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鹿鼎記》中,鰲拜作為正統(tǒng)的反派分子,讓很多觀眾看來都氣得牙癢癢,還好有男主角韋小寶智斗鰲拜,最終和康熙智取鰲拜,而鰲拜的奸臣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
同樣,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鰲拜也是深入人心的大反派之一,但是其中有一橋段,卻不免讓人困惑——年僅十七歲的康熙皇帝,下令讓一批毛頭小子,就把手握重權(quán)清初第一猛將拿下并擊殺。
之所以說這一橋段讓人看著感到困惑,是因為鰲拜可不是一個昏庸的大臣,他早年跟隨努爾哈赤打江山的時候,那股雄霸之氣絕非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更別說是一群毛頭小子了。
而且,歷史上,很多人都會把鰲拜比作三國時期的曹操或者說是司馬懿,因為他同樣是清王朝的梟雄,權(quán)傾一時,也有將皇帝架空的實力。
當時,面對康熙這個十幾歲小伙子的計謀,鰲拜早已經(jīng)就知曉了他的計劃,但他明明知道危險將至,卻一直猶豫不決,沒有命令自己的四十萬大軍發(fā)難。倘若鰲拜果斷一些,以他的實力,康熙的皇帝之位恐怕不保,大清江山就要改成鰲拜來管理了。
那么,為何鰲拜最終并沒有反叛,而是等著康熙派人殺自己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深入了解鰲拜這位清朝的梟雄人物,要知曉鰲拜的背后靠山是誰,讓鰲拜只能隱忍不發(fā),即使在危及生命的時刻,也仍然不敢反叛。
鰲拜的出身很好,乃是將門之家,作為四朝元老的他,從努爾哈赤攻打明朝的時候,就一直追隨,并在清朝開國年間,立下了無數(shù)赫赫戰(zhàn)功??梢哉f,清朝如果少了鰲拜,中原大地究竟是漢人還是滿人統(tǒng)治,還都是未知數(shù)。
在中原大地還屬于明朝統(tǒng)治的時期,雖然清朝軍隊在此時面對明軍,就已經(jīng)是屢戰(zhàn)屢勝,所向披靡了,但是在清朝軍隊的后方,卻有一塊讓他們?nèi)珲喸诤淼膷u嶼——皮島。
皮島是明朝大將毛文龍人為創(chuàng)造的位于清軍后方的一塊軍事要地,此處對清軍造成嚴重威脅——明軍可以靠著水軍攻擊清軍后方部隊,但清軍的騎兵部隊卻傷及不了明軍分毫。一時之間,皮島已經(jīng)成了努爾哈赤的夢魘,一度困擾努爾哈赤很久。
而且,即使明朝國君自己處死毛文龍,但沒有首領(lǐng)的皮島,仍然無法被清軍攻克。之后,為了能夠?qū)⑦@一問題永久鏟除,努爾哈赤整合大部隊,命令手下四員大將全力攻打皮島。
然而,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仍然是以清軍的慘敗結(jié)束。無奈之下,努爾哈赤下令讓鰲拜去攻打皮島,而鰲拜只留下了一句話——以人頭擔保,一定攻下皮島。
鰲拜率領(lǐng)清軍,前往攻打皮島的時候,被明軍的火器打得死傷慘重,眼看就要再次失敗,鰲拜親自上陣,和士兵一起沖鋒??吹綄㈩I(lǐng)如此英勇,手下士兵也都像是打雞血一般,重新振奮了士氣,雖然犧牲了很多士兵,但最后還是成功拿下皮島。
之后的松錦會戰(zhàn),同樣表現(xiàn)出了鰲拜的勇猛氣概——在突遭大規(guī)模明軍侵襲的時候,主動發(fā)起五次猛攻,將敵軍打敗。同樣,鰲拜在抗擊農(nóng)民軍時也靠著自己的威猛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從這幾次戰(zhàn)役中,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說鰲拜是清朝曹操或者司馬懿,并不正確,因為在戰(zhàn)爭中,他都是勇往直前地沖鋒,并沒有使用兵法謀略,與其說像曹操,不如說像項羽。
而且,鰲拜也并非像曹操這種梟雄能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恰恰相反的是,他是一個絕對忠誠的大將。
在皇太極去世之后,其弟弟多爾袞因為功勛卓越,想要繼承哥哥的皇位。由弟弟繼承哥哥的皇位在古時候其實并不罕見,也不算是篡位,因此很多大臣也并沒有反對。
但這時候,鰲拜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認為先皇的功績無限,其打下的江山理應(yīng)由他的兒子繼承,多爾袞這么做是大逆不道,要想當皇帝,他絕對反對到底。
多爾袞最后迫于壓力,還是將帝位還給了順治繼承。
鰲拜為此被多爾袞多方打擊,但幾年之后多爾袞因病去世,鰲拜的春天來了。
如果鰲拜想要叛變,此時機會是最佳的,因為順治才剛上位,沒有多少實權(quán),而鰲拜卻手握重兵,完全有架空順治的能力,但他并沒有這么做。同樣,在年紀七歲的康熙登帝后,鰲拜也并無二心。
之所以如此忠心,就是因為鰲拜背后的靠山是皇太極,他是皇太極最忠心的部下,僅此而已。
更多精彩:云頂之弈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