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意識的覺醒,心理健康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其中討好型人格就是其中一種。討好型人格最近一次被廣泛討論是年少成名的作家蔣方舟在節(jié)目上的自曝,她表示自己害怕矛盾和沖突,哪怕心中有所不滿,也不愿意表露。這可以說是道出了被討好型人格所困擾的朋友們的心聲。成年人常常不得已要隱藏情緒,但是最近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也開始隱藏自己的憤怒和不滿了。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不僅從未看見過她對家人和朋友發(fā)過脾氣,表現出不耐煩,就連對陌生人也是如此。有一次和她一起出門逛街,她看上了一件衣服,盡管有一些明顯的線頭,但是依然不減她的喜愛。精明的老板可能從她的言行中看出了她的善良和單純,便獅子大開口,朋友雖然知道有敲竹杠的成分在,但是依舊不敢為自己出聲。最后還是在大家的力爭下才以合理的價格買下了這件衣服。
當我們問起她為什么不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時,她說:“我從小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真實想法,我已經習慣了不表達了。”
其實隱藏自己的情緒不是成年人的特長,孩子也會,甚至偽裝得比成年人更完美。但是無論是對于成年人還是孩子來說,負面情緒都需要得到合適的表達和釋放,總是隱藏自己的憤怒和真實想法,孩子不知不覺發(fā)展成了討好型人格。
1. 過于內向,孩子不會表達自我
說到討好型人格,不少家長不免又焦慮了起來,但是孩子不會表現自己的情緒和真實想法,也有可能是性格內向的原因。筆者小時候性格就十分內向,在學校受到了別的孩子的欺負時,盡管內心已經怒不可遏了,也不敢發(fā)出反對的聲音。面對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要更細致的觀察孩子的表現,更主動和孩子溝通以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避免孩子發(fā)展成討好型人格。
2. 為了討好父母,孩子選擇了忍受
有不少家長自己就曾經不止一次的聽見父母說出“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你這樣太讓爸爸媽媽失望了”或者“你這樣怎么對得起爸爸媽媽”等這樣親情綁架的話,但是自己做父母時也不自覺的就把這樣的不幸傳遞給了下一代。在親情的綁架之下,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只好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這本身就是討好行為的表現。
3.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孩子放棄展現真我
父母和孩子除了有血緣上的親密聯系以外,還在長久的生活中養(yǎng)成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所以在父母面前,孩子本應不用偽裝。但是如果父母情緒急躁,面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展現,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甚至是用急躁和嚴厲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自然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展現真實的自我卻只會帶來更糟糕的結果,孩子只好選擇隱藏。
孩子性格單純,即使沒有用言語來表達的心聲和情緒,也往往會從行動和舉止中流露。所以當家長發(fā)現孩子悶悶不樂,積極性下降或者表現出沒有耐心的樣子,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1. 控制情緒是成長的表現
拿破侖曾經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確實,控制情緒是人們不得不學習和掌握的一門智慧。對于成年人來說,控制情緒的頻率就如同家常便飯,但是對于喜怒哀樂習慣于現于眉眼的孩子來說可就難多了。所以孩子學會控制情感,正是走向成熟的表現之一。
2. 習慣性隱藏情緒,容易發(fā)展成討好型人格
前面說到了蔣方舟和我的朋友的故事,她們都不自覺的隱藏自己的情感,甚至是獨自忍受憤怒、委屈和傷心這樣的負面情緒,只為讓對方和大家感到更好過一些。對于他們來說,隱藏情緒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了,即使心里明確的感受到難受,知道應該表達自我,也不敢大膽發(fā)聲。
3.情緒需要得到表達
要是有了什么開心的事情,就總是抑制不住眼角眉梢的笑意和嘴角的上揚,恨不得把這些事情說給每一個人聽。但是為什么大家都普遍認為像憤怒和不滿這樣的負面情緒就應該自我消化呢?事實上,無論是積極向上的情緒,還是負面消極的情緒,都需要得到表達和釋放。
中國臨床醫(yī)學雜志就曾經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情緒表達抑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文章指出,消極的情緒應對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問題解決,甚至會引發(fā)更多的心理問題。所以當孩子有了憤怒和不滿這樣的負面情緒時,家長應鼓勵孩子表達和傾訴,從而發(fā)現孩子背后已經積攢的不滿。
1. 真誠的溝通是了解的第一步
孩子天生就是喜歡表達的,而家長作為孩子們最親近的人,自然成為了首選的傾聽對象。而當孩子不再展現自己憤怒的一面和真實的想法時,家長可就要打起精神來了。無論是孩子性格內向不擅表達,還是家長情緒急躁阻礙了孩子表達,孩子選擇忍耐的背后一定有著自己的考慮。所以家長要更加主動、更有耐心的和孩子溝通,才能了解背后的原因,從而正確的為孩子提供引導和幫助。
2. 反思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是否正確
我之前還接觸了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在同齡人面前很是神氣,說話大聲舉止夸張,可是一旦到了自己父母的面前,就瞬間乖巧了許多,連正常的訴求也不敢提出。其實這樣的孩子背后總有一對情緒急躁,不會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父母,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范。所以,要想傾聽到孩子真實的想法,父母首先就要學會表達。
3.更加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很關鍵
孩子的世界更加狹小和單純,所以當他們心理積攢了沒有得到宣泄的負面情緒時,整個人也就“蔫了”,變得不愛說話,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當孩子有了這些表現時,家長就要意識到孩子背后情緒的變化,然后才能幫助孩子疏通郁結。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是身體強壯了,學時增加了,心理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成熟。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真實想法,但可能心中積攢了很多的不滿,最后只會帶來更可怕的后果??刂魄榫w時一門功課,但是合理的釋放自己的情緒也是一門學問,家長要幫助孩子為自己發(fā)聲,別讓孩子發(fā)展成討好型人格。
互動話題:大家身邊有這樣喜歡隱藏自己情緒的孩子嗎?這樣的孩子還有別的什么特點嗎?大家又是怎么看待這樣的孩子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