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昕,中國民俗錢幣學會會長,著名收藏家,花錢大家,文化學者。收藏、研究民俗錢幣三十多年,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中國錢幣論文集》、《中國民俗錢幣研討會文集》、《中國收藏》、《藝術市場》以及《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中國商報》等刊物。曾多次在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擔任專家團成員。
本文收錄于《戴門弟子藏泉與文選》第二部分“戴門弟子文選”,部分圖片摘自網(wǎng)絡。版面所限,擇其片段,先睹為快。
中國錢幣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進,品種浩若繁星,除了錢幣的交換屬性以外,祈福、辟邪、玩賞等精神文化屬性越發(fā)顯現(xiàn),錢幣的工藝制作水平也在不斷升級。這其中有一些是皇家為特定用途而制作的錢幣,筆者簡稱“宮錢”,它的材質、形制、規(guī)格、工藝明顯帶有宮廷制造和使用的特征。如用于祭祀、慶典、賞賜、祝壽、玩賞、壓勝、供養(yǎng)等等,甚至還有壓包袱、墜帳子、掛燈等裝飾功能。
2017年一套清代乾隆御制祈福金錢以4195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錢幣交易的新紀錄。清代宮廷藝術的繁縟奢華被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這套錢幣上,這天價的背后隱藏哪些深意?筆者借此梳理下清代宮錢的發(fā)展以及背后承載的歷史文化。
我們先來看下這套創(chuàng)紀錄的拍品,一盒兩層十二枚金質方孔圓錢,盒長20.5厘米,寬13.8厘米,高9厘米,總重4669 克。錢幣直徑4.58厘米,厚0.42厘米,總重913克。十二枚錢幣正背分別鏨刻高浮雕“天下太平、長治久安、政通人和、和風甘雨、國泰民安、光明正大、受天之祿、福祚綿長、壽富康寧、吉祥安康、紫氣東米、萬壽無疆”滿、漢文四字吉語,暗八仙吉祥圖案點綴其間,錢幣邊郭祥云紋整齊排列為飾,錢輪側邊鈐有“乾隆二十五年圓明園九洲清晏”字樣,為陽文篆書,另外還陰刻了每枚錢幣的成色、重量,如“九成金重二兩五分三厘”等,錢幣的穿口內側則鏨刻著十二地支用以排列先后順序。
金錢十二枚配有原裝銀盒,長方形,有蓋,分上下兩層、十二枚錢幣分兩組置于盒內上下兩層,每枚錢幣上又覆穹頂形蓋,蓋沿排列祥云紋,內里魚子紋地,上均鏨刻高浮雕福壽及花卉紋樣,暗寓多子多福花開富貴之意。盒蓋及上下字母口相嵌而接,盒外周身飾高浮雕纏枝蓮紋,枝葉相連,曼妙相攜,鎏金“九洲清晏”四字團簇居蓋中央。盒底矮圈足,內光素、底鈐鎏金“乾隆年制”四字,為便于錢幣的取放,放置金錢的內槽,設計可謂獨具匠心,槽中心處的凸起按下可旋轉,旋轉后槽底上升,將金錢頂出,而反方向旋轉,槽底下降、金錢被置于槽內,配上盒蓋、嚴絲合縫,精妙至極。
……(部分內容略)
清代宮錢可以分為:皇家祭祀宮錢、宮廷賞賜錢、天下太平宮錢、祝壽宮錢、上梁宮錢五個種類,以下我們逐一分析:
一、皇家祭祀宮錢
與乾隆御制“九洲清晏”宮錢相似的還有一套,銀質鎏金,共十枚,也是存世僅見的宮錢珍品。錢文陰刻,字體舒展,雍容大氣,正面四字吉語,分別為“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日升月恒”、“介爾景?!?、“威震萬寓”、“厥惟修祥”、“純祺錫羨”,“厚載廣覆”、“稼穡滋稔”,背面均為“長天”二字。
……(部分內容略)
二、宮廷賞賜錢
清代宮廷以元旦朝賀、冬至次日和萬壽節(jié)朝賀為三大典禮。元旦為一歲之始,冬至是一陽之始,萬壽節(jié)是人君之始。慶壽是清宮的重要典禮之一?;实壅Q辰稱“萬壽節(jié)”皇后誕辰稱“千秋節(jié)”,皇太后誕辰稱“圣壽節(jié)”
清·康熙六旬萬壽慶典圖
每逢誕辰都要慶賀,《國朝宮史續(xù)編》卷十三《典禮七》“每至紀年逢五,則為壽慶,紀年逢十,又為國慶。由是周甲紀年,每十年一次朝會,經(jīng)禮臣提請,依例舉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壽,也是規(guī)模最大、最為隆重的一次“萬壽盛典”。慶典包括祝壽、朝賀、壽宴、壽戲、賞賜等諸多儀式。壽宴之后,皇帝都要對王公、貴族、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進行賞賜,以示對臣民的恩寵。賞賜品種類繁多,有綢緞、荷包、如意、文房用品、朝珠,也有諸如養(yǎng)老牌、齋戒牌和各類賞賜宮錢。雖然當時的各類賞賜宮錢不在少數(shù),但是明確可考的賞賜宮錢確實非常稀有。茲舉例一二。
千叟宴御賜養(yǎng)老牌
……(部分內容略)
三、天下太平宮錢
奉先殿天下太平宮錢俗稱“太平錢”,黃銅鑄造,正面為年號,背面天下太平四字,目前發(fā)現(xiàn)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tǒng)共七朝的鑄錢?!疤藉X”最早的著錄見于光緒二年(1876年)鮑康所著《大錢圖錄》,收錄了“咸豐通寶背天下太平”、“同治通寶背天下太平”及“光緒通寶背天下太平”三種,并考證“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墜此錢,遇列圣生祔時,則更易新建元鑄者”。
……(部分內容略)
四、祝壽宮錢
清代宮錢還有一類以厚重著稱,材質為黃銅,直徑在50-60毫米左右,但厚度達到或接近10毫米。這一類型年份最早的是“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到了晚清品種增多,目前知道的包括:“萬壽無疆背大雅”、“光緒通寶背滿文寶源”、“篆書富壽康寧光背”、“天下太平光背”以及“篆書吉祥如意光背”等。判斷宮錢時,材質、內容、制作工藝水平以及錢幣的規(guī)格、大小、厚度等都是要素。錢幣的制作、使用也和其他器物一樣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這源于從古至今嚴格的等級制度。
清·康熙年制黃地紅彩二龍趕珠紋碗(故宮博物院藏)
……(部分內容略)
五、上梁宮錢
2018 年9 月3日,故宮養(yǎng)心殿大殿正脊中出土一寶匣,內有五色元寶、五色絲線五谷、五藥、五香、二十四枚天下太平金幣,寶匣封口標有嘉慶六年鑄造。寶匣為古建筑的鎮(zhèn)宅之物,古代建造房屋時,在上大梁之前,要舉行上梁儀式,要將幾枚錢幣置于匣中放在建筑物正脊正中的脊筒內,這個位置叫“龍門”或“龍口”,以祈求房屋永固,鎮(zhèn)邪趨吉,富貴長久,子孫滿堂。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養(yǎng)心殿五彩寶匣
民間往往采用“太平”、“五帝錢”等吉利錢文行用錢作上梁錢,宮中則多用金、銀錢。明《張?zhí)牢募诽岬?span style="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font-variant-east-asian: normal;font-stretch: normal;line-height: normal;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皇城北苑有廣寒殿……萬歷四年忽自傾圮,其梁上有金錢百二十文,蓋鎮(zhèn)物也,上以四文賜余,其文曰至元通寶?!边@些“至元通寶”金錢,當為元世祖至元年間營建廣寒殿時的上梁錢?!洞箦X圖錄》載有一品“光緒通寶”背八卦圖案大錢,并謂:“每遇修葺,各宮殿上梁時安置寶合(盒),合(盒)中皆貯此錢。”
……(部分內容略)
小結
綜上所述,作為清代錢幣的重要門類,宮錢一直籠罩著一絲神秘。由于缺乏足夠的文獻檔案,使得對清代宮錢的研究帶來了一些困難,筆者盡量從收藏的實物出發(fā),探尋它們出現(xiàn)的目的、用途以及表達的含義,盡量還原它們的時代背景和使用環(huán)境,讓這些宮錢帶著我們走進宮廷的生活和皇家的世界。筆者總結以下的觀點和推論。
首先,宮錢在清代宮廷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了,從精神方面的承載比如祭祀、祈福、玩賞、賞賜到功能性的用途諸如墜袱、掛燈等等。
其次,宮錢的制作工藝越來越精細和復雜,基本上是由宮廷造辦處精工細作而成。還可能有皇上的直接參與和督辦。因此清代宮錢的藝術水準和工藝水平也和其他宮廷藝術品處在同一高度。
第三,宮錢應該有其特殊的材質、工藝和規(guī)格要求,也就是有其特殊的規(guī)制,這些是宮錢作為皇家身份的體現(xiàn)。
第四,由于宮錢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宮錢的市場價值還會繼續(xù)攀升和高企,其實開篇提到的實例已經(jīng)完全證明了這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