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里曾寫過一段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在最深重的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沉默是絕望者最后的尊嚴。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沒有詛咒,沒有嘆息,沉默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
沉默,不是懦弱,恰恰相反,它是心如磐石的另一個側(cè)面。
因為沉默是金,所以不怕火煉。
這世上根本沒有那么多所謂的感同身受,你的人生只是你一個人的,愛與恨、痛與苦都只是你一個人的,總期待別人的理解,往往事與愿違。
所以,經(jīng)歷越多就越明白,擁抱沉默是我們?nèi)松亟?jīng)的路。
沉默,是克制
斯賓諾莎說過一句話:
人類最無力控制的莫過于他們的舌頭,而最不能夠做到的,便是節(jié)制他們的欲望。
總想說,總要說,不服要說,狡辯要說,說多便錯多,所以被誤解注定是每個表達者的宿命。
但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懂得克制。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在言語上贏過別人,你無法改變的事情有很多,沒有必要讓所有人了解你的想法。
人類永恒的愚蠢,就是總想通過爭辯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超群。
為什么要學會沉默?
在弱者面前適時沉默是善良;
在強者面前適時沉默是尊重;
在自己陌生的領(lǐng)域適時沉默是敬畏;
在自己熟悉的領(lǐng)域適時沉默是謙虛。
說,是一種表達,不說,是一種表態(tài),真正的強者不會咄咄逼人,而是習慣了沉默。
因為在漫長的時間荒原里,光靠口舌之爭永遠改變不了任何事實,唯有沉默,才是保護自己體面的最好方式。
沉默,是種教養(yǎng)
內(nèi)心空白的人,才要裝出一臉世故,真正靈魂豐盈的人,一定是簡單的。
林語堂先生就曾在自己的文章里抨擊過很多這種人:
每與人言,必談貴戚;
與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
施人一小惠,廣布于眾;
與人交談,借刁言以逞才;
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
喜歡沉默的人該就事論事的時候就絕不多說一句廢話,珍惜自己的時間,更不愿浪費別人的耳朵。
沉默是寧靜的自信,大智若愚是沉默的最高智慧。
沉默,是種懂得
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
沉默,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理解。因為理解,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不必刻意討好。即便兩個人面對面不說一句話,也可以相知相愛。
所以顧城才會寫下:
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這種懂得,一旦遇見,就是幸運。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薛蝌、薛寶琴等一眾親戚投奔賈府,賈母知道后歡喜非常,召集賈府上下,到自己房里見過久別的親戚,一起敘敘舊情。
就在眾人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黛玉因為想到別人都是拖家?guī)Э?,團團圓圓,自己卻孤身一人,落得寂寞。便躲在角落垂淚,對于這個愛哭的林妹妹,賈母屋中沒有一個人放在心上。
只有寶玉,看到垂淚的黛玉,走向前去,將手放在黛玉肩上,給她安慰,但全程沒有一句話。
什么叫懂得?
懂得就是你在我身邊,連呼吸都沉默,我卻懂你每個情緒。
也因為我懂,所以即便我們相顧無言,我也不覺得尷尬。
真心對你的人,
不會因為你的沉默而猜忌,
不會因為你的不主動而慌張,
不會因為你的不回應而怒火中燒。
當你需要的時候他便立馬出現(xiàn),哪怕沉默,也會給你靜靜的守候。
沉默,是心靈的清高
人在疲憊不堪的時候,喜歡沉默
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鮮花盛開,更多的時候是生活的壓力,平淡日子里的柴米油鹽,是不得不從今天走向明天的日復一日的活著。
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在忙碌了很久之后沉默寡言,請選擇靜靜地陪伴,不要喋喋不休地打擾。
我想,這時的他們更愿意與自己對話,也想在這種沉默中積蓄著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
人在被誤解的時候,容易沉默
與人交往,難免不被人誤解和誤會。很多人會在這種時候選擇爭辯,解釋,以證明自己的無辜。
你沒有必要為另一個人的過錯先承擔下來對與錯,選擇沉默,讓時間去解讀答案。
人和人之間沒有信任時,選擇沉默
生活中偶爾的不信任也在所難免,此刻不管是不信任自己還是不信任他人,都選擇沉默吧,讓沉默過后的包容變成一種更美好的存在。
1
其實,我們這一生,沉默的時候有很多種,沉默的力量也能夠讓你破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