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的中定、逢轉(zhuǎn)必沉
和以身換步的練習(xí)方法
1、尾閭中正:
尾閭者,脊骨最下四個至五個脊骨合成之骨也,此處所言應(yīng)為泛含腰脊骨,即自腰以下至尾椎,要中正不偏,故外形上要求臀部微歛(「在內(nèi)質(zhì)上要求提 陰蹻」「有語云提肛或縮肛均為誤」「蓋所縮提之部分為會陰部位,非肛門也」),則 尾閭自然中正,與二、四、五項同時做到,則身體自然中正,自然拔長,腰脊自然松活 ,無腰硬背駝之病,同時重心自然下垂,自能得中定之勢,故曰「中正即中定」尾閭不 正,則週身難得中定,蓋中定為十三式之本也。
2、松腰松胯:
腰為一身之主宰,胯為承腰之底盤,兩腿之上撐點,在全身上言,腰胯實為其中樞,太極拳主靈活,故腰胯要松,能松腰胯然后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拙 力乃消,體舒而無緊張之病,內(nèi)勁自然暢通,運動乃可靈活便利,虛實變化乃不拙笨, 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處,必須于腰腿求之也。其要訣:首先心理放松,次求肌肉神經(jīng)放松,最要為實腿(即支持全身重量之 腿),之膝屈角度,如弓馬步,前膝尖,不能過足尖,膝屈不宜小于九十度,足尖微向 內(nèi)扣,如丁虛步,實腿足尖外撇,外角不能小于四十五度,膝曲角大于九十度。
3、手隨身動:
身為全身之主干,臟腑藏于內(nèi),為運動之主要部分,亦為避免受損傷之重要部分,故技擊之防守,重在保護主干,手繫于肩,兩手負(fù)保護之重責(zé),身動手 隨,乃自然之現(xiàn)象,太極拳以健身為主,衛(wèi)身為次,身動則無處不動,而健康保焉,在 技擊上,凡屬攻擊,無不以對方身軀為主,故身軀之閃避轉(zhuǎn)化,實為主要之鍛鍊,因之 身動則手隨而保護之還擊之,太極半以借力打力巧活為主,身動則軸心轉(zhuǎn),使對方力向 落空而順擊之,故曰:要不丟不頂,必須手隨身動也。
4、步隨身換:
步指腳步而言,上承身軀,下踏實地,為支持全身運動之根,不可亂動、亂換,須以身為主,而身之前進后退,左轉(zhuǎn)右旋,上升下沉,太端賴腳步為之 隨,在盤架而言,步穩(wěn)要身正,步舉要輕靈,隨身而換,則動為全動,自然完整一氣, 在應(yīng)用而言,步以護身為主,俗語云:「手是兩扇門,全靠步取勝」,例如人攻我左, 身欲左閃而足避,故必隨身換步,以卸來勢,而后順勢還擊以取勝,身欲進退,步不隨 從,則身必前俯過膝而易失重心,為人所乘,故必須進步,而后可免此病,獲致取勝, 所謂「勝在佔半步」,步有多種,何種為宜,則視身勢之動向而換。在空間上長、寬、 曲度須以安舒穩(wěn)實而又靈活為主,在時間上盤架時,動度求慢,藉練耐力,應(yīng)用時動度 求快,期佔先機,此又須注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