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哈哈哈,又有素材可以寫了。從六月畢業(yè)到現在九月,三個月過去了,又成為了自由身。我不擅長寫別人的故事,所以大多數只能寫自己。內心所想的或沒有說出來的,通通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有點自戀,但不文藝,讓人看起來像是那么回事就行。月底,和我預想的一樣,老板辭掉了我,哈哈哈,正好。這是我第二份工作,第一份維持了一天,但沒有維持到24小時,深夜兩點給老板發(fā)了辭職信。第二份如果按入職時間7月23號九點整開始算的話,第二份工作一共維持了39天1小時7分鐘,這次不是我辭老板,而老板辭掉了我,還沒有挺過三個月的試用期就要說拜拜了,但我對公司或者開除我的老板沒有任何怨言。這個公司,不好也不壞,這個崗位,一般一般,在這個公司面試時的崗位是后期制作,工作的業(yè)務偏向后期剪輯。在公司待了十多天,幾乎沒有什么事要做的(工作內容和我想象的差距有點大),所以毅然決然換了個部門,跑到了三維部,起碼三維也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塊。就這樣,做到了前一天,老板把我叫去辦公室,接下來也就有了這篇文章。是的,關于我想要說的開篇就完了,大概就是經歷了這么個狀況,我想要說的,不是那家公司與我之間的瑣碎之事,那沒啥可說的,而是關于“工作”這回事。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們?yōu)槭裁匆咳帐冀K如一的在上班下班?年輕時為什么一定要跑到大城市?這樣的問題有解么,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達到個體生存下去...難道是:說得大一點,是這個時代趨勢我們這樣做么,是歷史必然要發(fā)生的事件么。對于年輕的我們而言,有必要要經歷過這一切才能有所成長么,選擇來到這里過著忙碌的生活又是為了什么。初衷?當你過了五年十年還待在原先的地方,你是否記得當時為什么選擇來到這里,現在是否變了個模樣,是否成長了還是傷痕累累...貳好了,是時候開始進入正題了。我們這一生,無論做何種職業(yè),都可歸為“混一口飯吃”。國外有一則數據很有意思,說的是人將死時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其中,團隊采訪了許多即將離開人世的老人,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一人說自己的工作沒做好,或者說沒有到所希望的階段,而他們最大的遺憾往往是沒有好好陪伴愛你的人。工作,在人類的這一生組成中占據著大半部分的時間,當老了,覺得工作也不那么重要了。這可能有點悲觀的意味,生而為人,不工作怎么生存,社會怎么發(fā)展,難道回到原始社會,原始人為了填飽肚子才出去打獵,不思進取?答案當然是不,我身邊沒有這種人,但不算慶幸。剛畢業(yè)的學子剛開始工作時候有多人會認真思考其中的意義何在。我沒有大數據做佐證,只憑自身的經歷和身邊人的一言一行,得出:多數人目前的想法在于先養(yǎng)活自己,即使現在做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是單純以賺錢為目的,等到時機成熟之后,便再做轉行之類的打算...我相信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正在實踐的人也不在少數,我算是其中之一(還在摸索)。從畢業(yè)到現在,晃晃蕩蕩了三個月,什么是夢想,什么是現實,大概稍已有體會,最深刻的感悟在于夢想理想什么的很不現實!夢想只不過是深藏在自己腦海中一丁點記憶而已,而現實就像是沒飯吃了肚子會感覺空空的,哈哈,何止肚子,沒飯吃了就得上街乞討,乞討時沒有收獲就得餓死,你的所有細胞都在指望著獲得蛋白質,淀粉,脂肪,氧氣,維生素,纖維素,糖分,水,無機鹽等,而不是你的夢想。這樣就很明顯得出了結論:夢想不能當飯吃!這句話是一部微電影中飯店老板對兼職的北大學子所說的一句臺詞,雖然電影里不免會虛構情節(jié),但這樣的情節(jié)在是不是時不時在我們身邊演繹著,而且越放越大,最后你不得不低頭,卑躬屈膝!網上總是時不時看到某公司員工的瘋狂舉動的視頻出現,他們?yōu)槔习逑鹿蚩念^,為老板尬舞,揮臂跺腳怒喊口號,或是被無情的扇臉,說是可以激勵員工的工作斗志,簡而言之就是打雞血,以便增加業(yè)務量。這些事件可以概括為兩字:傻逼!傻逼的公司,傻逼的文化,傻逼的老板,以及為生活低頭哈腰的員工。有的人至今依然認為那是工作的一部分,覺得實屬正常,認為就像是乞丐會去翻垃圾桶舉動一樣的正常不過。被生活逼到懸崖的人這點下跪算什么,就把它當做是給自己老母親大壽時下跪一樣咯...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道德精神底線。叁許知遠在一席的節(jié)目(《喧囂與失語》)上闡述,中國社會一方面看起來其實是有一個高度的秩序的,是一個非?;靵y且單一的標準構成,是由權利,金錢,大眾,標準,它們構造了一套秩序,即使聲稱最反叛的人,也往往是希望成為這套秩序的一個合謀者,所以這套秩序非常穩(wěn)定,生活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之中,它使我們每個個人的生活,其實本質上是非常無個性的,盡管有些個性的姿態(tài)呈現出來...許知遠想要表達的是社會高度秩序化帶來的內心混亂,使人缺少了能依靠的生活意義,而不只有金錢,或者權利等等。同時要尊重個性發(fā)展,尊重邊緣聲音,這樣才能更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沒有個性的人最終會變成為說明書式的人,很機械化地生存著。這讓我想起前我們這么拼命的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讀書有什么用,是為了逃離落后的家鄉(xiāng),或者為了賺得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日子,還是盲目跟風,別人在做的我也要做~有時自己也會困擾著,內心里的模糊不清的答案告訴自己,學的更多,接觸的更多,不是為了逃離原本的地方,而是更好的認識原本的地方,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我能為此做什么!節(jié)目最后還闡述了一概念,構建內心空間的重要性。說的是中國社會內心生活的極度匱乏,我們所認可的標準式大眾文化逐漸替代個人感受,個人文化,認為社會中存在某種標準是正確的存在,就像是員工們認可的癲狂式的企業(yè)文化,如果存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擁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也不會入這樣的坑,也不會踏過精神標準這條底線!我不是哆嗦人們不要工作,而是要學會獨立思考,這點極其重要。但說到思考這回事,未免覺得年輕的人懂什么,涉世未深的人是寫不出個之所以然來,僅憑自己的直覺或者讀的那兩本書,就來大談其人生意義,是會被恥笑的。我既然敢寫了,還怕眾人笑話!中國一百多年來,無數人是在被別人嘲笑中度過,笑完之后又能怎樣。不要被笑怕,在嘲笑中學會保持沉默,遵從自己的聲音,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年輕時,大膽一些,放棄那些無用的大眾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為時不晚。肆在大學時期,獨自行走成為了我最享受的生活,不喜歡圈子,也不喜歡扎堆,很多人說這樣可不行,你性格太孤僻,以后出社會不好與他人交際。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趟孤獨的旅程,獨自生也獨自死,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要孤獨,所謂孤獨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骨子里本身存在的,就像是為什么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內向,這是陪伴自己一生的性格屬性。就在我剛剛被老板炒魷魚的當天晚上,我家人過來安慰了我,說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所在,及時發(fā)現問題然后盡力去改正。我自己的真實感受是,我對老板辭掉我并沒啥感覺,我心里并沒多想,什么懷疑,什么多慮,什么否定...通通沒有,沒必要為一家公司壞了我一天的心情,我只是以一種“關我毛線”的態(tài)度去應對這樣的事,但腦海里不時有著些許“草他媽的敢開除我”類似的臟話呈現著,畢竟開除了我...家人很官方式的安慰著我,最后撂了一句“多看社交禮儀心理之類的書”...嗯...貌似有些誤解,認為是由于平常不大愛說話以為這孩子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或者有社交困難癥。哈哈,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理有問題,社交困難癥,我對那類的書籍從來不感興趣,即使心理有問題,也不是一本兩本書能解決的事。平常不愛說話,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感興趣,比如關于誰和誰的事,或者談論哪個菜館子的飯菜好吃,我有過多次想要去認真傾聽的想法,但還是沒法融入進去,而這些通是平常談論的焦點,所以就變成了不愛說話的“懷疑是有心理問題”的孩紙。家人的初衷是好的,我也沒有否定他們,我只是覺得這樣子也OK呀,老板開除我,那我有義務說一句“草他媽的”吧,人連這點所謂“本能反應”都沒有的話,那豈不是心理才有問題...并不是一味地趕緊找自己的問題,趕緊修補自己的問題,每個人本來就是特別的,是獨一無二的,千萬別為他人或者某種形態(tài)而去逼迫改變自己,那樣會顯得有點機械化人生了。我不喜歡圈子,即使是同行圈子,也不喜歡往里堆砌。一個人時,特別自由,那就是真的合群了,不喜歡合群沒必要逼迫自己去合群,當然工作需要融入團隊是有必要的,但,別放棄自己光彩的個性哈?。ü?,太他媽雞湯了)被老板炒魷魚后回來寫寫文章,感謝老板把我開了,讓我多了一份自由靈感(美滋滋)。無論處在什么狀下,我也要做想要做的事。人的一輩子就是這樣不斷的兜兜轉轉,什么是真金白銀,什么是白開水,要走什么樣路子,要做什么樣的人,時間會給你想要的答案。至于為什么要上班,我想,是為了以后更加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罷了。伍第二個問題,為啥要來大城市?首先我要聲明的是,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家的親戚一半在廣州大都城,一半在老家農村,生活方式有著天壤之別。一種是上班族,一種是背朝天,一種穿梭于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堡中,一種處在于土地之上汗流浹背地辛苦勞作著,兩種的身份差異,讓我亦城亦鄉(xiāng)。說到誰的方式更好,客觀地看待,這兩者之間并沒有可比性,因為這兩種狀態(tài)并不是同一種社會形態(tài),而且這其中包含極其復雜多變的因素。所以我不想說得復雜或變得寬泛,只是把其中一些可說的拿出來聊聊。在廣州的親戚,算不上很富裕,是標準的中產階級。當我還處與于中學時代時,他們便已從老家搬到廣州,這一去就不復返,現在已經安家立業(yè)在那里。當時我住在鎮(zhèn)上,兒時全家便已從農村搬到鎮(zhèn)上,但家里實則算得上貧困,幾乎每個學期我都要去當地居委會蓋貧困證明的章,以便拿去學校證明你真的很窮。那時就很羨慕生活在廣州的親戚,羨慕他們的高薪,羨慕他們吃住很好,一直向往著過那樣的生活。經過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加上大學,我瞎幾把地混到了一紙本科文憑,然后瞎幾把地來到了廣州,找了一份工作,做了一陣子,體會了一把“廣州生活”,然后...有種說不出的壓抑感纏繞著身心。我父親的兄弟姐妹他們,很多人至今還是農民。白天和土地有著體膚之情,晚上收拾農具然后安然入睡。他們沒有固定的薪水,靠著老天爺的心情吃飯,即使有時遇到壞天氣,也要下地,踏著泥水,堅持了大半輩子。有時候我更喜歡住在鄉(xiāng)村里,可能是性格具有與世無爭的一面吧。如今住在城市的親戚,不愿再回到原來的地方,像是被困在了城市深淵。而住在落后農村的另一半親戚,他們也許走不出那里,他們不具備生活在城市的條件,同樣是被困在了所在的地方,只不過是換成了農村。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當你生活久了,慢慢地也就離不開那。有太多的束縛,也有太多的情感包含在里邊。不管如何,去了城市的人也別厭倦當時生你養(yǎng)你的那個“落后”的地方,待在農村的人也別羨慕城里的人,并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天天穿著大棉襖在大街游蕩,那只不過是電視給我們的假象罷了。有時,城市人真的很人模狗樣...對于住在哪里,不要太糾結,去一個能過得舒服的地方,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關于辭職之后有什么打算,我只想說,退一步有一步的歡喜。接下來我還是會選擇做自己想做的,沒必要浪費時間在沒意義的事上。后記:究竟什么才是正能量?能量真的有正負這一說法么,恐怕在我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宣傳所謂的單一化的“正能量”,類似到處貼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告,強逼你一定要正能量,不得不說,這充滿了被摒棄的“計劃經濟”色彩,正能量可以計劃的么,這又和強權政治有什么差別。多少人希望自己生在于一個富裕的家庭,多希望能有一手好牌,然后順理成章走上人生巔峰...可是人生如果早已計劃好的,那還有什么意思!貧窮沒有限制誰的想象力,富有也沒有給予誰想象力,只不過是我們早已被固有的思維定式所框住,從小的教育就很死板的認為就應該那樣,不應該那樣,絕對的對錯,造成思想上極其封閉,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好奇心。我們成天在看新聞,每天都在發(fā)生這樣那樣的事,到頭來只不過是每個人都在自我束縛,表里不一。貌似我們都只關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利益,從沒認真去了解他人的感受,他人的痛苦和悲傷。有的人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但,每個人都焦躁不安,物質和精神之間極度不平衡,高度傾斜,這種所謂負能量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將集中爆發(fā),迎來一次重大的變革!我覺得,不要變得麻木,也不要狹隘自己的空間,只會上班下班,只會賺錢,適當的把眼界放得大些,盡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即使天底下都在嘲笑著你,也別放棄,做一個有個性的人,有思想的人。未來的日子里,希望你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