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在世界上,都算是非常罕見的文化遺跡。其工程浩大,還有其內部的寶物等各種東西,其價值都是不可計量的。而嬴政在登基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了,秦始皇陵才開始修建開始,到秦始皇死后,都還沒能成功修完。
而這段時間,整整花了三十九年,直到胡亥登基之后,才讓工人們再次修建始皇陵,在一年之后才正式完工。但是這個地宮,為什么滿藏天下珠寶,卻沒有人愿意下去拿寶藏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要知道,秦始皇陵墓在世界上,也算是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為奇特的陵墓。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每年都要征集數十萬的民夫用來修建自己的陵墓。為了表示自己的地位,秦始皇還特地將地宮設計成咸陽的形狀,還分成了內外兩城。內部用工匠們精挑細選選出來的石頭打磨而成,外部再用加固的泥土做成城墻。記載中還寫到,城墻就有了三十米高。其硬度甚至能夠經歷了八級地震之后,還安然無恙。
那么可想而知的是,盜墓者光靠自己的工具和技術,是很難拿下的。除此之外,在城墻的周圍還有著巨大的護城河和排水渠,其規(guī)模之大令人難以想象,是兩千年前的古人能夠造出來的。
而這只是外層強大的防御之一,最厲害的,還是地宮的總面積。根據《史記》的記載,還有現代專家們的檢測,目前專家們表示,陵墓的范圍已經推測出來的面積,就已經有將近六十平方公里,相當于八十個故宮左右。
由此可見,這個面積有多大了。盜墓者若是只靠自己的工具,哪怕數十個人不眠不休的挖掘,挖到地宮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況且在秦始皇陵之中,這還不算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根據《史記》的資料記載,當時天下的能工巧匠,就有將近七十萬人負責修筑秦始皇陵。當時的地底深度,在李斯看來已經是非常深了。司馬遷更是直截了當地表明,“穿三泉”,也就是其深度,甚至有著三個泉水那么深?!稘h舊儀》當中,也是用極深來形容,對具體的深度并沒有過多的記載。這也使得盜墓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完全不敢貿然進入其中。
最簡單的機關,其實就是秦始皇的水銀地圖。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對水銀算是特別情有獨鐘的,而為了在地下,都能夠將自己的帝國納入手心之中。更是使用了大量的水銀,按照地表上的地圖,做成了巨大的水銀海洋,而自己的棺材就放在這個水銀海的上面,日夜游蕩在上面。
而最為危險的,當然就是這些水銀了,水銀的毒性大家都知道,在數千年的時光中,水銀估計已經揮發(fā)了不少,并且都集中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這就導致了,如果輕易地打開墓室,那么挖掘者恐怕就會直接中毒而死。
其次,作為一個皇帝的陵墓,地宮里面不可能沒有那些專門防止盜墓者的機關,而這些機關的位置,數量,都是需要去探索的,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只會引來保護部門的注意。
《史記》中的記載,李斯曾經問過當時修建墓室的工人們,陵墓是否已經做好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后,就專門欺騙工匠們,讓他們進墓室內部重新修改一些細節(jié)。然后等他們全部進去了,就關閉了地宮中間的門,將工匠們都關在了里面。
李斯不放心,還將外門也關掉,專門讓士兵們在外面駐扎數周,在確認無人能夠跑出來之后,這才帶著大軍班師回朝。所以在現代的考古當中,學家們認為,秦始皇陵并沒有被人盜過,偶爾出現的盜洞都直到了外壁就停止了。
而在史書中的記載,為了保密的作用,即使是司馬遷也沒有辦法寫得過于詳細。所以在史記當中,秦始皇陵墓的內部,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東西,還有一些能寫的,基本上內部的機關和具體細節(jié),都是一團黑。所以對盜墓者來說,這難度簡直比登天還難,再加上盜墓者的人數和使用的工具往往都限制在極少的范圍內,無論是探索還是挖掘,都是具有非常大的難度的。因此,秦始皇陵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盜挖。
參考資料:《史記》《漢舊儀》。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