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針針灸交流中心
國家機構 可靠放心 辦學一流 久負盛名
1.從零基礎參加系統(tǒng)學習中醫(yī)針灸
「8月1日暑期班」全國實用針灸全科班(北京名師帶你學針灸)
線上線下學習,系統(tǒng),全面,實用
一、針刺前準備
1、針具的選擇
根據(jù)病人的性別、年齡肥瘦、體質、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選取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
如男性,體壯、形肥、且病位較深者,可選取稍粗稍長的毫針。
反之若為女性,體弱、形瘦、而病位較淺者,則應選用較短、較細的針具,臨床上選針常以將針刺入腧穴應至之深度,而針身還應露在皮膚上稍許為宜。
補充:針具的選擇不只是說針長度和粗細的選擇,還包含針種類的選擇,即用什么針,比如三棱針。哪怕就是毫針,選擇也很多。
2、選擇體位
為了使患者在治療中有較為舒適而又能耐久的體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適當留針,因此在針刺時必須選擇好體位。
臨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臥位,側臣位等。
對于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有條件時應晝取臥位,以避免發(fā)生暈針等意外事故。
病人怎么待的舒服(包含持久),你怎么好扎針,就選取什么樣的姿勢。不要太局限于教材上說的姿勢,比如你可以借助物品墊一墊都是可以的。
常見體位有: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3、消毒
消毒不要僅僅想到是針灸針的消毒,其實包含三方面:針具的消毒、操作者雙手的消毒、針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
針具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是酒精浸泡消毒,有條件的可用高壓消毒法。
操作者雙手的消毒:
酒精擦拭就可以。但注意擦拭的方法(單向,向心)。
針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
一般酒精棉球消毒即可。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適用于長針的進針。
4、舒張進針法
用左手食、拇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弛部位的穴位。
5、提捏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進針,如扎印堂常用此法。
進針后要注意兩點,一是針刺的角度,二是深度。
角度: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根據(jù)針刺部位是否肌肉豐厚和是否適宜深處而定。
深度:要看病情、體質、年齡、部位等來選擇,而不是單一選擇,比如不見得身體強壯、結實就可以深刺,還要根據(jù)病情等判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行針
《黃帝內經》:“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說的是針刺要得氣才能效果好。那得氣已否,主要看行針手法。
基本行針手法:
提插法、捻轉法。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針灸刺法全過程圖解,終生受益的中醫(yī)精粹
3、彈針法:
是將針刺入腧穴后,以手指輕輕彈針柄,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動,而使經氣速行。
4 、搓柄法:
是將針刺入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針柄單向捻轉,如搓線狀,每次搓2-3周或3-5周,但搓時應與提插法同時配合使用,以免針身纏繞肌肉纖維。此法有行氣、催氣和補虛瀉實的作用。
5、搖柄法:
是將針刺入后,手持針柄進行搖動,如搖檐或搖轆轤之狀,可起行氣作用。
6、震顫法:
針刺入后,左手持針柄,用小幅度、快頻度的提插捻轉動作。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顫,以促使得氣或增強祛邪、扶正的作用。
四、行針
留針與否和留針時間的長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癥,只要針下得氣,施術完畢后即可出針或酌留10-20分鐘。
但對一些慢性、頑固性、疼痛性、痙攣性病證,可適當增加留針時間,并在留針中間間歇行針,以增強療效。
留針還可起到候氣的作用。
五、出針
出針時,是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輕微捻轉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壓針孔防止出血,最后檢查針數(shù),防止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