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心海浮光之三

3

學問功業(yè),偏于一隅者,易辨易行,世所多有。兼容并包,則需尋大道一以貫之,實為不易。偏于一隅者,學問可為專家,功業(yè)堪稱諸侯;兼容并包者,學問可稱大家,功業(yè)可為王者。

南宋朱陸之爭,實為學問之道之漸頓之辯。朱熹倡導博覽泛觀、格物致知,實為漸修之法門,適宜鈍根之人習用,適合普通民眾,加之偏于細碎而形而下,容易稀釋民眾對政治及統(tǒng)治的關注,且其理論符合統(tǒng)治者需求,故為統(tǒng)治者所采納并大肆推廣,所以朱學(道學)盛行天下。而陸學(心學)講求心即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強調內心參悟體究,不重文字,發(fā)明內心即悟道,此明顯受禪宗影響而講求頓悟之道,此專為上根、利根而設之學問之方便法門,非材質佳者不易行。故不敵朱學。

以自己的眼光、經驗和思想看這個世界并行事,此可謂境隨心轉,須不知,此為我執(zhí)。實際上,世界有其自行運作的道在,不因我而變。需心境同轉,以我領悟之道統(tǒng)御一切,然后以世界及事物本來的自性及方式處理世界及事物。因地制宜,游刃無間。

道者恒常之理,術者權宜之便而已。道為本,術為末;道為體,術為用。然道者常無名無形,無跡可循,古今悟道者少,而將悟道之理之行形諸文字者愈少。故道常潛于術中,為術之真宰,御術于無形。術者,古今論之用之多矣,然少有悟透術之本者,術之本即道也。圣人云,守約而博施者,善道也。約即道也,博即術也。能守道而用術,循道用術者,古今皆少。道何需守?在內則需常存養(yǎng)陪護,在外則防外泄而外顯者。

釋道為本,儒法為用,兼及古今中外百家。

道與術皆備后,需以浩然之氣鼓蕩之,令一氣一以貫之。此浩然正氣實為成大業(yè)之根本與關鍵,需符合社會實情、人性所欲、道德倫理、法律法規(guī),且具備鼓舞人心之內在力量,需以百姓之心為心而聚此氣,御之以道,行之以術,終成大業(yè)。

融想于做,融思于行,行思一體,行中體思,思中寓行。

學、思、行、證,四者缺一不可,互為作用。

執(zhí)著于理想也是一種深執(zhí)。

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美丑賢愚,凡有山光之處,盡皆拿來,為我貫通所用。

一個真正偉大的思想者,應該從無功利、無私心的角度,去研究人、社會、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如此,才可全面地、系統(tǒng)的觀察、思考和研究。佛教之所以為最圓滿的智慧,跟其無私心、無功利有莫大關系,故而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而又能隨境運用。

涵養(yǎng)須用敬。不敬則不重,不重則不沉,不沉則不積,難免浮于人事,流于淺俗,難以成事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追逐無涯,本就不可能。但人天生好奇心、好勝心、好道心重。欲得道,則需講求方法,需尋得路,否則就會迷失。由大至小,由道至術,由無至有,由空至色,此不失為學問要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陽明能讓糾結的我們內心強大嗎
三篇文章讀懂王陽明: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
心被事情牽著走,還是心能包著事,全看真實修養(yǎng)的智慧功夫
悟道有四重境界:聞道,知道,見道,得道。
【學道悟道】 做人,要有道性
錢穆____人生三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