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憶江南】館娃宮畔千年寺(1)

——蘇州漫游記(十二)

在木瀆游客中心折騰一番之后,我們臨時改變了路線,準備去往對面的靈巖山。原本以為馬路對面那有著歲月斑駁痕跡的黑灰色建筑會是靈巖山的入口,誰知道走近才知道,這山遠沒有我們想象那么近,確切說,入口根本沒有在這邊。

路邊一只漂亮的小狗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同伴想起她家里的小泰迪,忍不住停下來逗弄一番。我更關心小狗的主人,一個漂亮的女孩兒。算不算極美,卻有著一種南方女子獨有的清凈,有著讓我羨慕的白皙皮膚和明亮的大眼睛。微微笑著,看同伴逗弄她的寵物狗,眼里滿是寵溺,同時也有著對同好者的一種寬容。當然,我們也沒有忘記打聽靈巖山的正門。

在指點下,拐進一條店鋪林立的馬路,許是接近山區(qū)的緣故,那路是有著坡度的,感覺走了許久,那山似乎是拴在毛驢眼前的一捆草料一樣,總覺得很近了,卻總是可望不可即。

【游人太多以至搶鏡】

時間已經(jīng)接近中午,好不容易隔著馬路終于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樓 ,走進一看,牌樓正中上書“靈巖山寺”四個大字 ,一側寫有“佛教圣地”,另一側則是“凈土道場”。原來這里可不僅僅是一座山而已,更是一座佛教寺廟。事后方知,這里還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呢!

進入山門才發(fā)現(xiàn)這山勢竟然有些陡峭,周邊很多抬滑竿的當?shù)厝嗽诙禂埳?,一些上了年紀的、或者不愿意浪費體力的游人紛紛選擇乘坐滑竿上山。當然,也有些虔誠禮佛的人,以及像我們這樣本就是計劃要爬山的,堅定的選擇了自行上山。

山路并沒有因為游客來往頻繁而修成便于行走的平坦大路,反而保留著原始的那種青磚路面,有些陰涼的地方因為年代久遠而布滿了斑駁的苔痕反而更添了濕滑的感覺。山路兩旁不同于北方,既沒有裸露的黃土山石,也沒有蔥郁的樹木,而是漫山遍野密密匝匝的竹林,每株都有碗口粗細,看起來也有些年頭了。時不時還會有提示牌,提醒游客不要進入,更不能采挖竹筍,以免破壞了生態(tài)。

【平日里足以讓我大驚失色的小東西,在這里相逢也算緣分吧,可惜它很傲嬌,只肯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提起生態(tài)不得不說到一個活物——蜥蜴。說實話,我是怕這種四腳“小怪物”的,極怕。但是這種在北方極少看到的小東西既然在這樣的場合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也算是一種緣分吧,于是奓著膽子走近一些,給它留了一張影。因為其特有的保護色,使它看上去跟周圍的腐葉、泥土、山石顏色別無二致,但那雖小卻黑亮有神的眼睛卻時時警醒著。果然 ,當我好不容易對焦成功之后,它便極其迅速的爬向旁邊的竹林了,而我,只能拍下它的背影。

靈巖山上少見那種景區(qū)特有的精致亭臺,即便有涼亭,也是完全依山而建的樸素風格。行到半山腰就有一座飛檐翹角的小亭,亭頂有石刻寶葫蘆圖案。與他處不同的是此亭并非四面透風,而是迎面有一壁,壁上題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字樣,兩旁有供人休憩的石欄桿,正面的柱子上刻有“松似高賢迎客笑,山徑興復滿亭春”的楹聯(lián),亭子便叫“迎笑亭”,因位于半山,當?shù)厝艘卜Q之為“半山亭”。此外,還有與之類似的“落紅亭”,亭柱上書“觀大海者難為水,悟自心時不見山”的對聯(lián)。這些亭子均沒有過于鮮艷的色彩及繁復的花紋裝飾,而是采用最原始的灰瓦白墻,那墻似乎也不夠潔白了,透著歲月的滄桑暖黃的色調(diào),簡單質(zhì)樸之中自有絲絲禪機。

另有一處半壁石亭,里面專為遮著一些佛像,周圍還有欄桿圍繞,上面雕刻有“無量壽光”的字樣,據(jù)說是有人專為佛像捐建的,免其雨打風吹之苦。佛庇佑人,人亦回向佛。

山上奇石極多,而有奇石之處必有摩崖石刻。靈巖山既然是佛家圣地,自然這石刻也與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不,山路一側虬枝掩映之處便有“常隨佛學”四個大字。是啊,拜佛、求佛都不如經(jīng)常觀照自心,學佛的諸法諸善,一個“?!弊?,道出了學佛之根本。

另外還有很多的石刻因為年代久遠已經(jīng)風化,幾乎無法分辨原來的字跡,也有一些被后世之人搶救描摹的痕跡,陽光下紅色的字跡甚是明顯。比如在百步階前路側臨崖處的“南無觀世音菩薩”以及與之相鄰的“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妙蓮法華經(jīng)》中的句子刻在這里也許正是要時時警醒世人吧。與此不遠的地方,有一處石幢據(jù)說是智積大師的衣缽塔。它經(jīng)年在那里,不知道是為了守護還是為了普渡。只是大多數(shù)人只肯關注百步階之上的目的地——靈巖山寺,反而將這位開山的和尚給忽略了。此刻歷經(jīng)千年后,已被風霜侵襲的有些斑駁,那些曾經(jīng)雕刻精美的花紋也多了歲月的痕跡漸而模糊,基座上更是長滿了濕綠的青苔。

衣缽塔在往上走,可見一處游人眾多的聚集之地,一塊巨石后面有幾棵樹木勉強遮出了一小片陰涼,想要在那里稍稍站腳喘口氣 ,卻發(fā)現(xiàn)游人之所以聚集在此并非因為這片樹蔭,而是在巨石后面另有乾坤。那里矗立著另外一塊巨石,石呈龜型,龜背上題有“望佛來”三個大字。也是靈巖山標志性的一處景點,亦有“烏龜望太湖”之稱,站在這里可以遠眺太湖。曾有傳說是西施在此眺望家鄉(xiāng)的,因此龜背之上還有兩個類似腳印的凹痕,因此這塊巨石原本是叫“望鄉(xiāng)石”的。因山上原本的寺廟就是在吳王為西施所修建的“館娃宮”遺址建造的,對于這個說法倒也值得相信。許是因為改成佛教圣地了,進而這石頭也跟著沾了佛緣,石龜轉而一心向佛了吧??粗?,忽然就想起西游記上曾馱著唐僧師徒過河的那只老龜了,不知道它們之間是否有著某種淵源呢?這當口很多游人正在上面爬上爬下、摸來摸去的拍照,那喧鬧的景象使我不得不替“老龜”覺得悲哀??!看來這佛門也未必能得“清靜”??!終于抓到一個無人攀援的瞬間,讓我給它留了一影,也算不枉此行了。

行到這里已經(jīng)距離靈巖山寺不遠了,從初起的意氣風發(fā),一直到腰酸腿疼、汗流浹背,這山路越來越難走的同時,周遭的游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甚至是全家出動,從耄耋老人到垂髫稚子,還有人攜帶著香燭,看樣子是要去寺里祈福的。上山的人群中不乏那些裝備齊全的專門為翻山越嶺而來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行進中無意間回頭看向他們的時候,兩名正在準備下山的女子闖入了眼簾。她們與前者的專業(yè)裝備產(chǎn)生了鮮明的對比——一名女子身穿黑花連衣短裙,足登一雙銀色細高跟鞋,正在小心翼翼的下行,在她前面另外一個穿裙子的女子則干脆將一雙黑色高跟鞋拎在手中,直接穿著打底襪行在山路上。我不禁嘆道:“她們是怎么上來的?。 币?,這山路我穿著平底運動鞋雖談不上舉步維艱,卻也是步步小心,真難想象,那細如鋼釘?shù)母吒鷥菏侨绾尾仍谶@山路上盤桓而上的。同為女子,我真的對這二位表示十萬分的欽佩??!

等她們的身影漸漸遠去,回過頭緊走幾步,前面便是靈巖山寺的外墻了。明黃的墻壁、灰黑色的檐瓦,以及從里面?zhèn)鞒龅蔫笠暨€有空氣中揮之不散的香燭氣息,在那一刻除了莊嚴肅穆之外,還讓人從心底生出一股子清凈的感覺。沿著墻再往前走上一段距離便是山門了。門開的不算太大 ,但卻透露出一種格外靜穆之感。門口有乾隆御筆所題石碑,與其顯赫位置相反的是售票處的窗口卻開在左側的墻上。藍底白字的提示牌只有簡單的七個字分兩行排列——“售票處門票一元”。牌子下面便是兩個小小的窗口,窗口的位置開的比較低,小孩子稍稍踮腳就可以夠到,而成年人則必須彎下腰來才行。里面光線有些昏暗,影影綽綽可以看到一名僧人靜靜的坐在其間。沒有以往景區(qū)售票處那些繁瑣的提示或者各種說明,甚至都不需要過多語言上的交流,人到了這里,自然而然的就把自己放低了,似乎有什么東西也被放下了。

門票也極簡,有些薄的白色窄條紙上,正面以淡綠色印制了館娃宮遺址圖案,背面有關于靈巖山寺的幾句簡單介紹,沒有絲毫關于美譽、宣傳的字樣,至潔至簡,一切都有待于你自己去尋、去覓。

進門后,抬頭便是一個金底黑字的匾額,上書四個大字——彌勒住處。此處與大多數(shù)寺廟一樣供奉的便是那整日笑瞇瞇的彌勒佛,兩側則是四大天王,在彌勒佛背后是一尊韋陀像,此處的韋陀與寒山寺不同的是坐著的而非站立的。

再往內(nèi)就是一座小小的院落,院內(nèi)一座放生池,中間有石橋可以通過,橋頭兩側各有參天古松靜靜的守護著,橋的對面便是大雄寶殿。時值正午,又兼今日并非周末及上香的特殊日子,因而游客并不太多,

即便如此,大殿前的銅鼎中此刻也仍舊香煙裊裊,炙熱的驕陽下那絲絲縷縷的淡青色煙霧逐漸上升,直到肉眼無法直視,不見蹤跡,仿佛已然直上云霄與碧空融為了一體。盡管這情景跟廬山的瀑布根本不搭界,卻依然讓我想起了“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句子 。

理理心緒,邁步走上石橋,才發(fā)現(xiàn)池水當真算不得清澈,反而泛著一些陳年苔痕的綠意,兩側欄桿處分別有臺階通向池中,想來是為了眾人放生而用。此刻,那里用鐵欄封起來了,大概是怕游人發(fā)生意外吧。于是那些臺階成了池中小龜們天然的露臺,竟然成群結隊的趴在臺階上曬太陽,全然不在意周圍游人的喧鬧,那份淡定坦然倒是像極了得道的高僧,自有其定力一般。池中還有錦鯉時不時伴在小龜身側游來游去,古松的倒影映在池中,與這些小生靈相映成趣,那不算清澈的水倒也不成其為妨礙了。

本來來這山上并非為拜佛,而是來尋訪舊日美人西施的宮闕遺蹤,不過是誤打誤撞入了這佛門圣地的。因此,本著既然沒打算給佛祖上香,所以也別給佛祖添亂的原則,我們直接從一側的回廊轉到了后面,也就是當年館娃宮的后花園。穿過一道寫有“吳中勝跡”的門洞,循著一道長石階上去,便是當年西施的御花園了。

有游人正三三兩兩的坐在樹蔭下吃著自帶的午餐。同伴有些累了,也坐在樹蔭下的石欄上休息。我則興味不減的走到旁邊去研究銅牌上的簡介,看介紹方知如今這里早已不見千年前的“銅勾玉檻”金碧輝煌了,就只剩下二井、二池、一臺、二亭了。

在我們站的位置后側有一處假山,山上有一個小亭子,據(jù)說那便是“迎暉亭”,或許當年那里可以欣賞到落日余暉的美景吧,或是朝陽也未可知,因為此刻我根本不辨東西了。只是遠遠望去有種蕭條的破敗之感,讓人心下忽然就升起了一種傷感,遂不忍前去。然就因為這一刻的不忍,卻讓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對那座小亭念念不忘許久,只因為事后方知,那里的石階、石欄才是真正西施與吳王踩踏摩挲過的千年古跡,而后面很多地方大多是后人修葺過的,這些當然都是后話了。

花園往里走幾步就能看到被石欄桿圍起來的兩口對應的井,一曰“吳王井”,一曰“智積井”?!皡峭蹙睘閳A型,傳說是當年專為西施照影梳妝而建,而“智積井”則是八角型,想來應該是跟建靈巖山寺的開山和尚智積大師有關吧。與之相鄰便是玩花池,石砌的欄桿、泛綠的池水,池中還有民國后建的“無量壽幢”,池子并不大,甚至也算不上精致,難道是千年前的建造能力有限?但不管怎么看,我也無法想象當年西施美女泛舟池中采蓮玩花的情景——除非她跟她的舟都是袖珍的!當然,也許她只是像我一樣,靠著欄桿往池水里望一眼罷了,也許,那時候池水中有蓮葉田田,有芰荷纖纖,所謂的“玩花”不是嬉戲而是賞玩吧。

 繼續(xù)往里走,游人越發(fā)少了。我一個人沿著一條不算寬敞的小路直奔另外一個看得見的山石疊嶂之處。拐了個彎兒,在蜿蜒纏繞的綠植掩映之處居然別有洞天。一泓池水被山石圍繞,四周有碧綠的植物藤蔓植物匍匐糾纏,還有一蓬嬌黃的迎春或是連翹類植物在石頭頂端葳蕤著、恣意盤繞生長著——這里便是“玩月池”了。相傳當年西施在此掬水映月,難得的展顏一笑。此際我無從考證池水映月的美景,卻分明可以感受到明晃晃的太陽在水中折射出的耀眼光芒。沿著狹窄的路徑往上走了幾步,可以自上而下的觀賞池水。剛剛從滿溢的池邊行還以為池水并不算深,站在這里方知池水實則深不可測,幾尾金魚在其間自由游弋,有種世外桃源之感。這里已經(jīng)到了園子的邊緣,緊鄰院墻,只是不知道這墻界是當年舊有的,還是后來加建的。不過一道竹制的小籬笆卻明顯出自今人之手,更出乎意料的是,在這小籬笆旁,一叢金黃的油菜花開的正燦爛,有蜜蜂正在辛勤的上下翻飛忙碌的采著花蜜。這是自從在火車上一瞥油菜花芳蹤之后,首次在江南近距離的接觸這位“小嬌娘”,這意外的“艷遇”讓我喜不自勝。

長壽亭就在玩月池對面,位置稍微有點高,因為地處稍微僻靜,我很想上去坐坐,結果剛踏上了一個石階,卻發(fā)現(xiàn)那亭子里早被占據(jù)了——一團黃蜂正嗡嗡的在亭子檐下飛舞著,不知道是否在開大會選擇建“宮”地址??傊?,這類小東西可不是我能惹得起的,三十六計走為上吧!果斷的放棄這個千年前留有西子身影的小涼亭,信步往回走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張家界天門山(一)
劉靈秀||登王順山森林公園
中國古代十大名亭
山路彎彎(原)
北山游記
〖咱們村〗周晶岐:長白山天池靜待有緣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