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詞叫做“情商”,情商蘊含的智慧是告訴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又如何與世界相處。
一個情商高的人,他能讓自己非常舒服的在人生中生存,而反之,則會讓自己的人生滿是嘈雜。
那么如何讓一個人以高情商的姿態(tài)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呢?其中有這樣一個原則,叫做: 收斂個性。
在生活中,很多人特別向往那些瀟瀟灑灑的人生,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但是真正深入社會,走進人生,經(jīng)歷一些紛雜干擾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種姿態(tài)根本不適合在這個社會中生存。
一個人活得太直接,甚至渾身帶刺的時候,你很難在社會中立足,如果你連一些委屈都承擔不了,和別人發(fā)生了一些糾葛和矛盾的時候,難以做到容納和退讓,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未來的路越來越難走。
雖然直爽一些,自己心里更痛快更舒服,有氣就撒出去,有話就說出去,但是你這樣痛快之后,迎來的就是人生的痛苦。
世界上有一個佛學院,它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在佛院正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這個小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想要從這個小門走進去,需要彎腰側身,并且非常艱難的通過。
而所有學生進入佛學堂的第一課,就是讓老師指引著到小門旁,讓這些新生從小門這里各進來一次,當所有學生彎腰側身進去之后,盡管姿勢不太優(yōu)雅,但是也達到了目的。
老師就會對這些學生說:“大門會讓你們很舒服的進來,但是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放在你面前的都不一定是‘大門’,很多時候你需要放下面子和虛榮,甚至自己的尊嚴,才能夠進去,否則只能被擋在院墻外面?!?/p>
其實這就是人生懂得以低姿態(tài)承擔委屈的智慧,生活中不一定完全是“大門”,也會有“小門”的挫折與痛苦,甚至是別人的污蔑與不被理解。
而你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穿過這道門呢?其實是在于你自己的內心智慧,這便是承擔委屈的屈伸之道。
《菜根譚》中說: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并用。
當一個人處在治理有序的時代時,可以保持自己的棱角,但是當處于亂世之時,就需要保持圓潤,處于混亂之時,當方圓并用。
一個人可以保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個性,但是當你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適當?shù)姆诺妥藨B(tài)委曲求全,來承擔人生更多的痛苦和委屈甚至是無奈,才能更好的生存。
不要總覺得自己咽不下這口氣,當你能夠容忍這些委屈的時候,你才能成長,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
《三十六計》有一個計策叫 “欲擒故縱”,就是當你和對方對峙的時候,如果硬碰硬只會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悲慘結局,倒不如暫時放縱對方去肆意妄為,才以便于保存自身實力,才有下一步翻身于凌駕于對方之上的機會,這是一種更高的手段,這更是一種保全自身的智慧。
韓信承受的胯下之辱,越王勾踐承受的三年為奴以及十年臥薪嘗膽,他們的痛苦其實遠在于我們所能承受的內心范圍之外,但是他們挺過來了。
他們最終換來的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優(yōu)越,而這通通是犧牲了曾經(jīng)的尊嚴而換來的。
所以,我們當下的“忍”,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而不是單純的對于小人的寬恕。
《道德經(jīng)》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人要有如水一樣的品質,遇方則方,遇圓則圓,自身無形卻能包容萬物,這就是屈身之道的智慧,“屈”只只是暫時的手段,目的是為了有一天“伸”的更自在,能更好的展示自己。
文|國學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