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以持續(xù)的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經過近十年的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如注意、學習與記憶、執(zhí)行功能障礙等。
抑郁癥發(fā)作期患者情緒癥狀和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存在較大爭議,有研究認為兩者有關且呈正相關,另有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目前較為明確的是,緩解期抑郁癥患者大部分認知功能障礙得不到明顯改善,如執(zhí)行功能、工作記憶、注意力障礙等,而學習與記憶障礙也只是部分改善,故其更多地被認為是抑郁癥的特質性癥狀,并被認為是導致患者緩解期社會功能恢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研究認為,伴認知功能障礙的抑郁癥患者對抗抑郁藥敏感性較差,其用抗抑郁藥治療的效果也較差。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抑郁癥認知功能障礙的神經機制,企圖尋找新的治療策略。
抑郁癥的認知行為治療,是當前治療方法之一,其中正念方法和認知功能康復越來越被廣泛使用。正面通過交匯患者,當下,而保持對自己慣性思維的覺察,并對覺察到的,行為以及情緒,想法等等,保持接納的態(tài)度,從而與過去糟糕的經歷隔離開來,同時提高專注力;認知功能康復則通過結合腦電生物反饋技術和認知能力訓練,全方位系統化地提升病人的認知功能,從專注力、認知靈活性、問題解決、空間感知和情緒等幾大方面,對病人的認知功能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