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諾夫王朝開國皇帝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兼開國皇帝,生于公元1672年,是第三位沙皇費(fèi)多爾三世的異母弟,公元1682年異母兄費(fèi)多爾三世因病駕崩而繼承王位,實(shí)權(quán)由異母姐索菲婭掌握,公元1689年發(fā)動政變打敗異母姐索菲婭而掌握實(shí)權(quán),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全面學(xué)習(xí)西方,使封閉和落后的俄羅斯崛起,羅曼諾夫王朝向著極盛發(fā)展,公元1721年打敗瑞典黑森王朝,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躋身歐洲列強(qiáng),同年加冕,把君號沙皇改成皇帝,把國號俄羅斯王國改成俄羅斯帝國,從此俄羅斯君主都是皇帝,不再是沙皇,所以他不僅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也是羅曼諾夫王朝開國皇帝,公元1725年因跳下波羅的海救一名士兵而駕崩,終年53歲,在王位39年,在帝位4年,合計(jì)在位43年,因文治武功顯赫和歷史貢獻(xiàn)偉大,尊稱彼得大帝。
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位皇帝葉卡捷琳一世
葉卡捷琳娜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684年,是立陶宛韋廷王朝一個農(nóng)民家庭的女兒,彼得一世征服立陶宛后淪為戰(zhàn)俘,因長得漂亮被彼得一世的重臣緬什科夫收為情人,公元1704年被緬什科夫送給彼得一世,公元1712年成為彼得一世第二位妻子兼王后,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而變成皇后,公元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繼承帝位,實(shí)權(quán)由緬什科夫掌握,公元1727年因病駕崩,終年43歲,在位2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三位皇帝彼得二世
彼得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715年,是開國皇帝彼得一世唯一一個孫子,是彼得一世與第一位妻子兼王后羅普京娜的長子阿列克謝唯一一個兒子,公元1727年繼祖母葉卡捷琳娜一世死后繼承帝位,年僅12歲,實(shí)權(quán)仍由緬什科夫掌握,同年發(fā)動政變打敗并流放緬什科夫而掌握實(shí)權(quán),公元1730年因病駕崩,年僅15歲,在位3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皇帝安娜一世
安娜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皇帝,生于公元1693年,是開國皇帝彼得一世的異母兄伊凡第四個女兒,即彼得一世的侄女,換言之第三位皇帝彼得二世是她侄子,公元1730年侄子彼得二世死后在爭奪帝位的斗爭中勝出而繼承帝位,在位期間不理朝政,并且養(yǎng)了很多情夫,把朝政都交給情夫處理,公元1740年因病駕崩,終年47歲,在位10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五位皇帝伊凡六世
伊凡六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五位皇帝,生于公元1740年,是第四位皇帝安娜一世外甥女波爾多芙唯一一個兒子,也是羅曼諾夫王朝旁系帝室成員,公元1740年安娜一世死后他才剛出生不久,羅曼諾夫王朝對于誰來繼承帝位沒有達(dá)成共識,最后選擇由出生才幾個月大的他繼承帝位,是俄羅斯歷史最年幼的君主,公元1741年彼得一世的三女伊麗莎白一世發(fā)動政變廢掉并軟禁他,二十多年后的公元1764年在軟禁中被殺,終年24歲,在位1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六位皇帝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公元1709年,是開國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一世第三個女兒,公元1741年發(fā)動政變廢掉并軟禁第五位皇帝伊凡六世,自己繼承帝位,在位期間加強(qiáng)了中央集權(quán),把君主專制權(quán)力發(fā)展到頂峰,公元1762年因病駕崩,終年53歲,在位21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七位皇帝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七位皇帝,生于公元1728年,是開國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一世第二個女兒安娜的兒子,即彼得一世的外孫,公元1762年第六位皇帝伊麗莎白一世死后按照她的遺詔繼承帝位,同年被妻子兼皇后葉卡捷琳娜二世發(fā)動政變廢掉并殺害,終年34歲,在位1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位皇帝,生于公元1729年,是德國霍亨索倫王朝一位公爵的女兒,嫁給當(dāng)時還不是皇帝的彼得三世,公元1762年彼得三世繼承帝位后變成皇后,同年發(fā)動政變廢掉并殺害彼得三世,自己繼承帝位,在位期間把羅曼諾夫王朝發(fā)展到極盛,令俄羅斯變成歐洲最強(qiáng)大的國家之一,是俄羅斯歷史文治武功最顯赫的君主之一,公元1796年因病駕崩,終年67歲,在位34年,尊稱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歷史唯一一位被尊稱大帝的女性君主。
羅曼諾夫王朝第九位皇帝保羅一世
保羅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九位皇帝,生于公元1754年,是第七位皇帝彼得三世與第八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兒子,公元1796年母親葉卡捷琳娜二世死后繼承帝位,在位期間延續(xù)母親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文治武功,羅曼諾夫王朝繼續(xù)處于極盛時期,公元1801年遇刺身亡,終年47歲,在位5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皇帝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皇帝,生于公元1777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羅一世的長子,公元1801年父親保羅一世遇刺身亡后繼承帝位,在位期間多次與英國漢諾威王朝、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神圣羅馬哈布斯堡王朝等國家組成反法同盟,抵抗拿破侖一世建立的法國波拿巴王朝,但都以失敗告終,被迫向法國臣服,到了公元1812年拿破侖一世已經(jīng)征服了大半個歐洲,同年拿破侖一世譴責(zé)俄羅斯違反協(xié)議而親征俄羅斯,他利用俄羅斯寒冷天氣,最終打敗了拿破侖一世,隨后相繼解放被法國征服的國家,被整個歐洲視為救世主,是對歐洲有偉大歷史貢獻(xiàn)的君主,公元1825年因病駕崩,終年48歲,在位24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公元1796年,是第九位皇帝保羅一世第三子,第十位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同母弟,公元1825年兄長亞歷山大一世死后沒有子女,他以最合適的帝室成員身份繼承帝位,在位期間認(rèn)識到農(nóng)奴制度阻礙俄羅斯發(fā)展,他嘗試改革但以失敗告終,還跟英國漢諾威王朝、法國波拿巴王朝、土耳其奧斯曼王朝發(fā)生克里米亞戰(zhàn)爭,因指揮錯誤等原因?qū)е露砹_斯損失慘重,公元1855年以自己治理國家失敗而自殺,終年59歲,在位30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公元1818年,是第十一位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長子,公元1855年父親尼古拉一世因克里米亞戰(zhàn)爭失敗而自殺后繼承帝位,在位期間與其它歐洲列強(qiáng)保持和平,并且廢除農(nóng)奴制度,令因?yàn)榭死锩讈啈?zhàn)爭而損失慘重的羅曼諾夫王朝得到恢復(fù),還開始俄羅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羅斯從封建主義國家轉(zhuǎn)變?yōu)橘Y本主義國家,是對俄羅斯有一定歷史貢獻(xiàn)的君主,公元1881年遇刺身亡,終年63歲,在位26年。
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三位皇帝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845年,是第十二位皇帝亞歷山大二世的長子,公元1881年父親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繼承帝位,在位期間加快俄羅斯近代化改革,令俄羅斯國力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但是羅曼諾夫王朝專制統(tǒng)治阻礙了俄羅斯發(fā)展,他仍然牢牢掌握專制權(quán)力且不接受君主立憲,公元1894年因?yàn)樽熊嚢l(fā)生事故而駕崩,終年49歲,在位13年。
羅曼諾夫王朝亡國皇帝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位兼亡國皇帝,生于公元1868年,是第十三位皇帝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公元1894年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因列車事故死后繼承帝位,在位期間俄羅斯革命力量和聲勢越來越大,他被迫與革命人士妥協(xié),但沒能取得妥協(xié)成果,公元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后,俄羅斯在戰(zhàn)場上損兵折將,讓俄羅斯人對羅曼諾夫王朝更加不滿,公元1917年革命人士發(fā)動二月革命推翻羅曼諾夫王朝,他被迫退位并被流放,至此國祚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滅亡,公元1918年革命人士發(fā)動十月革命,他連同亞歷山德拉皇后、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全部被革命人士處決,終年50歲,位23年,是世界歷史最悲劇的末代君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