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客套話,小編覺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種種緣故,讓生活里的我們無法直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只得通過不同言語來向?qū)Ψ絺鬟_隱晦意思,而如果能掌握其中技巧,會給自己的人際交往帶來很大助力。
比如說,在古代主人家便會以端起茶杯示意送客,只要主人家把茶杯端起來小飲一口,那么客人就該很有眼色地主動提出告辭。
由此又引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xiàn)代人不喝茶,他們又會用什么辦法暗示客人該離開了呢?
其一是當該聊的話說完,主人家對客人習慣性說上一句,看時間還很早,不如再坐一會兒?從字面上來說,這仿佛是一種挽留,但回想一下這句話出現(xiàn)的時機,你就會明白當中暗藏的意思是多么無情。
通常來說,主人家會說這句話,都是在客人表現(xiàn)出想走意思,但話頭仍然沒有止住的時候,主人家如此話語一出,客人原本想要深入的話題可不就此打住,轉(zhuǎn)而回到雙方告辭挽留階段?
所以說,別只看它的表面意思,它其實就是主人不想再和客人聊話題的隱喻表達。
其二是客人剛巧在主人家待到飯點,主人通常會問的那句,要不要留下來吃飯?其實從禮節(jié)問題上來說,這句問話是很沒有禮貌的存在,因為如果主人確實真心想要留客人吃飯,一般會直接把客人的飯菜做好,然后極力邀請客人上桌食用。
如此直白相問,不就是在隱晦向客人表示,抱歉啊,我們家沒有做你的飯菜,我也不想和你繼續(xù)聊下去,你快點兒和我告辭離開吧。
所以說,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千萬別傻乎乎答應對方,說不定這樣一來,反而會遭到對方厭惡。
其三是當客人離開主人家時,主人總是會習慣性添上一句,這一回沒有好好招待你,下一回再來呀。
從字面上看,它仿佛是主人的一種謙虛和對客人的邀請,可其實呢?如果主人確實真心想要款待客人,怎會分什么這回和下次?
更何況,來到別人家借住,本就是一件會給人帶來尷尬的事情,一回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再來一回豈不是臉皮很厚?
所以說,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句大眾認可的客套話,把它當真才是傻乎乎行為。
當然,生活里諸如此類的隱含話語還有很多,比如說什么下回我請客之類的,都是一些看似真誠,實則根本沒有任何期待性的存在。
因而,就算我們本身不耐煩人際交往,也應該對這些內(nèi)容有一定了解,如此才可讓我們避免無意踏入對方厭惡的行列,成為不會看眼色行事的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