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xiàn)出來的綜合素質(zhì)。單從字面理解,我認為情緒能力是一種帶有很強目的性、需要后期培養(yǎng)的社會技能,主要圍繞著“如何培養(yǎng)健康情緒”這一問題。而健康情緒在這里的定義,我認為是以社會需要為基礎,包括調(diào)節(jié)自我情緒以適應社會生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以鞏固社會穩(wěn)定、樹立積極的目標以促進社會發(fā)展等。
從情緒的功能來看,情緒能力可以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情緒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關鍵或核心,它對疾病有消極或積極的作用。
其次情緒與認知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的一切認知活動或?qū)W習活動都需要情緒提供動力。皮亞杰說。在所有行為中,結構是認知,力量是情感。。。知識永遠不會先于情感。它們是互相平衡的。
同時,情緒是社會人際關系的調(diào)節(jié)器。
情緒能力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性可見一斑。
1990年,情緒智力這一概念由彼得.索羅威和約翰.梅耶提出,他們把情感智力定義為能夠準確適宜地知覺和表達情緒,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通過調(diào)節(jié)情緒促進思維的能力和控制自己和別人的能力。這是一個可應用的操作性定義。
五年后,丹尼爾的情感智力一書出版,他對培養(yǎng)情緒基礎能力的強調(diào),以及對情緒適應不良的可怕后果的警告,引起了世人對情緒能力的關注,并漸漸改變了重智力、輕情緒的傾向。
九七年時薩尼提出 情感智力是指對我們自身情感的理解力和控制力以及對別人情感反應的理解力。在2006年,它對年長兒童和成人的大部分情感你能力的組成部分有了更詳細的概括
隨著兒童獲得多種社會情境中的這些技能,他們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情緒,面對有壓力的情境而富有彈性,并發(fā)展出良好的人際關系。
比如說,兒童可以學會從積極的、客觀的角度來認識事物和人,學會通過文學、音樂等發(fā)泄途徑避免產(chǎn)生情緒絕緣和潛伏作用等因而美國教育協(xié)會確信情緒能力是學習和健康的人格。
然而在我看來,將情緒能力當作學校課程教授還是小題大做了,盡管我很十分贊同丹尼爾。戈爾曼關于情緒適應不良的可怕后果的警告。我覺得人們對于情商這個抽象的新概念有些過于關注了,甚至把它簡單化為某種的交際技巧。這顯得很可悲很功利很虛偽,似乎任何人只要學會在適宜的場合說些恰當?shù)脑挘鲂┣‘數(shù)氖拢闶乔樯谈叩捏w現(xiàn)。但是人的情感或情緒,應該與天性、文話掛鉤。人的情感表達,應該是自然不刻意的流露。因為語言只是表達交流的工具,沒有語言藝術的輔助,不同人依舊有不同人的情感交流方式。
我更想把情緒能力理解為培養(yǎng)內(nèi)在美。正如情緒能力本身就包含了自制、熱忱、堅持,以及自我驅(qū)動、自我鞭策的品質(zhì)。我認為現(xiàn)代社會呼吁情商就等同于呼吁人文和美德。人們不應該把教育的重點完全局限在情商這個概念里,它其實還是離不開健全人格的建設以及優(yōu)祖先們流傳下來的品德傳承,如自省心、同理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