,一根馬鞭子,銅鏡、尺子、鹿角、小秤、四書五經(jīng),香爐和一對戳燈子。備好踩堂布,下親斗子。更有趣的是在這個時間里,新郎官必須剃頭。當(dāng)花轎停于男方門前,總管便喊話:

大花轎兒到門前,

攙親女眷立兩邊,

為新人官粉涂臉蛋,

雞蛋兩個潤潤唇,

將準(zhǔn)備好的寶瓶交給新娘,請新人下轎啦(拉長聲喊),

轎桿好比兩條龍,

新人下轎貴人攙,

搖步攙到花堂前。(總管手持疤殼子,內(nèi)裝有草圪節(jié),料豆子、紅棗、栗子、銅線的雜物邊撒邊喊):

一把草、一把料,

新媳婦兒快下轎,

一撒榮華富貴,二撒兒女滿堂,

三撒天作之合,四撒天乙貴人,

五撒五福臨門,六撒六六大順,

七撒七子團圓……。

     由迎親女眷扶新人至院內(nèi),按既定良辰在天地神龕前與新郎行參拜天地禮。主持喊:拜花堂開始,請新郎新娘挽手到花堂前。新郎手拿寶劍,懷抱書卷,意為新郎滿腹經(jīng)綸,文韜武略,一副男子漢的形象。主持喊:拜花堂開始,再喊:

一拜天地,天乙貴人;

二拜高堂,壽比南山;

夫妻互拜,百年好合。

     拜堂禮畢請入洞房,入洞房后,這時家人將洞房窗戶紙捅幾個窟窿,兇神惡鬼從洞中逃走,這就是洞房的來意。從停轎處至洞房沿途,以紅氈鋪地。新娘行于其上,稱踩堂布。洞房門檻上放一馬鞍,馬鞍下放一串喜糕,新娘從上越過,有取平安之意。新娘在入洞房時,新郎官隨后,以馬鞭子擊門三次,主持喊,“馬鞭好似一條龍,對著門頂打三下,兇神惡鬼快走開”。也取意家法嚴(yán)格。用弓箭射房間四角(乾、艮、巽、坤方位)意在鎮(zhèn)邪,主持人喊:

一射東北甲乙木,天官財神賜厚福。

二射西北庚辛金,九仙天女下凡塵。

三射西南丙丁火,百年佳偶今朝合。,

四射東南壬癸水,兩姓良緣此日成。

四根箭射畢,新郎再用寶劍挑去新娘的蓋頭。

主持念道:一挑福,二挑財,三挑挑出個仙女美嬌嬌。

一挑挑、二挑挑、三挑生個胖小小。

     由女童端來臉盆,讓新娘洗手,新娘要給端臉盆女童喜錢。在洞房新郎新娘共飲一杯合巹酒。當(dāng)晚在新房鍋內(nèi)點油燈并扣篩子,取意光芒四照,星辰滿屋,通宵不息。賓客先哄洞房喧鬧一陣,稱之說令子,讓新郎新娘仿說,不說就罰糖、煙。深夜?jié)撣E竊聽,稱聽房。當(dāng)日男方置備佳肴,招待親友。

     結(jié)婚翌晨賓客賀喜,男方父母對賓客答謝,新媳婦兒認(rèn)大小(稱謂)。再行拜禮,叫“道喜”。這一天最為熱鬧,與新人同輩男女都要長袍、馬褂、禮帽、裙子行道喜禮,鼓樂齊奏,道喜禮畢入席。

     總管開始喊:“入席啦?各認(rèn)各桌,坐錯了麻煩落索,各廚房的師傅聽我說”: 

     大廚房的師傅聽我說:你把肉塊子往板子上一挌,肉好肉賴不說,刀口可要切得齊索,調(diào)好作料,甜咸適口,一來顯得東家開眼,二來顯得老師傅手藝出色。

     二廚房的師傅聽我說:糕要做得筋道粹嚓,大米飯要不軟不硬適口好吃。燒火的要慢慢忽塌。

端盤子的聽我一說:

     你把沾布往肩上一搭,鞋跟一定要拉插,各端各桌,端錯了落說,多吃了的不說,少吃了的圪塌。

     賬房的先生聽我說,

     你磨磨墨,拿起筆,展開禮單記幾筆,他大舅禮錢下來了,大洋五十元落筆,新人謝拜。

     就這樣一桌一桌喊下去、鼓匠吹《喜相逢》曲,轉(zhuǎn)的新人頭暈眼花。

     第三天行認(rèn)大小禮,洗馬林人稱拜街,并贈新媳婦兒禮品或錢。新媳婦兒對親友鄰居行禮(送小禮不入席者),送糕,謂之拜街,拜街完畢回來對家戚施禮,禮畢。新郎新娘去女家謂之請三,(叫三天了)婚禮始畢。一月后,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叫“住對月”。 請三,現(xiàn)在是兩天了,叫請二,回娘家住對月的習(xí)俗也不見了。拜堂之禮也改革了。

     其他婚俗:寡婦(喪夫之婦)改嫁,被視為大逆不道。社會鄙視,公婆非難,家族干涉,寫婚書也要高價雇人,還得到城外,先焚香燒紙,后寫婚書,怕去世的丈夫打擾。被休棄婦人再婚也難找,有種說法:“寡婦命硬(克夫之命),活人棄有點毛病”。

     招女婿,也叫倒插門,入贅者必須改變姓氏方能頂門立戶。童養(yǎng)媳也受社會歧視,至十幾歲后行簡單婚禮。擇三、六、九日,將童養(yǎng)媳叫至神龕前,用椅子抬一抬,晚上入洞房,次日待發(fā)髻梳成絡(luò)絡(luò)頭,即完婚,也叫戴冠子。

     說說洗馬林人鬧洞房:婚禮笫一天晚有鬧洞房的婚俗,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稱毛官)。毛官裝拌成丑角,劃上黑臉,幾個人抬著進入洞房,說:“我說不來不來就不來,你們非要把我抬著來,毛官給東家道四句,新郎先把新娘駕馬來,駕不動,那就火車掛勾拉出來。既然把我毛官請了來,就別把毛官來小看。人家的桌子平著放,東家的炕桌腿迎天,東家快把桌子翻過來,毛官上炕坐個熱炕頭。東家東家甭發(fā)愁,我說到,你做到,句句不用你皺眉頭。既然我已來,請把好的爐食(點心)端上來”,東家把準(zhǔn)備好的“油布帶”端上一盤,毛官開言道:”馬糞圪瘩子我不要”,東家忙著換上細(xì)爐食。毛官開言道:“魚兒山葫蘆洼,新娘給我倒碗茶。新娘子手兒白,手指象個蔥桿桿,我的手兒黑蛋蛋,接碗碰了新娘的白爪爪”?!靶吕烧宀栊履锒?,毛官喝茶沒個完。今天東家喜氣生,天乙貴人到家中。毛官我要喝喜酒”。東家急急忙忙把準(zhǔn)備好的酒壺提上來,沒拿酒盅子,毛官開言道:“新娘進了門子,公公想抱孫子,唉!喝酒少個盅子”。幫忙的人拿來盅子,故意不上菜?!皷|家的安排真不賴,有酒沒菜不算慢待”“那我就要點菜,我要的菜端不來,那東家就要破費了。我就先點道硬菜,牛角角馬蹄子一盤,難住了東家。那就來一盤軟的,鼻涕膿楔子一盤,又沒有,那就來一盤脆的,油炸“臭犢子”,還沒有。硬得沒有,軟的沒有,脆的也沒有,那就來一盤不軟不硬的涼拌屎蟲子,什么也沒有,那就給一斤冰糖、一條兒煙”。大家得到糖煙后,毛官又說四道菜都沒有,那就把四碟八碗一道一道端上來。大家酒足飯飽喧鬧一陣,東家給毛官等人喜糖、喜錢深表謝意。

     說令子:這是辦婚事不可缺少的一個內(nèi)容,舊時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榍胺蚱藓茈y見面,要通過說令子活動來交流感情,通過動作表演,增添愛意。在這三天喜日子里,洞房里是燈火輝煌,說說笑笑。參加說令子的人坐在炕上,圍在桌旁抽著香煙、喝著香片茶、口含冰糖塊。新郎新娘則站在地上。參加說令子的人都是些平輩,兄弟、姐妹、姐夫、妹夫。雖說三天沒大小,但長輩很少參加。令子內(nèi)容也是豐富多彩,有頌喜的、調(diào)情的,有表演的。說令子講究文雅,但也參雜一些粗俗的,目的是要煙、酒、錢。

吉慶令子:

“高大門樓掛財紅,

院中桃花紅映粉。

新郎新娘互舔唇,

事業(yè)有成財運通”。

如不做互相舔嘴唇的表演動作,圍觀的人就動手幫助做,如不舔唇就提出酬碼,一斤冰糖。

“東家今日喜臨門,

娶個嬌娘到家中,

新娘長得多俊俏,

百年好合樂陶陶。

東家今日開了眼,

大家的令子說不完,

說了一個又一個,

我們說得到,新郎新娘做得到。

忙得東家轉(zhuǎn)遭遭。

炒幾盤菜燙一壺酒,

連吃帶喝有勁頭”。

幫忙的把準(zhǔn)備好的酒菜一盤一盤端上來,冰糖一盤,煙卷十盒。

繞口令:測試新娘的嘴兒巧不巧。一人先說,新娘跟著說。

“崔粗腿和崔腿粗,

山前有個崔粗腿。

山后有個崔腿粗,

兩個粗腿來比腿。

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

還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姑子、禿子:

“一個禿子,在尼姑庵墻上挖了窟子。

偷看庵內(nèi)的姑子,姑子發(fā)現(xiàn)墻上的窟子。

姑子抓住了禿子,好你個禿子,竟敢在墻上挖個窟子。

禿子說你們也禿子,

姑子讓禿子堵住窟子。

禿子掏出個楔子,

塞住了墻上的窟子”。

先說一段對口令:新郎和新娘對話。

新郎:自從訂上你,做夢都在想著你。

新娘:那你就該早娶我,何必夢里想著俺。

新郎:門上掛扁擔(dān),

新娘:丈夫擔(dān)水我做飯。

新郎:你做的什么飯,

新娘:那就是你最愛吃的紅豆豆飯。

新郎:墻上掛鏟鏟,兩人蓋的個布衫衫。

新娘:揭開布衫衫,露出二個的大卷卷。

新郎:妹妹拴正哥哥愛,

新娘:哥哥摘花給我戴。

戲耍令子:

叫聲哥,叫聲嫂,弟弟戲令你別惱。

冰糖塊甜又甜,夫妻兩個抱團團。

當(dāng)眾面前不說話,背地里捉手摸腳腳。

哎呦呦看見了,嫂子吻哥不害臊。

     這樣的戲鬧到深夜,煙,糖、錢也哄上了,該結(jié)束了,不行!我還有好的讓他倆聽聽,“猜猜”。主領(lǐng):那就少說幾段。

     甲:半虛空中吊得鬼,又沒胳膊又沒腿,雖然不是半仙體,閻君造死它造生。猜出明日告。

     乙:他倆的心情我知道,洞房恨雞鳴,新婚盼夜遙。

丙:雙峰隔小溪,戶外草稀稀,有水魚難養(yǎng),無林鳥可棲。

     ?。簲y手?jǐn)埻笕肓_圍,含羞帶笑把燈吹,金針刺破桃花芯,不敢作聲暗皺眉。你倆品味去吧。散了!大家去分糖、煙。錢。

聽房:

     還有人潛入新房,盜走新娘的衣服,聽兩人的甜言蜜 語,次日要用錢換回衣服等等。鬧洞房的婚俗始于古傳于今。但現(xiàn)今說逗少了,剝光衣服的多了,有點粗俗不雅。

     倒寶瓶:襟襟對襟襟,請出小姑兒倒寶瓶,一倒金銀滿罐罐,二倒老婆打漢漢,三倒才子配佳人。倒出棗兒嫂嫂吃,倒出栗子哥哥吃,早生貴子喜盈盈。倒出花生哥嫂二人合著吃,那就是花生兒女雙全??粗娜硕盒φf:一年一個,二年兩,三年沒生,第四年一肚生了兩。

     舊社會洗馬林的姑娘找對象,有這樣的傳說:“好的不出城,丑的三里莊、舊羊屯,再丑的不要,壩邊邊上迄繞”。

     解放初期國家頒布了《婚姻法》,實行婚姻自主,反對買賣婚姻、包辦婚姻。那時民間流傳洗馬林人找對象的條件是:

     “一工、二干、三教員、豆豆多的大軍官,就是不嫁莊稼漢”。要的東西是:“海昌蘭一身,鋼筆一根,馬上登記結(jié)婚”。到六七十年代要的是:“三轉(zhuǎn)(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一不來”(手一舉500元),再后來又攀升到要:“房子(樓)、車子、票子、金子”(金手鐲、金耳環(huán)、金戒指)。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娶不起媳婦了。   

     現(xiàn)今婚禮也沿用舊式,但略較簡單,按照《婚姻法》,先辦結(jié)婚登記才舉行婚禮,也有陪嫁,宴請賓客的習(xí)俗。但越辦越豪華,賓客過禮互相攀比,有的禮錢上萬元,更有花十萬、百萬。有“娶不起媳婦,坐不起席”的說法。這種奢婚也該改一改了,還是提倡婚事簡辦好。

     三、喪葬禮俗

     舊時傳統(tǒng)喪葬禮俗,以土葬為基本特征。尤以厚殮厚葬為孝順,所以葬禮十分隆重。富家不惜耗費巨資,大操大辦,講排場,擺闊氣,窮家也情愿傾家負(fù)債,打腫臉面充胖子,花錢買體面。自古以來,祭祀虔誠,禮儀繁瑣。茲將洗馬林村喪葬禮俗各項舉事分述于下:

     入  殮:

     死者入殮時把所克屬相告訴家人、親朋避開,克屬相是指死者的死期與眷屬的屬相相克。在掩棺材蓋時避之,以免后生不吉。測算的方法是死者死在農(nóng)歷一月、四月、七月、十月所克相屬為虎、猴、蛇、豬;死者死在農(nóng)歷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所克相屬為鼠、馬、雞、兔;死者死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所克相屬為龍、狗、牛、羊。

     死者臨終乘體溫猶在,肢體尚未僵硬,就穿衣服,冠履。壽衣皆以綢緞為主,但必須是棉衣。手中放食品,口中含錢,叫口含錢,意在來世有吃有錢花。裝裹禁穿帶毛的布料、皮毛,免得來世轉(zhuǎn)牲畜,后蓋紅布散單,謂之裝裹。將尸體仰面安放于木板或門扇上,不能置炕上,有背了炕板子之說,對活人不吉利,裝裹畢,焚紙燒香舉哀,謂之燒“倒頭紙”。由主兒家驗過尸后擇時入殮。入殮也有講究,先由畫家(陰陽先生)告知所防相屬,陽落何處,年過六十歲就沒陽落何處之說。將棺材置堂屋中,棺材內(nèi)先鋪好桿草(谷草),上放七星板,板上用紅線連七枚銅錢,形似北斗星座,并撒五谷雜糧。按擇定的時辰將尸體放入棺材內(nèi)稱“入殮”,棺材放于堂屋放好的板凳上,也叫成仙。入殮時畫匠用雙筷綁棉球,盛半碗水,沾濕棉球,讓孝子給死者開眼光,并將水喝掉,意為來生光明磊落。而后將碗盛米,雙筷立于碗中,置于靈前供奉。入殮后棺材釘銀釘,但不能釘死,等主兒家來驗尸。

     岀殯前先將死者生前枕頭倒出一些蕎麥皮放死盆子內(nèi),枕頭內(nèi)一半放于棺材底下,將盆子放于供桌前,叫“死盆子”。家眷依次燒紙焚香、哭泣、謂入殮成仙。后守靈,置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終身未婚男子的棺材不許上板凳,置于土坯上。因終生未婚,有臨死也上不了板凳之說。

    破  孝

     孝子、孝婦、女兒置孝服,全身粗白布,麻辮,白履不縫邊,按與死者遠(yuǎn)近輩分區(qū)分,輕者則減,最輕者縫邊。死者兒子頭戴四寸寬的長白布,箍于頭上,腦后搭叉,父亡母在則雙挑,左短右長,表示母親健在。反之則示母亡而父健在。雙挑一般長,父母都已謝世,洗馬林叫“不來子(土話)”。頭頂戴麻紙做的孝帽子,也叫紙殼子。家中如有功名者眉前吊四個棉花球。女兒、媳婦都戴重孝,麻冠,麻紙掩面,稱掩眼簾子。腰系麻辮子。麻辮結(jié)系右母亡,系左父亡,系后父母雙亡。孫輩、重孫、玄孫輩戴孝以示區(qū)別,白中配以紅、綠布為標(biāo)記。

     三日內(nèi)子女到親家報喪,告知喪事日程,并根據(jù)遠(yuǎn)近,破一定數(shù)量的孝布。叫“破孝”。 孝子拿孝布到親家,先脫去孝衣跪于堂門外,舉孝布于頭頂,親家接過孝布后,孝子告知病故原因和舉喪日程。

     扯孝布也有講究,一般是主兒家破孝7尺,侄女兒破孝布1丈3尺,外甥破孝布7尺。量布是量單不量雙,而且少扯三寸,叫長孝短戴。

     破  土(做墳)

     一般死后一至三天內(nèi)到墳塋破土,到墳塋按照八卦已定穴位找準(zhǔn),用銀器劃出墓穴,再祭后土,中堂(神位),焚香祭祀,后在劃出的墓穴,孝子先挖三鍬土,叫“破土”,后開始挖墓,如是熟墓,做墓人在開墓門時孝子必須在場,取走已故人衣飯缽子和板瓦,再行做墓。先前已故者需要遷入祖墳者,也要同時破土開墓移棺。

     現(xiàn)在墳?zāi)苟技鹤兂筛兀勒吣寡ㄊ怯尚⒆拥缴綖?,堰底等避靜處找墓穴葬之。因過去固定的墳堆,大部已攤平,這正是人們所說的上墳尋不見墓圪堆。70年代洗馬林在寨溝建起骨灰廳,因無人管理,骨灰盒亂扔,后無人到廳放骨灰盒,又行土葬(棺材內(nèi)放骨灰)。

     報  廟

     人死后二至六日舉行報廟,俗稱接三,也叫聞鼓。晚飯后親友陸續(xù)來吊,并提燈籠。喪家約的鼓樂僧道到齊后,孝子挾告天紙(歲頭紙,洗馬林人叫紙桿子),辭靈隨眾出門,到城隍廟,報廟亦稱接三。只去男丁,女眷在家等迎,一路上送燈籠的排成長龍,燈光照亮夜空,鼓樂喧天,長號不時鳴鳴,其聲陰森,加上疙瘩鑼聲更覺陰氣逼人。(辦喪事才用疙瘩鑼)人們常說某某人敲了疙瘩鑼了,就是死了。每逢十字路口都要焚香點紙。到城隍廟后,老道開門迎孝子入內(nèi),并送香火錢,孝子跪地于鐘樓旁,由長子托告天紙,繞行鐘樓三匝,孝子接過告天紙后,搬起鐘樓臺上的石香樓,呼死者尊稱三聲,出來緊閉廟門,再擊門呼死者稱謂三遍(意死者靈魂在鐘下石香爐底),挾告天紙返回家,回路繞行不走原路,一路上鞭炮聲、鼓樂聲、哭泣聲一片喧鬧。男眷回到街門前,女眷在門口跪迎哭泣,撕告天紙一條在靈前焚化,孝子將告天紙置棺上。此時原死者居室,虛設(shè)供位,擺設(shè)供品及梳洗用具。表示靈魂接回家室,侍奉如生,并將開元卷子(白面做成的大卷子)、點心、茶水供于靈前。這時女眷坐于棺側(cè)哭泣。有的報廟不請鼓樂,稱報啞廟,死者來生要轉(zhuǎn)啞巴。

相傳報廟也挺有講究,一是要選定報廟出行時間;二是除長子外其他孝子賢孫不準(zhǔn)入城隍廟;三是一定要給老道香火錢;四是紙桿子由長子迎后拿好,傳說死者靈魂藏內(nèi),跟長子回家。

     開  吊

     于出殯前一天舉行,也稱燒紙。先發(fā)訃聞,親友焚香紙,金箔,吊唁,家人設(shè)宴款待親友,稱燒紙坐席。僧道鼓樂做佛事,稱開鼓,這一天是喪事最繁忙隆重之日,夜晚先是上供,長子跪于靈前,其他眷屬以序跪側(cè),長子雙手舉上供盤于頭頂,各樣飯菜,茶點、煙酒一次一樣往返于廚房,端盤子的是姑爺,并畫臉慢步行(讓鼓匠多吹)。請禮生大賓舉行點主家祭。將靈牌神主置于靈前,燒大紙始,先是死者的主兒家燒紙、再家戚燒紙(家戚依輩分年歲排序) ,過去燒紙是在木盤中放四個或八個大卷子。再后是親朋好友燒紙,禮生喊出稱謂燒紙大洋 ×××元,燒紙人向死者叩頭或行鞠躬禮,孝子還禮。鼓樂吹奏,和尚念經(jīng),鞭炮聲不絕。

     條件好的姑爺家也行辦祭禮。四、六、八桌。在高桌上設(shè)置各樣供品。雇用十幾歲童子頂桌,首桌為香爐燈具,其它桌分別是蕓卷、面雞、面羊、面豬、壽桃等。每到街口停下焚香敬紙,沿街巷游走將祭品置于靈位前,鼓匠和尚吹奏,圍觀群眾隨行,場面十分熱鬧。在五十年代這種祭禮已經(jīng)不見了,多改為金錢,按破孝尺數(shù)出燒紙錢,有的還要做花圈、幛子布,幡幛等。

     午夜舉行辭靈禮,由姑娘裝衣飯缽子,缽內(nèi)放糕、肉,裝好后用紅布蒙好口,五色線扎緊。當(dāng)清晨天未亮,長子到棺材尾,抬起后尾起伏三次并呼死者尊稱,說走吧、走吧、走吧,俗稱遷靈。遷靈后女眷輪番哭泣到天明。當(dāng)糕炸好后先撈一盆放于棺材蓋,叫壓材糕。喪聯(lián)也有講究,如“三寸氣在千般用,一但無常萬事休”。街門口也貼對聯(lián)如“永別兒孫功業(yè)在,長辭盛世遺風(fēng)存”。“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耙虚T人去三更月,泣杖兒悲五夜寒”。 街門馬頭上貼寬聯(lián):恕不敢報(死者為年輕人)。恕不概報(不動番人)。恕報不周(有沒告到的請原諒),還立陽丈板子,上書死者出生年月,卒年。左下書兒子尊名。晚上有姑娘、外甥,舉行刮靈,鼓匠吹整本戲,和尚誦經(jīng)超度,有吹奏一夜的,有吹奏半夜的,有按小時刮靈的,還有吹幾柱香的,有些貧困人家免行開吊禮。

     出  殯

     洗馬林人稱:出喪、也叫打發(fā)。按死者天數(shù)三、五、七、九為出殯日,否則就得讓陰陽先生另外擇日。岀殯日早辰,主兒家再來釘銀釘,兒子頭頂木盤內(nèi)放斧子,主兒接斧將銀釘釘牢后行岀殯禮。出殯是將棺材置于杠上,罩上棺罩。有錢人家在棺材抬出街門外舉行懸棺,將棺材用板凳架起,搭好法臺,由和尚念經(jīng)超度亡靈,吹奏“大乘經(jīng)曲”念經(jīng)約一個小時,懸棺完畢即起靈。有八人抬,十二人抬。孝子用白布牽靈,前列孝子舉引魂帆,俗稱養(yǎng)墳桿子,用一根小柳樹,上挑引魂紙番,書紅字:“接引亡靈入土墓”,講究的寫“弼簡(封神榜引亡魂到封神臺等封神位)引路”。執(zhí)事喊起靈,孝子將死者的焚紙盆摔碎,把死者生前用的枕頭傾倒點燃。送殯始前為孝子端靈牌,再前為送殯親友,鼓樂,僧道,紙扎,儀仗,銘旌。最前為撒紙錢的,如遇路祭者,棺材暫停,但不許落地,孝子行跪謝禮,至一定地點將紙扎焚化。僧道,鼓樂,親友回返,稱送喪。孝子迎靈后回家行安神主儀式,然后回主塋行葬禮 (俗稱埋葬或下葬)。棺材入墓穴后先將衣飯缽放于棺材大頭起,孝子邊退邊清理腳印,銘旌墓志布妥后,孝子高呼死者稱謂三聲,沿墳轉(zhuǎn)三匝,扔三鍬土,后再行掩埋。

     出喪那天民間除行懸棺禮外,還有過橋、粘瓦的喪俗。過橋、粘瓦見其場面也十分熱鬧,但不曉其意,望有識之士充盈。

     送離門紙:出喪后要有三天送離門紙之喪俗,晚上人靜時孝子孝眷捧供品、香紙到十字路口或五道廟處行送離門紙,在地上畫一開口圓圈將供品放于中間,畫圈留口也有講究,怕孤魂野鬼搶食,豁口是給死者留的,圈外焚香點紙,女眷哭泣,忌送啞紙(沒人哭)

     圓  墳

     葬后第三天孝子到墳塋,圓修墓堆,出行前先在家設(shè)祭靈牌,后提供品和一壺掩湯水(用海帶、蔥、姜泡制的湯,順出喪路壺嘴迎后,邊走邊掩,邊撒紙錢,到墳地后修整墳堆圓好,將掩湯水沿墓轉(zhuǎn)三匝,并將蔴辮留于墳地。后擇路返回。意在生者與死者刀割水清,掩湯是斷其歸路,從此不再攪擾家人鄰里。這只是必舉的無據(jù)習(xí)俗罷了。

     過  七

     死者死后七天為頭七,孝子、眷屬到墳前舉哀。以后每七天以例祭祀,至七個七為止。若遇與農(nóng)歷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叫犯重七,死者生前有罪,在陰間折罰,生者要粘紙旗,魂靈傘,到墳塋插在墳丘上,給死者減罪。

     周  年

     死者滿一年為一周年,稱祭日。家里供奉神主,上墳祭奠,晚上街口燒紙,連續(xù)三年。而且三年內(nèi)每逢春節(jié)、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除春節(jié)外,三冥節(jié)的前一天均例行上墳祭祀(指新墳),三年算新墳都提前一天上墳。

     犯重喪

     就是陰陽先生按照死者回氣的時間,掐算出是否犯重喪,如確犯重喪,破解是做一很小很小的棺材,內(nèi)放糕人,放在大棺材蓋上,出殯日在入墳途中拋掉了之。

     發(fā) 靈

     是指死于異地他鄉(xiāng)的死者,擇日發(fā)回原籍,但不準(zhǔn)進城,在城外開祭入祖墳。發(fā)靈時必須有一引魂公雞放于棺材蓋上,隨靈車一道行,下葬時將公雞殺死,死者魂靈已歸主塋。

     洗馬林牌樓街趙家經(jīng)商,一員外病故在張庫商道上,將棺材運回,因路程遙遠(yuǎn)不便人抬,將棺材夾在兩匹騾子中間,晝行夜宿歷時一個多月回到故鄉(xiāng)。洗馬林趙家騾馱棺之說,成了葬禮的一件罕事,傳得沸沸揚揚。

     喪俗諸事

     1.配干喪:男單身亡故入墳后,等候找一女尸或做一糕人(女身)放置小棺材內(nèi),與男尸合葬,并在墳地舉行簡易婚禮,以了生者心愿。

     2.紙扎:這是辦喪事的一件大事。做紙桿子,也叫歲頭紙,用麻紙按死者年歲剪成長條,一歲一條,有孫子的外加籃、紅色紙做成。墓童:畫匠做童男童女一對放于靈前左右,葬時將頭扭下,就有了童男女兒的頭活的說詞。金銀斗兒:畫匠做一對形為梯形斗,外貼金元寶、銀元寶掛于靈堂。還有香幡、紙馬、搖錢樹等。記得洗馬林黃河街郝昌久家辦喪事,除上述紙扎外還做的一出戲,叫回荊州全本,戲中人高一米,手、眼還有動作。出殯日門前舉懸棺禮,過橋、粘瓦、跑五方。尤以跑五方更是熱鬧,孝子互相追趕,拿炸糕互打,十里八村的人都來看熱鬧,人潮涌動。

     3.掛扁:這種喪俗是死者已見玄孫,稱五輩,也叫五世玄孫。這類喪事辦的相當(dāng)隆重,要在街門舉行掛匾儀式。洗馬林張鵬義、張鶴義的母親逝世,就夠五世,兒孫們上百口,棺材是柏木大頭,松木梆,五寸厚的棺材。鼓匠、和尚都是雙班,喪事辦得十分隆重,尤其是掛扁那天更是熱鬧無比,一塊長約1.5米,寬0.8米,藍(lán)地黑字,上刻“五世其昌” 的匾掛在街門上。出殯日,前來搶死盆子的人擠成一團。當(dāng)長子將死盆子一摔,人們擠上去搶碎盆片,因死者年高,搶上給小男孩磨個長命鎖戴,以求長命百歲。其實搶死盆子也有另一意義,那就是死者無后,沒人繼承遺產(chǎn),親叔伯侄子互爭,就產(chǎn)生了搶死盆子的事。

     洗馬林有句口頭語;著急的搶死盆子啦!(指那些辦事毛草,著急害三的人)。

     4.出喪不準(zhǔn)走街門:凡一所院內(nèi)前后過世兩人者(未出百日)和未出嫁的姑娘死后都不準(zhǔn)出街門,得從墻上吊出。其意不好理解,在民間多少年來都是這樣做的。死者家人第一年家院忌貼紅對聯(lián),第二年貼綠對聯(lián),第三年恢復(fù)貼紅對聯(lián)。

     喪葬禮俗因貧富有別,形式規(guī)模也是繁簡各異。天下萬萬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必破業(yè),重服以傷生,后人勿取。應(yīng)正確處理養(yǎng)與葬的關(guān)系。老人生前兒女在贍養(yǎng)上不肯盡心盡責(zé)地盡孝,苛薄待老,有病不延醫(yī)治療,一旦老人謝世,行厚葬獲得孝順。為提倡勤儉辦喪事,七十年代初政府決定實行火化,提倡薄葬厚養(yǎng),使老人安度晚年,以敬孝心。但是這種幾百年來形成的喪葬禮俗還在民間傳播流行,甚至不惜耗費巨資大操大辦,講排場,鬧闊氣?;ハ嗯时?,打腫臉充胖子,花錢買面子,這些舉動反映了人們不祟尚科學(xué)和愚昧無知。有個別大款、官吏陽借陰勢,人借鬼威,不顧影響,以喪斂財。相信封建迷信的喪俗隨著人們的破除迷信和祟尚科學(xué),辦喪事理念的不斷轉(zhuǎn)變,厚葬習(xí)俗也會漸漸改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五臺方言與習(xí)俗-----婚喪用語
廣東民俗
臺前縣喪葬習(xí)俗
孝感禮儀習(xí)俗
喪葬
喪事祭拜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