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總是多愁善感,詩人總是比普通人更多一點(diǎn)詩興愁緒。有句話說得好,自古詩人多寂寞。在眾多傳世名作中,寂寞兩字總是浮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guān)注我,和我一起欣賞含有寂寞兩個字的5首唐詩,讓人拍案叫絕,很值得細(xì)細(xì)品味。
第1首,《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劉禹錫人稱詩豪,詩風(fēng)豪放樂觀,但是他也有寂寞之時。當(dāng)劉禹錫來到了六朝古都南京,他的思緒開始散開,想起了六朝之時南京的繁華。對比現(xiàn)在的“寒煙衰草凝綠”,劉禹錫感受著“潮打空城”的寂寞,詩人之心配合著寂寞之景,當(dāng)真是情何以堪。
月光固然可以穿透古今,可以照見當(dāng)時繁華,也可以忍受眼下孤苦,但是人卻不能不為之感懷。當(dāng)月光依然爬過墻頭,當(dāng)淮水依然東流,人卻只能在繁華衰落中感受那無可驅(qū)除的寂寞之意。物是人非,也許不止是石頭城一處的悲哀。但眼下的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觸良多。
第2首,《秋興八首·其四》: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guān)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詩圣杜甫。杜甫旅居夔州時,既感覺秋天之肅殺,又感受朝廷之頹勢,自身之多病,寫下這組《秋興八首》,遂成為千古絕唱。
這第四首詩,乃是從長安當(dāng)年繁華開篇,一句“百年世事不勝悲”就將情緒高度概括,并將這種情緒彌漫在后面具體的描述之中,使之成為穿越時空、無法抹滅的悲涼。長安曾經(jīng)不可一世,如今卻已玉山難挽,真是叫一個愛國情滿滿的杜甫難以接受。
從長安到夔州,隔了千萬里,但杜甫眼見夔州秋江寂寞,卻不免歷歷堪思,盡是長安淚。此種寂寞心情,便超越了個人得失,而成為了一種宏大格局里的悲嘆,成為了那最鮮明的時代印記。
“故國平居有所思”,詩人遠(yuǎn)在江湖,思緒再多也并不能改變朝堂格局,但詩人正是詩人,杜甫正是杜甫,這種不必要的思緒,恰恰是杜甫此種寂寞值得我們回味咀嚼之處,細(xì)細(xì)品嘗,當(dāng)明白杜甫一片苦心,當(dāng)拍案叫絕。
第3首,《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這首詩的所謂寂寞,同樣含有鮮明的時代背景,也有著一種滄桑變化的大寂寞。但是詩人落筆,畢竟是從個人情感的小寂寞著眼的。玄宗時的宮女一直居住在冷宮中,猶如寂寞的花盛開,卻無人賞識。一直到白發(fā)蒼蒼,已然脫離了話題中心,卻依然難忘年輕時候的風(fēng)采,依然難忘那時候憧憬著卻最終寂寞著的悲涼心情。
而此種個人遭遇的小寂寞,卻因為詩人的敘說,帶有了整個風(fēng)云變幻的大寂寞。個人與環(huán)境的遭遇在某個點(diǎn)上神奇重合了,而這首短短20個字的唐詩便具有了回味無窮的神韻。
第4首,《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這首詩的作者是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大家都知道王維的詩歌風(fēng)格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首詩正好體現(xiàn)了王維的創(chuàng)作特點(diǎn)。詩歌用語淡然,禪味悠悠,具有一種讓人忘俗的魅力。
而開篇所謂“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雖然用了寂寞之詞,其實卻不會讓人寂寞,反而感受的是一種寧靜的禪意,一種脫離了紅塵紛亂的淡泊自守,一種逍遙快意的田園生活。讀著這樣的詩,本來寂寞的我們,反而不寂寞了。詩詞之魅力,可見一斑。
第5首,《送歸客》:多才與命違,末路隱柴扉。白發(fā)何人問,青山一劍歸。晴煙獨(dú)鳥沒,野渡亂花飛。寂寞長亭外,依然空落暉。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司馬扎。這首詩的寂寞來源,直接從詩歌題目上就可以窺見,那是因為和朋友離別,因為友情的牽絆,所以別離之際,不免常常寂寞。心中有此種寂寞之情,眼前之景色不免添了幾分寂寞:“晴煙獨(dú)鳥沒,野渡亂花飛。”
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首詩中的景物,恰恰便是有我之境,充斥了詩人送別朋友的難過與悲傷,留下無邊寂寞,讓千年后的我們不自覺泛起共鳴。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寫得很好的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chuàng)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tǒng)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