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一顆顆玲瓏剔透的葡萄開始在驕陽烈日的沐浴中褪去青澀,披上一襲或紅或紫的嫁衣,在碧綠聳翠的枝條迎風嬉笑。同時在白晝與黑夜的交替變化間,葡萄也開始變得甜蜜芬芳?!蓖ㄋc講就是:葡萄開始成熟轉色了。
但這時偏偏遭遇了一波病蟲大軍的侵襲,肆意摧殘著葡友豐收的美夢。接下來我們來分解“七大病蟲害”的惡名。以引起重視及時防控,避免千辛萬苦的碩果毀于一旦。
葡萄潰瘍病作為近年來新發(fā)生的一個病害,主要在中后期轉色時發(fā)生為害,對于葡萄來說是致命的。發(fā)病部位黑褐色,造成果實大量掉粒,減產(chǎn)嚴重。目前普遍認為該病與掛果負載量大、調節(jié)劑使用過量、水肥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樹勢衰弱而誘發(fā)病菌侵染有關。
葡萄炭疽病又稱“晚腐病”,主要發(fā)生在中后期果實上,隨果實糖分增加而危害幾率增加。初發(fā)時為褐色小圓斑點狀,逐漸擴大并且稍微凹陷,后期嚴重時病斑部位會分泌出淡紅色的粘稠物為病菌孢子堆,呈現(xiàn)同心輪紋狀。最終擴展到整個果面,病果軟腐,脫落或者干縮。
水罐子病是葡萄轉色成熟期較為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又稱“轉色病”。發(fā)病造成果實顏色失常、果粒變軟,含糖量下降,果實變酸澀品質降低,同時商品性和儲運性降低。發(fā)生于穗尖或副穗上,肉質松軟無彈性,皮肉易分離,后形成一包酸水。
主要是轉色期果粒發(fā)病,先以果蒂為中心形成淡褐色同心輪紋狀病斑,有時輪紋并不明顯,后病斑擴展,果蒂失水皺縮,果粒腐爛變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小點粒,后果粒干縮成灰褐色僵果,病果穗掛在樹蔓上長期不落。
灰霉病又到了侵染的高發(fā)階段,目前雨季,雨水偏多,濕度加劇,給病菌滋生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環(huán)境。在套袋前進行的果實整修修穗,難免操作時造成隱蔽的傷口,再加之后期裂果、蟲害等造成的傷口。更加誘發(fā)了灰霉病菌的侵染,造成嚴重減產(chǎn)損失。
酸腐病在該階段危害最重,造成果實大量腐爛,嚴重影響產(chǎn)品和品質。傷口產(chǎn)生,誘發(fā)病菌侵染,果實腐爛汁液橫流,造成傳播,在果袋底部形成“尿袋”。同時誘發(fā)果蠅傳播。真菌、細菌、蟲害、傷口需要同時防治。
葡萄的甘甜不止吸引我們的味蕾,同時也誘惑著喜甜的害蟲們。金龜子屬于雜食性害蟲,喜食上糖后的葡萄。造成減產(chǎn),同時誘發(fā)酸腐病。
在轉色后期保障食品安全建議進行物理防治:
1、震落捕殺。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在成蟲盛發(fā)期,于清晨或傍晚敲樹震蟲,在樹下用塑料布接蟲,然后集中殺滅。生物防治,利用雞鴨鵝等動物天敵捕食。
2、黑光燈誘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于其成蟲發(fā)生期在果園安裝黑光燈,高度高于樹冠1m左右,燈下設置水盆,引誘成蟲撲人水中溺死。
3、糖醋液誘殺。利用其趨化性,于白星金龜子發(fā)生期將糖醋液加斯博銳裝在誘蟲碗內,用鐵絲把它掛在樹冠周圍。
葡萄轉色成熟期,事關一年的付出轉化為收獲,勝敗在此一舉。必須嚴把最后一關,確保豐收。該階段管理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套袋前徹底進行果穗滅菌處理,務必確保安全無污染、不傷果粉,同時防病全面廣譜。建議使用安全高效、組合科學的藥劑噴穗。
2、注重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水排濕,清理雜草,保障田間衛(wèi)生,杜絕病菌滋生環(huán)境。
3、保葉行動,注重后期葉片病害防控,尤其霜霉、褐斑、白腐、白粉等病害,以及缺素等防控。持效期長的產(chǎn)品,建議確保葉片正常進行光合作用,為果實轉色成熟提供營養(yǎng)物質。
4、肥水管理,建議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肥勤施,少吃多餐的原則,確保養(yǎng)分供給,促進增糖上色。直到果實成熟前10-15天。
5、注重管理,培育中庸或健壯樹勢,在前期管理過程中及時查漏補缺,進行總結。避免再發(fā)生,及時關注各階段葡萄管理要點,進行防控管理。
6、套袋后定期抽查袋內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切莫套袋后放任不管,避免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