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的到來,一幫小天使就要快進入幼兒園了,一提起入園時與孩子的分別時刻,經(jīng)歷過的父母們都很有同感:孩子一秒鐘變身“嚶嚶怪”,與爸爸媽媽上演“生離死別”的戲碼。開始父母會非常心疼,覺得非常不舍,但是時間長了,很多父母的心急慢慢轉(zhuǎn)化為不耐煩,恨不得讓自己去替孩子去上。那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入院準備,那入院前應該做什么呢?
1、生理準備:入園前半年就需要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學習自己吃飯,幼兒園老師雖然會在剛?cè)雸@時喂孩子,但畢竟孩子多,老師少,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孩子就要自己學會自己吃飯,并要吃飽。學會自己穿衣服,在入園前,父母就要訓練孩子自己解扣子,扣扣子的能力,因為學校孩子多,老師少,如果孩子自己不會穿衣服,只能等老師來穿,很容易受涼。學習自己喝水,用水杯喝水對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父母就要為孩子準備一個塑料杯,里面倒上一點點水,孩子渴了的時候,就讓他用杯子喝。學會大小便,一般一歲半以后,孩子就可以訓練大小便了。為了讓孩子盡快學會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及時通知大人,父母在看護孩子時,要了解孩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2、培養(yǎng)作息習慣。在幼兒園里,上學放學都有一定的時間,因此,父母要逐漸使孩子在家的作息和幼兒園的一致,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才不至于感到不適應。
3、社交能力培養(yǎng)。進入幼兒園,就進入了一個小社會,有些孩子認生、膽小,父母就要多加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4、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孩子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非??鄲赖氖虑椤R虼烁改敢嗪秃⒆诱f話,鼓勵孩子講出自己的想法。
5、心理準備。剝離自己的分離焦慮,當孩子沉浸在分離焦慮中的時候,父母自己也被分離焦慮困擾而不能自拔,當孩子哭鬧時,父母會本能地去壓制孩子的情緒,希望孩子不哭而讓自己放心。所以,剝離出自己的情緒,平靜而溫柔的面對孩子的第一次離開,對于父母,也是重要一項功課。理解孩子的情緒,對于“幼兒園”,孩子最初是毫無概念的,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老師是否像媽媽一樣溫柔可親等等。這一系列的未知會讓孩子的情緒非常復雜,害怕、不安、期待、興奮。感到自己被信任、被理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可以在早晨上學哭鬧時對孩子說:“每個小孩可能都不想去幼兒園,不想離開媽媽,可是你長大了,要去幼兒園學習一些東西?!边@樣的話語讓孩子知道,媽媽理解他害怕去幼兒園的情緒,這讓孩子感到媽媽是愛自己、理解自己并且接納自己的,從而會緩解對去幼兒園的焦慮感。
6、提前了解幼兒園的信息。父母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認識老師和小朋友,通過閱讀等方法知道幼兒園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新環(huán)境的了解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消除孩子的害怕和不安。
7、賦予孩子使命感。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任務,比如今天認識一個新朋友,學會一個新游戲,在《超級育兒師》第一季里蘭海老師讓即將入園的小朋友去表演一個魔術(sh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孩子對去幼兒園給老師和小朋友充滿期待,產(chǎn)生一種使命感。這樣也能建立起孩子和幼兒園之間的聯(lián)系,孩子對幼兒園不再感到陌生,幫助他更好融入環(huán)境。
8、讓孩子對回家充滿期待。去幼兒園之前,可以讓孩子給媽媽布置一個任務,放學后“驗收”。比如從幼兒園回來給他講故事,請媽媽收拾孩子的衣服,這其實是為了讓TA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去完成他“交付”的任務,并且會在放學的時候準時出現(xiàn),接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