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明確一下心學與玄學的宗派歸屬問題。
心學毫無疑問是屬于儒學,而玄學則比較復雜:
一是正統(tǒng)指的是魏晉之玄學,此玄學也是儒家,但是此儒家融合了許多老莊的思想;
二是指沿習道家學說的學校;
三也泛指佛學;
四是指江湖上的易學與道家的雜學,泛指星象、觀象、八字、風水、奇門尋奇幻之術。
接著,我們先看一下心學。
大家知道心學是王陽明先生的核心學說,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心學的始祖是孟子,王陽明的核心主題“良知”,本出于孟子的“良知、良能”,而心學的開端者是北宋五子中的大程先生-程顥先生,他的核心主張是“性即理”,但說到心學的明確建立者自是南宋的陸九淵先生,而其弟子楊慈湖的心學也是頗受學者關注的。
不過,大家應了解的是,宋代儒學的主流是理學而非心學,程朱理學才是宋學之正宗。 恰恰讓大家不可思議的是,宋明理學的傳承者明儒,則以心學為其主流,其開端者便是吳與弼,其后者便是陳獻章,王陽明學于吳與弼弟子婁諒,雖未拜師,但心向往之。 而明代心學之最重要的兩個代表人物即王陽明和其好友湛若水,二人學說有相通處,但也有相悖處,不過二人的傳承都很宏大,但王陽明自然要更勝一籌。 說到玄學,我們這里重要講一下魏晉玄學,魏晉玄學有三部根本經(jīng)典是為《老子》、《莊子》和《周易》,合稱為“三玄”。 “玄”這一概念的出處,自然是源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其代表人物有何宴,少年才子王弼,“竹林七賢”中的阮籍、稽康、向秀等。 陽明悟行學宮原創(chuàng),歡迎分享;如需轉載需聯(lián)系作者授權 圖部分來自網(wǎng)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