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食堂就餐時,可愛而好學(xué)的萍姑娘學(xué)起楚門方言,一句"饅頭大于蒸籠"說的是夾生不熟,讓我們聽的捧腹大笑。于是,我隨口教她幾句:赤裸雞替鴨愁,沙蟹爬進鹽缸里,小扁擔(dān)打狗嗷嗷叫。她聽的一臉迷惑,學(xué)的也是停停頓頓。
想起一句經(jīng)典的楚門方言: 柴給你吃。柴“是楚門方言的說法。一般:木柴,特殊:打孩子的工具,引申:一頓揍
"柴”一個讓我們生發(fā)溫馨回憶的詞。孩子時,我們大都是吃著父母的"柴"長大的。長大后就很少品嘗這種愛的味道。
現(xiàn)在想來,生活中懂點方言還是特別的有意思。但我們的孩子習(xí)慣說普通話,方言真的就要行走在消失中。
于是,我笑說要給她普及方言。每日就餐碰到時教一句,反復(fù)溫習(xí),理解記憶!
晚上,在整理書房案頭的書,竟然找到幾張歇后語復(fù)印字。曬出來讓有興趣的小伙伴們看看學(xué)學(xué)。
附:種棉花講到拆破碎-一文長。
船吊槳椿--不可靠。
水澆鴨背-聽不進。
空頭月里--白高興。
牙齒口舌相碰-自己痛。
冷飯抽芽-辦勿到。
下橫頭望上橫頭飯滿-眼紅。
手腰甩打斷曲進-親幫親。
臨老學(xué)坐車-已晚。
牛皮燈籠--肚里亮。
蛤蟆欄倒了-吵死。
青石頭子炒菜油-滑頭。
竹竿頭鴨子--危險。
黃鱔曬日頭-假死。
一根肚腸通到底-心直。
買彈和干放生-不管死活。
倒菜籽落吊-爽直。
爛翁田翻搗臼-越陷越深。
矮人撞鐘-計計落空。
鴨子撞石頭-完蛋。
芋頭葉上的水-勿長。
手捏鴨子-兩頭脫。
棟桁料做毛坑椽-大材小用。
解褲癩(放)屁-多此一舉。
稻草人救火-自身難保。
棺材里的手--貪財。
客來燒茶--無準(zhǔn)備。
客去掃地--放馬后炮。
賊去關(guān)門--防范已晚。
公講公有理,婆講婆有理--各持已見。
天蘿絲白扁豆-難分難解。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鼠進風(fēng)箱-兩頭受氣。
老鼠生兒代貓生(nāng)--白碌苦。
大蟲頭老鼠尾-有頭無尾。
彈和鉆竹滾(竹筒)--自討苦吃。
三月桃花--紅勿長。
隔地岸送人情-借花獻佛。
望潮吃腳--自害自。
半天松花老鷹屁-捕風(fēng)捉影。
王文龍下翻起-先苦后甜。
刀切豆腐--兩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