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點擊右邊星標 美食臺 收錄于話題#編輯部食譜26個
在東北,「燉」,是一門玄學。
外省人皆以為“燉”的精髓在于“亂”:萬物皆可一鍋出,甭管家里有什么,丟到鍋里就出菜。
實則“東北燉”講究個“亂”中有序,食材搭配處處藏著東北人民的生活智慧:遵照「蔬菜+任何肉」的公式,食材易得,葷素全面,營養(yǎng)均衡。夏秋就用當季蔬菜,吃個新鮮;冬天換上冬儲菜、干菜、腌菜,更有一番滋味。
東北燉菜翹楚——酸菜白肉
豬肉燉粉條、酸菜燉白肉、鯰魚燉茄子、鐵鍋燉大鵝……東北燉菜爭奇斗艷,但要說最有名的,還得是小雞燉蘑菇!
與香菇燉雞泡面長年滯銷的慘淡境況不同,小雞燉蘑菇在“東北外”的知名度甚至比在東北還要高,近年來大有沖擊“東北第一燉”之勢。
東北有句老話兒:“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新姑爺?shù)谝淮蔚秸赡改锛?,一定要用小雞燉榛蘑來招待。家宴、待客,它不出場就算不得場面。
誰不想要個東北丈母娘呢?
作為美食臺第一個東北編輯,咱今天就給大家用我家鄉(xiāng)的食材燉一鍋地地道道的小雞燉蘑菇!
“小雞”能燉,老雞不行?
跟蘑菇組成天選CP的“小雞”,到底是什么雞?這個問題,外省人比東北人更在意。
有人猜“小雞”是雞的品種,像三黃雞、清遠雞、balabala雞?有人猜“小雞”是性別,公雞或母雞?有人猜“小雞”是年齡,雛雞合格,老年雞不要?
歧視誰呢?
東北燉菜,吃的是一種家常感覺,要的是隨意與粗曠中帶著的內點兒溫馨。按照我家的習慣,燉雞要用“天選之雞”:小時候,我奶奶喜歡養(yǎng)小動物(小雞、小鴨、小鵝、小豬),等到家里要做小雞燉蘑菇的時候,誰跑得慢,誰就在鍋里。
你看,其實東北人對“小雞兒”沒有那許多條條框框。講究一點兒的家庭就用“蹓跶雞(散養(yǎng)雞)”,但其實你家冰箱里的任何一只雞,都可以。
不用榛蘑的,都是鬧著玩兒
雞可以蒙混過去,蘑菇,必須上講究。榛蘑,就是這道“(準)東北第一燉”的尊嚴。
榛蘑,被稱為“東北第四寶”,能排在“人參、貂皮、烏拉草”之后,地位可見一斑。野生榛蘑多生長在高山林地里的爛樹樁、朽木、枯枝落葉多的地方,分布也非常有限。除了東北,很少有人有幸領教它的帶勁兒。
榛蘑
每年8、9月份榛蘑長勢最好,初秋的雨后正適合采摘。蘑菇豐收的季節(jié),街上都是賣“山貨”的販子,一塊苫布一只筐,坐在路邊不用吆喝,一準兒全賣光。
榛蘑味道鮮美,但鮮蘑不易存儲。每年集中采摘過后,我們會把它晾干,存下來的榛蘑可以吃一整年。
干榛蘑燉好以后,會產生鮮蘑無法達到的奇妙口感:蘑菇的腦袋滑滑的,蘑菇的腿兒艮揪揪,很有意思。
那咱們就開燉唄!
小雞兒斬塊兒汆水。熱鍋冷油燒熱了下花椒姜片兒蔥段兒爆香,放雞塊兒一起炒。調料不用五花八門,放點兒生抽、糖、鹽就夠味兒。
干榛蘑沖洗干凈,下水焯5分鐘,撈出來備用。焯蘑菇的湯可得留著,用它來燉雞,蘑菇的鮮味一滴都跑不了。
東北燉菜,靈魂粉條兒少不了,而且須得是土豆粉。
干粉條可以直接下鍋,和小雞蘑菇一起燉;性子急的也可以先熱水燙軟,出鍋前5分鐘丟鍋里,一樣有味兒。只是千萬要看好火候,粉條粘鍋可就麻煩了。
不是自夸,這一鍋真的香!配兩碗東北大米做的米飯,一碗配著菜吃,一碗泡著湯吃,人間美味。湯汁如果有富余,煮點兒面,一碗頗具東北特色的榛蘑雞湯面,絕了!
東北文化感染力極強,
東北菜也早已沖出東北,
調教起全國各地的胃。
你最感興趣的東北菜是哪道呢?
歡迎點菜!
文 | Ruka
原標題:《這道“東北第一燉”,讓小雞“嚇掉魂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