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應該指正他。這時候最好用積極的口吻,告訴他“說,叔叔好”,而不要責罵他“怎么這樣笨,連說一聲叔叔好都不會”。
—— 引言
曾教授講家庭教育:
第三節(jié) 養(yǎng)成良好生活態(tài)度和習慣的原則(六)
第五,幼童階段可以用物質獎勵:兒童、少年以后,逐漸多用言語鼓勵。
孩子需要鼓勵,但是對幼童來說,父母一兩句不經意的贊美,只不過是一陣耳旁風。聽過就不見了。或者給他買新的衣服。但是不要用冰淇淋,飲料或一些甜食來獎勵,以免反而養(yǎng)成孩子不喜歡吃飯的壞習慣。
四、五歲的孩子通常只知道錢可以買東西,對錢的實質意義并不明白,也缺乏使用的能力,所以六歲以前,最好不要用錢做獎勵。等上了小學以后,配合他的實際需要,一方面開始給他一些零用錢,一方面也可以用錢來獎勵。不過,五、六歲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些錢,培養(yǎng)孩子的儲蓄的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一些用錢的態(tài)度。
第六,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態(tài)度,要趁早加以提醒和指正。
教導、提醒和指正這三種方法 經常為父母所使用。孩子需要被教導,父母也應該分期、分層次加以教導,這一點我們已經說過。
教導孩子良好的態(tài)度,最好每次教一個,而且要事先說明,譬如有客人要來,先教導孩子“等一會李叔叔要來我們家,跟他打一個招呼,說一聲叔叔好,好嗎?”然后在客人進門的時候,再度提醒他。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應該指正他。這時候最好用積極的口吻,告訴他“說,叔叔好”,而不要責罵他“怎么這樣笨,連說一聲叔叔好都不會”。
此文章選自曾仕強教授與劉君政教授的合著《現(xiàn)代父母寶典——教養(yǎng)子女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