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岑望天臺山/靈澈
天臺眾峰外,華頂當(dāng)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
天姥岑即天姥山,在我家鄉(xiāng)浙江新昌,謝靈運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句;天姥山范圍很大,“天姥岑望天臺山”,蓋指站在天姥山頂望天臺。靈澈詩中景象,今人去天姥山眺望,依然可見;只是我們寫不出他這樣好的詩句而已。首句“天臺眾峰外”,是要把華頂排除在天臺眾峰外嗎?華頂為天臺高峰之一,傳統(tǒng)且目為主峰。我曾想是否指天臺眾峰在天姥山之外(前方),也就是“看,前方(外面)天臺眾峰,華頂當(dāng)寒空……”。不過,這樣解釋雖可通,仍比較勉強,這是把說明文的要求用于詩了。其實,“外”很可能是“之上”(高出)的意思,專為華頂?shù)奶貏e高聳而作。
送朱放/靈一
苦見人間世,思?xì)w洞里天。
縱令山鳥語,不廢野人眠。
靈一是僧人,朱放是他的朋友,不是和尚。送朱放,我的想象是朱放到寺里看望靈一,閑聊畢,靈一作詩一首送他回去;似含引誘意:這里安靜,無塵世的噪聲,“縱令山鳥語,不廢野人眠”(我感覺很好),你不如住到寺里算了。
畫松/景云
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
曾在天臺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寫得好,寫法妙,寫得像真的一樣。裝模作樣,煞有介事,我們可不要上他的老當(dāng)。我的判斷,這真松樹在哪里的說法,百分之九十九為假;但這百分之九十九的假,寫得像百分之百的真,第幾株都寫出來,就是他的本事。其實,不管第幾株,他都會寫第三株(數(shù)字一至十,只有三是平聲)?!坝浀脽o”,記得么,是否能記起來;“無”在唐詩中用作語助詞多有,如“寒到君邊衣到無(王駕)”“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馀)”“能飲一杯無(白居易)”等。
雜詩/無名氏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珍簟,指精美的竹席;水紋珍簟,即編織著水紋花樣的珍貴竹席。千里佳期一夕休,按現(xiàn)在的說法,大概就是被甩了吧。后兩句表明本來是天天盼望著的,特別是夜里;但從今以后,無論明月上西樓、照西樓、滿西樓、下西樓,都與我無關(guān)了。
宿洞庭/鄭遨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聽。
無人識我真閑事,贏得高秋看洞庭。
君山為洞庭湖中之山,不必多說。此詩讀幾遍,感覺還不錯;既朗朗上口,意境也很瀟灑。后兩句,好像他本身是個名人,平時俗務(wù)纏身,難得空閑。但查鄭遨平生事跡,并非官場中人物(算晚唐詩人,其傳則入新、舊《五代史》)。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說他“昭宗時舉進士不第,入少室山為道士”,“唐明宗以左拾遺、晉高祖以諫議大夫召,皆不起,賜號逍遙先生”;如此,原來是一“高士”(高道,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