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jié)檔,誰都沒有料到是這個結(jié)局。
以往每年春節(jié)的時候,我簡直忙死了。不但要拜年走親戚,還是趕著寫春節(jié)檔的影評。
而今年的春節(jié)檔,因為疫情影響,原本定于大年初一的幾部熱門電影,選擇集體撤檔。史上最強春節(jié)檔變成了“消失的春節(jié)檔”。我也就選擇不更新了,陪陪父母,算是給自己放放假吧。
不過,該寫的電影咱們還是要寫,該吐槽的爛片雖遲但到——
《囧媽》
Lost in Russia4745g英語seo蘋果5發(fā)布時間
《囧》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是2010年 《人在囧途》,很多人都誤以為這部電影的導(dǎo)演是徐崢,但是其實不是的, 徐崢和王寶強是主演,而導(dǎo)演是葉偉民。
葉偉民曾經(jīng)拍攝過星爺主演的《百變星君》,和陳可辛導(dǎo)演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過《投名狀》等。哦對了,曾被我狠狠吐槽的《冰封俠:時空行者》,也是他拍的。
《人在囧途》的評分還不錯,有7.7分,800萬成本,最終斬獲3700萬票房,很驚人。
之后,徐崢和《人在囧途》的出品方分道揚鑣。2012年徐崢編導(dǎo)的 《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憑借著13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的華語片票房冠軍。
2015年續(xù)集 《港囧》上映,口碑雖然很差,只有5.7分,但票房依舊紅火,拿下了16億。
可以說,經(jīng)過這么這么年,囧系列電影加上徐崢,對于普通的觀眾而言,有著很大票房號召力的。
好,開始說今天我們要講的《囧媽》。
這部電影的跟徐崢執(zhí)導(dǎo)的前兩部《泰囧》和《港囧》有很大不同,影片的核心不在于主角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囧」事上,而是套用公路喜劇這樣一個切入點,通過些許荒誕和戲謔的方式,道出了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母子、夫妻之間真的會面臨的在相處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
我們從《囧媽》這個片名也能看出來,電影所要探討的是——
中國式母子關(guān)系的隔閡與沖突。
徐崢飾演的主角 徐伊萬,人到中年事業(yè)有成,可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卻經(jīng)營地一團糟。
他和 妻子張璐(袁泉 飾)曾合伙創(chuàng)業(yè),可就在公司即將上市前夕,妻子卻提出了離婚。
表面上風光無限住著豪宅的他,實際上正深陷于正經(jīng)歷著失婚、失意、失財?shù)闹刂卮驌舢斨小?/span>
但徐伊萬此時所經(jīng)歷的一切,他的 母親盧小花(黃梅瑩 飾)卻一無所知。
徐伊萬和母親的關(guān)系并不好,因為這位控制欲爆棚的母親,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地要把兒子改造成自己心中的樣子,這更加劇了母子之間關(guān)系的惡化。
徐伊萬原本打算去美國處理離婚官司,可偏偏護照遺忘在了自己母親那里。
而此時的伊萬母親,為了圓年輕時的夢想,正打算乘坐火車去往莫斯科紅星大劇場,參加一臺合唱表演。
為了拿回護照,徐伊萬陰差陽錯地也上了這趟跨越7000多公里的中俄列車上。
一個是滿心不忿的暴躁中年人,一個是控制欲過度,經(jīng)常把兒子整崩潰的媽媽。
兩人的關(guān)系本就水火不容,偏偏被困在這趟封閉又狹小的列車車廂里,還要面對面共處六天六夜,自然是囧事沖突不斷。
電影的前半段,編劇設(shè)計了大量細節(jié)來凸顯中國式母子關(guān)系的共處模式。
老話說得好:
有一種好,叫你媽覺得你好。
徐伊萬的母親,就是如此。
她對兒子伊萬的人生有著無比詳細的規(guī)劃和要求,從他的身材、飲食等生活瑣事,乃至兒子的婚姻和感情生活。
比如,徐伊萬一上車,媽媽就不停地往兒子嘴里塞各種水果與零食,
總是要不停地喝各種果汁、豆?jié){,就連喝水上廁所也得定時定點;
好不容易,想要吃塊自己喜歡的紅燒肉,還得母親嘮叨教育一番。
用徐伊萬的話說就是:
你為什么要鍥而不舍的改造我?
從徐伊萬上車開始,他就覺得自己被媽媽過度的愛給綁架了,導(dǎo)致沖突不斷升級。
被困在火車上的徐伊萬,越與母親相處,就越覺得焦躁不耐煩,所以他拼了命地想下車。
可好不容易能下車的時候,卻伸手摸到自己的口袋里媽媽放的幾個糖果,于是終于還是決定回到了車廂。
這種微小的細節(jié)巧妙得道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糾結(jié)狀態(tài)——
他既想逃離母親無微不至的控制,但又對親情無法割舍。
這是徐伊萬和他媽媽最核心的矛盾,也是大多數(shù)子女和父母之間,最核心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徐伊萬所討厭的母親的做法,其實在他身上也都完美的復(fù)刻了。
因為在婚姻生活里,他也在對妻子張璐進行了鍥而不舍地改造。
于是封閉的列車車廂成為了伊萬母子關(guān)系的催化劑,那些中國式親情關(guān)系中原本被壓抑和隱藏的種種矛盾,在這段旅程中得到了展現(xiàn)。
可以說,《囧媽》的前半段是標準的“囧途”式喜劇。影片在類型設(shè)定上,與《囧》系列前兩部基本一脈相承——
主題依舊是中年男人的婚姻危機,仍舊是公路喜劇的類型外衣。
敘事模式也與前作如出一轍,同樣是事業(yè)有成的男人,意外陷入一次麻煩不斷的旅程,并在最后獲得頓悟和救贖。
但另一方面,《囧媽》跟前兩部最大不同是,影片的風格不再趨向于瘋癲喜劇,而是試圖制造笑中帶淚的感動。
但是”試圖制造“,不等于代表就一定能“達到設(shè)想”。
整個電影在我看來,既不好笑,也沒有讓我絲毫感動。
如果說電影的前半段,我還能硬著頭皮勉強看下去。
電影的后半段,從徐崢母子下火車開始,整個故事就開始徹底失控起來。
電影鋪墊了一個多小時,母子之間積攢的矛盾終于爆發(fā),如何修復(fù)母子關(guān)系本該是電影接下來的重頭戲。
可電影中是怎么辦的?
搞了一出母子倆遇熊襲擊?母子相互舍命護住對方的段落,來強行煽情?
電影時長不夠用了,就強行讓主角完成了和解和救贖?
戰(zhàn)斗民族的熊在冬天,都不用冬眠的嗎?
至于徐崢和前妻的離婚副線,也被刻畫得非常潦草。
對于兩人的前史絲毫不做交代,兩人究竟因何鬧到離婚,也只是在開頭語焉不詳?shù)匾詢扇酥g的對話,也給一筆帶過。
這種劇情上的缺失,讓人很難代入到角色背后的情感深度當中,自然也很難產(chǎn)生共鳴。
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就非常雞肋——
愛情線沒頭沒尾,親情線又如隔靴搔癢。
影片想要的東西太多,但沒能在搞笑和溫情間做到平衡,最終呈現(xiàn)的風格非常割裂。
一方面。
電影不斷的展現(xiàn)著各種母子矛盾沖突。
而另一方面。
故事當中又充滿著很多戲劇化的情節(jié)橋段,顯得非常違和。
根據(jù)電影設(shè)定要求,徐崢必須要跟母親坐同一輛火車,共處上幾天。
電影是怎么安排這段劇情設(shè)定的?
徐崢要飛美國,但是護照被母親帶了火車,他就趕上火車,找母親拿回護照。
去拿護照的徐崢陰差陽錯沒能下成火車,于是就跟母親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旅程。
但從這一個劇情處理來看,你就知道編劇的想象力是多么匱乏了。編劇真的就沒別的辦法,讓母子坐上同一輛火車了嗎?
而且,就這不到十分鐘的劇情里,是非常的夸張突兀,咱們是喜劇片沒錯,但是你探討的問題是現(xiàn)實問題啊,所以基本的邏輯,還是要講的吧?
徐崢沒票是怎么進站臺,上火車的?這可是北京站,而且這輛車還是國際列車。
之后,徐崢遇到的俄羅斯美女娜塔莎,兩人剛認識就一起吃飯吐露心事,并且投懷送抱。
大哥,當時你還沒離婚,想著要和好呢?
姑且不說這個人物設(shè)計,充滿著中年男人的意淫,而之后徐崢被困火車尾、選擇扒火車頂?shù)亩温?,也完全是為了囧而囧?/span>
尤其是很多情節(jié)顯然是為了制造戲劇沖突,而強行插入到故事當中,細節(jié)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
至于電影結(jié)尾,母子倆錯過火車,居然還能天降神兵乘熱氣球趕到演出地點的劇情,更是胡扯淡了。
不僅脫離現(xiàn)實,而且根本不搞笑,感覺完全像是為了做一個廣告植入而強行插入的。
實際上——
對于一部喜劇電影來說,最重要也最直接的的評判標準,就是好不好笑。
從這方面來說,《囧媽》無疑是非常差勁的。
從開場郭京飛跟蹤袁泉,到之后徐崢誤入他人房間,森林遇熊突襲等橋段,這些笑點的設(shè)計不僅生硬,而且老套陳舊。
至于電影中的其他配角,完全都是功能性的。
他們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串聯(lián)起一個又一個的笑點,全部淪為工具人。
賈冰飾演的列車員,本來是為數(shù)不多的笑點。但戲份臺詞太少,整體表現(xiàn)比較一般。
至于沈騰的客串,從那一頂做作的假發(fā)造型,到對性別的調(diào)侃,都透著一種強行搞笑感。
這一段簡直讓人看得直犯尷尬癌,論不好笑的程度大概和春晚舞臺上的小品有一拼。
總體而言,《囧媽》是一部尬很差的喜劇電影。
如果非要說它的優(yōu)點,那就是相比于在電影院煎熬:
你可以選擇快進!
而且,我就搞不明白了,很多人看完之后說,欠徐崢導(dǎo)演一張電影票。
拜托,這又不是徐崢給你免費的,你欠個啥,你是不是欠錯對象了?
誰愛欠誰欠,反正我不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