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學(xué)問、讀圣賢書,也需要日積月累的功夫,這個書要天天讀。所以古人修行都有早晚課,早晨起來讀一遍,是提醒自己;晚上入睡之前再讀一遍,是用經(jīng)典來反省自己。這樣天天不停止,才能夠把自己的修身功夫提升起來。
我們尊敬的老法師也經(jīng)常講,學(xué)習(xí)漢學(xué)、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學(xué)習(xí)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學(xué)習(xí)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么讀書千遍就其義自見了?因為我們把這個書讀了一千遍,我們的心定下來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我們這個智慧是本自具足。所以《大學(xué)》上說:“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蔽覀兠恳粋€人都本具明德,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無量的財富,這都是我們本性具足的。怎么樣把這些無量的智慧寶藏開發(fā)出來?那就是要定,心定下來,智慧自然開啟。所以我們古人形容我們的心定叫“心如止水”、“波瀾不興”。
譬如說我們看這個水起了大風(fēng)大浪,譬如說我們生氣了,這個水就像起了波濤一樣,在這個波濤的帶動下,這個水很渾濁,泥沙也在其中,所有對外界的映照就不清楚,而且是歪曲的。那我們把這個怒氣壓下來,但是還會有一些心念上的波動。譬如說我們看誰不滿意了、不順眼了,有一點嫉妒心了,這個叫小小的波紋。雖然不像大風(fēng)大浪那樣對外界的映照是完全歪曲的、看不清的,但是也會有很多些許的歪曲。
只有我們把心平靜如水,一點波紋都沒有的時候,對外界的映照才是如實徹底的。所以為什么說“他心通”是我們本有的能力?就是因為他的心很清凈,他自己心里沒有雜念、沒有污染,所以怎么樣?別人的心念被他映照得清清楚楚,他就能夠知道別人的想法。
所以我們對事情看不清楚,沒有智慧,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們沒有定力。所以《大學(xué)》上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我們看到財色名利的時候,要懂得放下,要能夠看破,知道這些都是身外之物,這些東西都不足以成為我們追求的對象。古人把它稱為身外之物,實際上是非常有味道的,為什么叫“身外之物”?
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身體都是剎那生滅的,都是由強壯變得衰老的,我們自己都無能為力、控制不了。我們想自己很健康,一點病都不得,我們能做得到嗎?很多人做不到。
我們希望自己很聰明、記憶力很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我們能做得到嗎?我們還是那么愚鈍,別人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轉(zhuǎn)頭就忘了。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都無能為力,請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所以這些外在的財色名利更是控制不了的了。明白了這個道理的話,你就不會再想去占有,才不會想去獲得,欲望就止息了。
當(dāng)然這個“知止”,也有人解釋為你知道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在哪里,止于至善,我們?nèi)松哪康木褪亲杂X覺他,這兩項都達到圓滿,這個叫至善。如果我們知道這是我們一生要追求的目標(biāo),這是我們一生的價值所在,我們就知道怎么樣?我們就知道應(yīng)該去追求什么,不應(yīng)該去追求什么。就像我們一個人要爬山一樣,這個山頂是他的所止之處,他所要達到的目標(biāo)。那么怎么樣?在這一路過程之中,就不會被鮮花給誘惑,又不會被好的風(fēng)景給干擾。他就會一直攀登到山頂上去,不會被這些外在的環(huán)境所左右。所以“知止而后有定”,你就有定力了。
“定而后能靜”,有定力之后,心能夠靜下來,就能夠安?!鞍捕竽軕]”,這個“慮”不是思考,而是一種本性的智慧的開啟,你看什么,什么都很清楚?!皯]而后能得”,這個才是真正的收益,這個“得”是什么?這是把本性的明德給開啟了。這個獲得是最大的利益,不是我們一般所講的財色名利這些外在的東西。
所以你看,我們修學(xué),提升自己的道德學(xué)問,也是需要長期地日積月累,如果忽視了這個功夫的話,那就不能夠達到預(yù)期的目的。所以要精進不懈怠,才可能開啟自性的明德。古人也以有恒做為成圣成賢的基礎(chǔ)。
曾國藩先生還講道:“敬字恒字是徹始徹終工夫”。說明恭敬心、恒心是從始至終都要保持的,絲毫不可以放松。正如《中庸》上所說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薄按蠓策M德則持之以敬,修業(yè)則貞之以恒。”凡是要想提升自己的道德,就需要保持恭敬心,而且要保持恭敬心時時刻刻,一刻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夠忘記。學(xué)問要不斷地累積,也一定要有恒心。
曾國藩先生是說到做到,而且這些都是他的心得體會、心得報告。他每一天讀書不間斷,正是這樣每天讀經(jīng)典不間斷,才讓他有那樣的成就。我們知道曾國藩小的時候天資不是很聰穎,記憶力不是很好。有一次,家里來了一個小偷,已經(jīng)很晚了,他想趁著曾國藩讀書累了,然后去入室行竊。但是曾國藩在背誦一段經(jīng)典,讀來讀去、讀來讀去,還是背不下來。結(jié)果怎么樣?這個小偷就等得不耐煩了,他從屋頂跳下來,把他剛才所背誦的那一段經(jīng)典,從頭到尾地給他背了一遍,然后就揚長而去了。所以你看這個曾國藩確實資質(zhì)不是很聰穎,甚至很愚鈍,記憶力不是很好,小偷都能夠背下來了,結(jié)果他翻來覆去還沒有背下來。但是他一生的成就,就是因為他有恭敬心,他有恒心,每一天讀書都不間斷,每一天做筆記反省自己。
像康熙皇帝在給孩子的教誨當(dāng)中也講,他自己沒有一天不練字,不管朝政多么地繁忙,他還是一定要抽出時間練幾行。所以功夫沒有間斷,才寫出那么莊嚴(yán)的字。