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漢書·西域傳》記載: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悲愁,自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天子聞而憐之,間歲遣使者持帷帳錦繡給遺焉。
小編幫忙翻譯一下:漢武帝時,把劉細君作為公主嫁給了西域的烏孫王昆莫。
昆莫年紀大了,語言又不通,于是公主悶悶不樂,自己編了歌唱出心中的苦悶:“哎呀,我的皇上把我嫁到天邊的烏孫國啊。這個地方是帳篷作為房子,吃的是肉,喝的是奶酪,一點都不喜歡啊。我心里好憂傷,常常思念過去的生活,多么想要化作黃鵠回歸故土啊?!?/p>
漢武帝聽說之后,就派使者送錦繡帷帳給公主。
劉細君這一首歌流傳千古,所以后世就用“黃鵠”代指離鄉(xiāng)的游子。比如明代大詩人高啟 的《甪里村》詩就寫道:“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哎呀,我一天天的老了,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