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度舟效東垣 擅調脾胃升降

  李東垣,受業(yè)名門,在用汗、吐、下等常法治療乏效時,宗元素“養(yǎng)胃氣”的家法,以飲食勞倦內傷立論,從脾胃施治,竟獲卓效。他在傳統(tǒng)的傷寒外感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內傷學說,著《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等書,其臨證施治,特別強調脾胃的作用,遣方用藥也多歸于脾胃,崇脾補土,自成一家,被后人稱之為“補土派”。他把物質在體內的主要運動形式--升降,緊密地落實到脾胃的功能特點上,在升清與降濁這一對矛盾的運動過程中,認為升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臨床強調升發(fā)脾胃之氣的重要性,創(chuàng)制了不少以升陽益氣為主的方劑,擅長用升麻、柴胡、葛根、黃芪等升提之品,成為補土派的顯著特色之一。東垣之后,其脾胃學說不斷得到充實與發(fā)展,中醫(yī)對于脾胃病的認識和治法日臻成熟,后人用“外感宗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之說,確立了李東垣及其脾胃學說在中醫(yī)學史上的地位。導師劉渡舟教授認為,仲景治病,擅調樞機開合,其論為“開合樞”,即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東垣治病,擅調氣機升降,倡導“升清陽,降濁陰”,臨床喜用風藥升脾胃之陽氣而達到降濁陰的目的。劉老對東垣的脾胃學說,推崇備至,臨床治療慢性胃炎喜用東垣之法,其常用之方為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升陽益胃湯。

  2.1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本方為東垣《脾胃論》第一方,出自《脾胃論·脾胃勝衰論》:柴胡、炙甘草、黃芪、蒼術、羌活、升麻、人參、黃芩、黃連、生石膏。治療各種內傷疾病,元氣下降不升,陰火乘機困擾脾胃所致的脾胃清陽不得上升,濕熱困阻中焦,熱多濕少的癥狀。如倦怠懶食,身重而痛,口苦舌干,肌肉消瘦等。本方以柴胡為主,份量獨重,配以升麻、羌活以升舉脾胃之陽氣;輔以人參、黃芪、炙甘草補益脾胃;蒼術滲濕健脾;黃芩、黃連、生石膏清瀉陰火。

  2.2 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元·《內外傷辨惑論》。

  【組成黃芪二兩(30克)、半夏一兩(15克)、人參一兩(15克)、炙甘草一兩(15克)、獨活五錢(9克)、防風五錢(9克)、白芍五錢(9克)、羌活五錢(9克)、陳皮四錢(6克)、茯苓三錢(5克)、柴胡三錢(5克)、澤瀉三錢(5克)、白術三錢(5克)、黃連一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主治】主治脾胃氣虛,濕熱滯留中焦,癥見飲食無味,脘腹脹滿,怠惰嗜臥,四肢酸楚,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shù),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蕁麻疹、腹瀉等病癥。

  1.慢性疲勞綜合征:本方加味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56例,療程為2個月。臨床療效評價以疲勞感及其他臨床癥狀消失,精神狀態(tài)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fā)為治愈標準。結果:治愈34例,好轉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5.7%。(《山東中醫(yī)雜志》2013年第6期)

  2.蕁麻疹:本方加減治療蕁麻疹患者49例,與西藥(依巴斯汀)治療組32例對照,療程為30日。臨床療效采用蕁麻疹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變化率≥0.9為基本痊愈指標。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3.9%,對照組為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停藥3個月后,治療組復發(fā)3例,對照組復發(fā)7例。(《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年第3期)

  3.腹瀉:本方加減治療膽囊炎切除術后腹瀉32例,與西藥(雙歧桿菌片、蒙脫石散)治療組32例患者對照,療程為2周。臨床療效評價以大便次數(shù)、性狀恢復正常,伴隨癥狀和體征消失為痊愈。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63%,對照組為75%。(《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年第27期)

  【方解】本方為益氣健脾清熱除濕之劑。方中重用黃芪,補脾益氣,升舉陽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湯之組成,可益氣健脾,助黃芪升陽除濕;半夏、陳皮健脾理氣燥濕,暢中焦之氣,使補而不滯;澤瀉淡滲利水,助清熱祛濕之功。縱觀全方補氣與升陽藥配伍,補中寓升;健脾與利濕藥配伍,標本兼治;升陽與滲利藥同用,補中有瀉。

  【現(xiàn)代研究】臨床報道本方亦可用于腸易激綜合征、頑固性不寐、胃下垂、過敏性鼻炎、低血壓、胃癌術后消化不良等病癥。早期文獻報道本方可治療泄瀉、胃黏膜脫垂、發(fā)作性睡病;又有用以治療慢性膽囊炎、帶下、蕁麻疹、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扭轉、眩暈等病癥。

  【方歌】升陽益胃參術芪,黃連半夏草陳皮,苓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姜棗隨。


  本方出自《脾胃論·肺之脾胃虛論》,由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黃芪、白芍、半夏、黃連、澤瀉、陳皮組成。治療氣虛、濕多、熱少的內傷病。證見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jié)痛,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shù),不嗜食,食不消。兼見灑淅惡寒等肺病癥狀。其病機為濕邪內阻,脾胃虛弱,土不生金,脾胃與肺共同為病。治當升陽以燥濕,藥用柴胡、防風、羌活、獨活,風過則干也;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益胃以化濕,濕去則陽氣升發(fā);澤瀉引導濕熱從下而解;黃芪、人參、炙甘草補脾胃之虛,并益肺氣;黃連以清余熱;芍藥和營,收肺氣之散,并節(jié)制風藥的辛燥作用。二方的區(qū)別在于濕熱的輕重和是否兼有肺系癥狀。

  病案舉例 董 x x,女,37歲。十余年前就發(fā)現(xiàn)有慢性胃炎,一直間斷服藥治療,病情時好時壞。近半年來病情似有惡化,飲食漸減,周身乏力,大便稀溏,日行2次,惡寒怕風,稍有不慎,即患感冒,胃鏡示慢性淺表-萎縮性胃炎。已服中西藥物數(shù)月而無效,特求劉教授用心調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升陽益胃湯
李東垣傳世名方——升陽益胃湯
【湯頭歌訣】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 編輯
劉克勤:馮五金教授運用升陽益胃湯治療脾胃病臨床經(jīng)驗(講稿)
劉渡舟 升陽益胃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