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一個很諷刺的現(xiàn)象是:這世界上無論從事什么工種,都需要基本的培訓,獲得資格證書之后才能上崗,而為人父母——這個關(guān)系到一個生命的養(yǎng)育質(zhì)量和人格構(gòu)建的重要"崗位",卻并不需要。
更為諷刺的是:如果一個人養(yǎng)豬,為了避免投資失敗,ta也一定會買一本《養(yǎng)豬大全》認真學習,但很多父母,卻因為具有生育功能,天然地認為自己獲得了管教孩子的"權(quán)力",他們以傲慢的態(tài)度養(yǎng)育孩子,從不學習修正,犯了很多錯誤卻不自知。
其實,為人父母何嘗不是一場無形的考試?
那些天然地認為自己獲得了管教孩子的"權(quán)力",以傲慢的態(tài)度養(yǎng)育孩子,從不學習修正,犯了很多錯誤卻不自知的父母,種下的苦果,最終還不是要由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咽下?
育兒的日常,就是一次次的“家庭作業(yè)”、“單元小測”,每一次的正確教導或者錯誤發(fā)揮,都將一筆一筆的記在父母的“成績單”上,最終,決定身為父母這一人生課題最終成績的是,不單是孩子的優(yōu)劣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中。
日前,“兒子深造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后一面”的消息得到了廣泛關(guān)注。
很多熱心網(wǎng)友為了幫助他的母親郭巧娣老人完成臨終前見兒子一面的心愿,提供了很多王永強的相關(guān)信息。
最終,這位“失聯(lián)20年”的北大博士后終于被找到了,卻不是大團圓結(jié)局,他希望家人不要再通過媒體尋找他。而對于是否會和母親相見的問題,他只答復了七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p>
到底發(fā)生過什么,讓一個高學歷高素質(zhì)的兒子狠心拋下母親20年,甚至連臨終一面都不愿意見,我們不得而知。很顯然,郭巧娣老人這一生作為父母的考試,終是一敗涂地。
有位網(wǎng)友留言,講述了一件令其悔恨的育兒故事:
我女兒吃飯?zhí)貏e特別慢,事特多。
今天中午煮了餛飩,舀了6個,她邊吃邊跳邊玩,我提醒她很多次,到最后全部冷掉了還剩4個,她還在慢悠悠的亂戳。
我氣急直接把她的碗扔地上了,吼了她,也打了她。最后我問她:“現(xiàn)在媽媽把碗摔了,飯倒在地上了,你怎么吃,舔嗎?”她哭的很厲害,我一瞬間真的失去理智了,大吼她要她趴地上舔飯。
她就真的趴地上去舔。那一剎那我真的心碎了,趕忙抱著她起來,就抱著她哭,對她道歉。現(xiàn)在想起來我真的覺得我當時太不是人了。悄悄扇了自己兩耳光。
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那個失控的母親當下猙獰的臉孔,看到那個卑微的孩子驚恐的眼神。
吃飯磨蹭的孩子太普遍了,很多孩子都是邊吃邊玩,傷透了老母親的腦筋。這位母親之所以失控,或許只是當天有煩心事,也可能是在日復一日地教導無效,身邊又無人支援的一種宣泄。
她扔掉孩子的碗,打了她,仍不能解氣,孩子的哭聲更加令她怒氣升騰到不可抑制,那一刻,她失去了理智,她大聲吼出那樣的要求,把孩子的自尊踩在了腳底。
而孩子竟然順從了,她趴到地上去舔食食物,我無法想象她當時內(nèi)心是怎樣的驚恐,我想那一刻,孩子眼中的媽媽就像一頭發(fā)怒的獅子,她無力反抗。
看到孩子的卑微,母親的心碎成渣渣,瞬間清醒,慌忙去抱孩子,哭著向孩子道歉,母女哭成一團。她后悔不已,悄悄扇了自己兩耳光。
這個母親身上,有著我們很多人的影子,如果不是太過無助,怎會舍得對孩子發(fā)脾氣?如果不是心疼孩子,怎會抱著她痛哭?
其實,幼年時期的不安全感,會烙印進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隨著時間推移,或許她會淡忘這件事,但這種恐懼和不安的感覺會從心里長出一根刺。
網(wǎng)友說:
小時候過年和家里親戚在一起吃飯,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父親當著所有人的面對我又打又罵,我當時臉通紅一直在哭,飯也沒吃好。
現(xiàn)在長大后如果打碎了杯子碗什么的,就會想起這件事,自己就會哭[流淚]
陶虹曾經(jīng)在上節(jié)目時說起,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一時沒忍住脾氣,對著沖女兒吼道:“你怎么回事啊?”
女兒瞬間愣住了,既不敢說話也不敢哭,只是恐懼地看著媽媽。
陶虹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盡管孩子不哭不鬧,她的眼睛盡是不安和疏離感。
所以,后來又有一次,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時候,她沒有批評,而是走過去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孩子。
這時,沉默中的女兒感受到來自媽媽的諒解和包容,她“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身為父母,我們能否像陶虹一樣,常常自省,迅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加以修正和彌補?
陶虹有一句話特別有道理:父母需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孩子。
網(wǎng)友:
我媽在我和我哥小時候,從來不會因打爛碗什么的而責罵我們。
她會第一時間問我們有沒有傷到手,然后教我們?nèi)绾伟汛蛩榈臇|西收拾好,再重新拿個碗吃飯。
這樣,我們學會了自己動手處理問題,也學會了包容心。
打碎東西時,孩子內(nèi)心是驚慌的,知道自己做錯事了又拍挨罵或者挨打,這個時候媽媽怎么說,對孩子影響很大。被接納包容的孩子,更有主動承認錯誤的底氣。
情緒穩(wěn)定的母親,真的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上個月17日,石家莊13歲女孩小美在自己的房間吞下了一百多顆藥片自殺,第二天清晨才被家人發(fā)現(xiàn),送入醫(yī)院搶救。
而她的微博只有40條消息,每條都發(fā)在抑郁癥超話,最早的一條是今年10月23日,“太痛苦了,我堅持不下去了”。這個13歲女孩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內(nèi)心掙扎到絕望。
最后一條微博:“等一會就吞藥,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報個警”。
“她是不想離開這個人世啊!”女孩的父親看到微博后痛苦地說。
這個女孩到底遇到了什么過不去的坎兒?為什么她選擇把社交平臺當成“樹洞”,卻無法開口向自己的父母求救?
如果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通道是順暢的,如果父母能早些覺察出孩子的異樣,悲劇便不會發(fā)生了。
網(wǎng)友:
我媽有頭痛的毛病,我也很小的時候就會頭痛,但是我每次說頭痛,他們都會說小孩怎么會頭痛,裝什么可憐,搞的我都懷疑我自己?,F(xiàn)在只要有累了或者煩心事就會頭痛欲裂,可是我卻再也不想說了。
網(wǎng)友:
我小時候從炕上掉下來摔的死疼死疼的,我媽第一句:‘咋不摔死你?!?/p>
9歲去田里割麥子,我媽割的快,被她拉下一大截,心里一著急,鐮刀硬生生地割腿干上了,瞬間鮮血直流,怕被我媽看見又得挨罵,一聲也不敢吭,用麥秸草使勁扎住傷口止血,忍著疼繼續(xù)割。
現(xiàn)在當笑話說出來時,我媽聽見就后悔的直哭。
孩子的心事,只能說給不批評不審判她的人聽。
孩子的誠懇,也只會給予一個相信并理解她的人。
誠懇是有條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預見的被寬容。
寫在最后:
為什么有些孩子寧愿在外面受苦,也要自己硬扛?
為什么有些孩子成年后與父母的關(guān)系疏離、相對無言?
這個問題值得反思。
我是宸媽愫愫,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育兒路上,愿我們都成為有覺悟、能自省的成長型父母。
歡迎關(guān)注,歡迎互動,歡迎點贊。
【原創(chuàng)文章】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本人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