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p>
不管走多遠,身后有家庭的支持,才能走得更遠;總有一天,還是要回家的。
不管有多大出息,離開了家庭的支持,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家,是我們的人生起點,也是我們的歸宿。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家”,過年了,好家風,就是新希望。
過個團圓年,家和萬事興,一切都是新的。
02
立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朱熹在《家訓》里寫道:“有德者雖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于我,我必遠之?!?/strong>
家人相處,誰是“位高權重”的人,不是輩分說了算,是道德說了算。真正被大家認可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
如果一個家庭里的人,個個都講道德,都有好的人品,那么這一家人走出去,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比方說,父母很善良,常常幫助鄰居,那么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年幼的孩子,就可以托付鄰居照看;祖輩積德了,那么晚輩出門闖蕩的時候,就更容易遇到貴人,哪怕是求人,也會容易一些。
很多人,就是通過祖輩匯聚的人脈資源,把事業(yè)做大做強了。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p>
一個家庭里,出了一個敗家子,毀掉了一家人的希望,就會被貼上“丑陋”的標簽。
過年了,一家人在一起比一比,誰的人品更好,大家互相指出缺點,互相幫忙改正。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03
立志:志當存高遠,敢為天下先。
曾國藩在《家書》里寫道:“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不問收獲,但問耕耘?!?/strong>
一個家庭,想要出一個大人物,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讀書,雖然花了很多錢,但是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改變了家庭的命運。
有的父母,常常對孩子說:“你是,長大了就是一個廢物?!苯Y果,孩子長大了,一事無成。他們通過兩代人的“努力”,終于把家庭的希望掐沒了。
鼓勵,比抱怨好一萬倍。長輩鼓勵晚輩,晚輩才有志氣;晚輩鼓勵長輩,長輩才更加安康。每一代人,都可以有志氣。就是老爺爺,也能大器晚成,發(fā)揮余熱。
過年了,一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下,來年要做點什么,大家要如何分工合作。
匯聚了一家人的力量,去做某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大幅增加了。
一個人的底氣,源自于家人的支持。遠大的理想,需要家庭作為后盾。
04
立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顏氏家訓》里寫道:“修身齊家,為學治世?!?/p>
學習使人進步。一家人在一起學習,比在一起看手機強一百倍。
面對社會發(fā)展浪潮,能夠勇立潮頭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蠻干,不如巧干,只有用巧勁,才能真正超越別人。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讀書多了,氣質就更好了;一家人都讀書,就更加講道理了,就能夠明白是是非非了。
好的家庭,一定是和顏悅色的?!昂湍馈眮碓从谥腔?,來源于好的臉色。
讀書,決定了一個家庭能夠賺多少錢。并不是說賣苦力賺不到錢,而是賣苦力的人,比用巧勁的人,更難賺錢。
讀書,是解決困難的最好方法,是尋找出路的過程,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光芒。
讀書,是最好的修行。讓心靈變得安寧,讓家人都安心。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最貴的不是“保險柜”,不是銀行卡,而是書柜。
過年了,家人在一起讀書,感受學習的滋味,渲染學習的氛圍。好的學習氛圍,會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習慣,真正體現了“家風代代傳、家庭代代旺”。
過年了,送給親戚朋友最好的禮物,不是紅包,而是智慧?!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05
立規(guī):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果沒有規(guī)矩,那么在矛盾來了的時候,就會讓家庭失去和睦。
過年了,看看你的家規(guī),是不是執(zhí)行到位了,是不是需要修改完善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家規(guī)也要改一改,學會與時俱進。
第一,大事多商量,小事互相原諒。家里的事情,要多商量,別各自為政,各自都盤算“小九九”。家庭里的事情,只要說清楚了,都是小事。
第二,放下爭執(zhí),主動低頭。家人互相爭吵的時候,你就懂得退步,讓家人贏。在家人面前低頭,是福氣,不是吃虧。讓一讓,天地寬。心情好了,人生路就順了。
第三,不翻舊賬,不記舊仇。任何時候,都不要揭露以前的 傷痛,不要和過去的爛事糾纏。讓過去的都過去,一家人朝著前方出發(fā),才能溫暖如春。
第四,互相促進,從不拆臺。如果家人做得沒有錯,你就主動幫一幫。也許,家人沒有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但是你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學會理解,需要包容。
老祖宗告訴我們:“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
過年了,你的家庭安寧了,所有的家庭都安寧了,國家就安寧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傳承好家風,也是善舉。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