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中,小面即出自重慶,而我,在一家名為“重慶小面”的小館子,吃過最單純的重慶小面,也吃過排骨小面,其實小面的品種很多,一碗樸素的面條可以搭配多種澆頭,自然會給你不一樣的體味。
小面,小在簡單,小在隨性,小在痛快。小面,味道卻很大,這味道,自然是來自一番功夫的,而絕非是想象中的一蔥一蒜,一面一紅油。
肥腸小面,雖然直接用了熟肥腸,卻還要經(jīng)過油糖汁的歷練,而熬制的一鍋紅油湯汁的味道,則決定了整碗面的口感,也詮釋了難以抗拒的“小面誘惑”。
用料
熟肥腸 150g
面粉 250g
雞蛋 2個
鹽、油 適量
雞湯 300g
麻椒 少許
姜、蔥白 適量
郫縣豆瓣醬 2湯匙
面醬 1湯匙
白糖 2茶匙
陳醋 2茶匙
干辣椒 適量
步驟
1.雞蛋磕到碗里,加入適量清水和鹽攪成雞蛋液。注:面粉與液體的比例為1:0.5左右。
2.把攪好的雞蛋液慢慢倒進面粉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把面粉攪成松軟的面穗子。
3.稍微用力揉成光潔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半小時。
4.面團餳好后分成份
5.用面條機先逐步壓成薄面片。
6.然后按自己所需的寬窄壓成面條備用。
7.在等待餳面的過程中,可以準備輔料。首先將熟肥腸切開用開水焯燙去除油脂。
8.大蔥白切成小段,生姜切成薄片。
9.準備好復合味的調(diào)料粉,沒有的話可以自己將干料放入鍋中焙干后研成末。
10.準備一碗雞湯。
11.炒鍋里倒入油,放入麻椒、姜片、蔥白、干辣椒段用小火煸炒。
12.放入郫縣豆瓣醬和面醬用小火炒出紅油。
13.倒入雞湯或豬骨湯,大火煮開。
14.煮好的紅油湯汁潷出里面的香料,留湯汁。
15.鍋里倒進少許油,加入白糖,用小火炒成油糖汁。
16.放進處理好的肥腸用小火煸炒,煸炒到肥腸起泡并裹滿醬汁后烹入陳醋,陳醋可去除肥腸的腥膩味。
17.把紅油湯汁倒進炒鍋,調(diào)入香料粉。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燉煮,燉煮十幾分鐘入味后盛出備用。
18.面條煮好后澆進幾勺燒好的肥腸湯汁,拌勻即可享用。
小貼士
1.自制香料粉:將花椒粒、桂皮段、八角、香葉等香料放到炒鍋里用小火焙干,然后研成碎末。
2.沒有壓面機,面條可以手搟或者買現(xiàn)成的。
3.如果能吃辣的,可以在煮紅油湯汁時再加一些泡椒。
4.做手搟面,面粉與水的比例為1:0.5左右。如果用雞蛋液來和面,一般500克的面粉用6-7枚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