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婦科穴。 (九)難產(chǎn): 1.針火包。 (十)久年不孕: 1.婦科穴特效。 2.還巢穴亦有效。 3.婦科、還巢,左右交刺尤效。 二十一、中風癥 (一)半身不遂(偏枯): 1.靈骨、大白特效。 2.九里倒馬亦特效。 3.對側(cè)重子、重仙,效亦佳。 4.腎關(guān)。 5.正會、后會。 (二)中風(昏迷不語): 1.正會、前會、后會、靈骨。 (三)中風舌強不語: 1.商丘、正會。 (四)四肢發(fā)抖(帕金森癥): 1.腎關(guān)、復溜、明黃。 2.明黃、其黃、腎關(guān)。 3.正會、前會、木枝。 (五)中風手拘攣: 1.針對側(cè)重子,重仙有效。 二十二、難癥 (一)高血壓: 1.五嶺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兩旁一寸半,膀胱經(jīng)線上的厥陰俞至膈俞)火云至土泄,點刺放血。 2.委中青筋點刺出血。 3.四花中、外,點刺出血。 4.中白穴亦有效。 (二)黃疸: 1.針上三黃。 (三)糖尿病: 1.針涌泉、下三皇(針向內(nèi)斜刺)??诳始俞樛I。 (四)四肢浮腫: 1.針下三皇、通天。 (五)風疹: 1.天皇至人皇線上及門金點上放血,再針駟馬、九里。 2.耳背點刺出血特效,再針駟馬、九里。 (六)失眠。 1.針下三皇配鎮(zhèn)靜,效果極佳。 (七)發(fā)高熱: l,針大白退熱效果極佳。 2.背部五嶺穴點刺亦佳。 (八)酒醉: 1.刺耳環(huán)出血,配針素髎更佳。 (九)癲癇: 1.背部第三椎旁開寸半之金吉、金陵(即肺俞、厥陰俞)點刺出血,經(jīng)過一個療程即愈。 (十)昏迷: 1.神識昏迷。刺火硬、正會、前會,并于五嶺穴點刺。 (十一)解暈針: 1.針手解穴,透下白,一針即醒。 (十二)解經(jīng)血錯亂: 1.針解穴。 (十三)感冒: 1.五嶺穴點刺出血,熱度即退。 2.鼻塞取側(cè)三里,一針即通。 (十四)失音: 1.針失音穴。 (十五)霍亂抽筋: 1.四花中、外點刺出血,針搏球。 (十六)脂肪瘤: 1.針明黃有特效, 2.外三關(guān)亦有效。 (十七)靜脈瘤: 1.痛的上下靜脈放血。 (十八)血管硬化: 1.委中點刺有效。 2.四花中、外點刺亦有特效。 3.五嶺穴(四至七椎旁開寸半及三寸)點刺亦有特效。 (十九)白血球過少: 1.針其黃,肝門。 (二十)紅血球過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1.針肝門。 2.三黃亦有效。 (廿一)白血球過多: 1.針三黃有特效。 (廿二)睡中咬牙: 1.針四花下有特效。 (廿三)精神疲勞: 1.針叉三可消除疲勞。 2.針鼻冀可預防疲勞。 (廿四)皮膚敏感: 1.駟馬穴特效。 (廿五)牛皮癬: 1.駟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廿六)青春痘: 1.駟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3.背部刺血亦特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